光绪时期捐官趣闻
Posted 光绪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光绪时期捐官趣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光绪时期捐官趣闻
清朝的康乾盛世到咸丰就已走下坡路,随着朝政的腐败,世风日下,捐官(透过捐纳制度取得官职)的恶习愈演愈烈,以致不可收拾。到咸丰年间,这捐官的名目越出越奇,性质已完全改变。慈禧太后与太监李莲英勾结,成为卖官牟利的特大集团。北京城有家叫广隆的木材厂,老板是个木匠出身的旗人,名叫枢铭。枢铭发了大财后,忽然想当官。他认为当了官,就能发更大的财。为了买大官做,枢铭东奔西跑,终于找到了一条门路,用十五万两银子买了一个四品官的肥缺――四川盐茶道。
不久,光绪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诏见外放出京的官员,枢铭自然应在诏见之列了。
光绪亲政以后,勤于政事,一心想着革新。这一天轮到接见枢铭了,他举目一看,见此人形态丑陋,举止粗俗,心里便生怀疑。在枢铭叩头之后,光绪便冷冷地问道:“你往日在哪个衙门当差?”
枢铭从未见过皇上,来到这大内,面对当今的皇帝,早已胆怯,听皇帝发问,忙答道:“奴才一向在广隆。”
“广隆?”光绪听不懂,觉得诧异,便又问道,“广隆是什么地方?”
枢铭回道:“皇上不知道吗?广隆是咱们北京城里最大的一家木材厂,前不久颐和园的一项工程,就是由广隆应承的。”
听到这里,光绪又问:“你在木材厂掌柜,生意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又想去当官呀?”
枢铭一时高兴起来,毫无顾忌地说:“奴才开办的木材厂,生意兴隆,赚了不少银子。后来听朋友们说,能当上四川盐茶道四品官,比木材厂更要好上几十倍。他们说木材厂是一本万利,而四品官盐茶道却是无本万利。”
光绪皇帝听了他这一番弃商买官的议论,十分生气,又问他道:“你能写汉字吗?”
这一下把枢铭问得大惊失色,半天才说出了一个字:“能。”
光绪顺手将御案上的纸笔掷给他说:“将你的履历写出来!”
枢铭做梦也未想到皇帝会让他写汉文,当即急得浑身冒汗,不知从哪里写起,只得勉勉强强地写了一句:“奴才枢铭是正白旗人。”
光绪帝看后,气得火冒三丈,一拍桌说:“这真是给我们旗人丢脸!这样的人还想做官,还让他当四品官!他能去管好一省的盐政吗?岂有此理,还不给我滚!”
枢铭就这样白白地花了十五万两银子,官未做成,还差点丢了脑袋!
趣闻
倾家荡产捐官对随从俯首帖耳
导读:晚清官场上就有不少官员对随从俯首帖耳的趣闻,甚至发生过随从控告官员主子的案子。不用说,这些奇闻中的官员都是傀儡,随从则是他们的“金主”。
清朝中期以后,卖官鬻爵盛行,当官的人越来越多。僧多粥少,官员得到实职越来越不容易。多数官员只能“候补”,等有实缺后再竞争上岗。很多人从候补到实任遥遥无期,生活无着,只好靠借贷过日子。于是,“赌子”行业应运而生。
这一行当专门面向候补官员放贷,为什么叫“赌”呢?因为放贷给生活无着的候补官员,对方没有资产可以抵押,而且收益也是不明确的:谁都不能保证候补官员什么时候能得到实缺,得到的是肥缺还是瘦缺。晚清一些官员,候补了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实职,结果死于饥寒或者干脆自尽身亡。贷给他们的钱自然也就血本无归了。所以,“赌子”放贷类似于赌博。“赌子”行当的一般程序是,先考察候补官员,探听其候补的顺序,顺序靠前的就给予银子;如果顺序不靠前,但候补者有人脉关系,也贷给银两。说是放贷,这笔钱是不需要还的。“赌子”会和候补官员签订合同,注明官员一旦得到实职,要“聘请”自己当随从,并且说明掌管衙门某事。他们就靠做随从的预期收入,来弥补借贷的成本和风险。
残酷的官场竞争迫使候补官员们非借贷不可,借钱来打点关系、挪前候补顺序。一旦赴任,“赌子”如约而来,占据衙门里各个肥差和关键职位。如果该名官员候补时间长,借债多,则衙门中几乎全是“赌子”。社会上将这类官员叫做“带赌子上任”或“带肚子老爷”。一些候补官员借贷甚多,上任后身边都是“赌子”,而没有真正的幕僚或随从,完全施展不了拳脚,又不敢得罪周边的人,苦不堪言。当初倾家荡产捐官时设想的种种收益,都眼睁睁看着落入他人腰包,不知道买官者作何感想。
按照现代观点来看,“赌子”就是利益集团,官员们与赌子的亲密接触类似于被利益集团牢固控制。他们上任后,不得不照顾到“赌子”的利益,听凭后者借用自己的权力谋取私利,也就是向利益集团屈服。晚清官场上就有不少官员对随从俯首帖耳的趣闻,甚至发生过随从控告官员主子的案子。不用说,这些奇闻中的官员都是傀儡,随从则是他们的“金主”。官员们一路走来,要受到地缘、血缘、派系等利益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到纯粹的独立。像晚清官员这样赤裸裸地被金钱因素直接控制的,真是前所未闻头一遭。
一些精明的人,为了规避当官的高昂成本、漫长的候补等待和“赌子”们的盘剥,就“合伙捐纳”。几家人合捐一个官职,约好谁当老爷、谁当师爷、谁管刑名、谁管钱粮、谁又是门政;分配到省后,再花钱买一个“遇缺即任”的顺序,直接上任;到任后各自为战,获取收益。他们往往就干一票,毫不在意名声和考核,一旦被查出无能或贪赃,该罢官的罢官,该散伙的散伙,完全将仕途当做商场。
<!--两列代码-->行业热点
揭秘中共统帅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的三次失误 51年新疆剿匪:牧民求解放军替维族人报仇 张国焘发文污蔑中共:革命成功必独裁统治 1986年哪位高官之子因轮奸妇女被判死刑 刘华清:越南侵占南沙欺人太甚 流血不可避免 对越反击战许世友下令:横扫过去一间房子不留 张学良忆中东路事件:打得太惨 整旅整团被全歼 汪洋将军忆云山之战:美军8车尸体都穿新衣 汪精卫被戴笠下毒内情:他为一个女人回中国 朝鲜战争上的秘密间谍战:美国要炸死金日成 罗荣桓新婚遇尴尬事:妻子前夫“死而复生” 甄妃被俘后遭曹丕当场凌辱 却避免当营妓命运 教授徐焰:苏联人从未在三年困难时期“逼债” 钱学森鲜为人知的一面:说话伤人 吹捧大跃进相关参考
清朝的康干盛世到咸丰就已走下坡路,随着朝政的腐败,世风日下,捐官(透过捐纳制度取得官职)的恶习愈演愈烈,以致不可收拾。到咸丰年间,这捐官的名目越出越奇,性质已完全改变。慈禧太后与太监李莲英勾结,成
导读:晚清官场上就有不少官员对随从俯首帖耳的趣闻,甚至发生过随从控告官员主子的案子。不用说,这些奇闻中的官员都是傀儡,随从则是他们的“金主”。清朝中期以后,卖官鬻爵盛行,当官的人越来越多。僧多粥少,官
朱起凤,浙江海宁人,光绪末年曾在书院任教。一次,朱起凤批阅学生策论试卷时,发现试卷中有人用了“首施两端”一词,他以为是学生的笔误,随即在一旁改作“首鼠两端”。结果考试结果出来后,“书院大哗”,有人甚
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张謇考的六十名贡士。在京城,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一共化了三十五天。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张謇也认识了不少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他对张謇比
捐官制度捐官,又称捐纳。有钱可以正经八道当官,这是清代的一种特殊制度。顺治初年,士子可以“纳粟入监”,但不得官,后来被革职的官员,如果纳粮,可以官复原职。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三藩”叛乱,实行
中国科举考试,是古代帝王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考试始于隋炀帝,而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而告终。一千多年以来,科考为历代皇朝招揽选拔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流
请问古代商人捐官始于何时?是唐宋,还是明清?可以应科举又是什么时候?汉文帝时官员有商人出身嘛?请问古代商人捐官始于何时?A:秦代就有了~~!史书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之此后汉朝以下唐、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上流人士们的生活,有言行举止,有趣闻轶事。书中所写对象以魏晋的风流名士为主,而其中又以谢安为最。有人粗略作了一个统计,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上流人士们的生活,有言行举止,有趣闻轶事。书中所写对象以魏晋的风流名士为主,而其中又以谢安为最。有人粗略作了一个统计,
...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考试始于隋炀帝,而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而告终。一千多年以来,科考为历代皇朝招揽选拔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古时没有发明照相技术,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