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的风流名士谢安的趣闻轶事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魏晋时期的风流名士谢安的趣闻轶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魏晋时期的风流名士谢安的趣闻轶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上流人士们的生活,有言行举止,有趣闻轶事。书中所写对象以魏晋的风流名士为主,而其中又以谢安为最。
有人粗略作了一个统计,《世说新语》全书共有1100多条事迹,其中涉及谢安的就有114条。所以可以说,谢安是《世说新语》中出场次数最多的人物,因此他也是书中描写刻画最多最形象的人物。而且谢安的事迹在该书中,只有一条出现在“政事”这一篇,最多的两条却是“商誉”和“品藻”。由此可见,谢安在魏晋南北朝是多么的著名,是万千知识分子的偶像,不过他受追捧的原因并非他在政治与军事等的成就,而是他的性格、道德和精神,这大概就是魏晋风流。
比如,书中常常夸赞谢安非凡的气度。在雅量篇第28条中说,谢安在东山时,有次与好友出去泛舟游玩,突然波涛汹涌,旁人见了面色惊慌坐立不安,而谢安镇定自若,还跟他们说:“这么惊慌还怎么回去?”这一则故事不仅体现出谢安处事不惊的态度,也表明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再比如,书中也多次提及谢安在家的教育方法。在德行篇第36条里说,谢安妇人教育孩子,有次问谢安为何不见他教导,谢安回答:“我一直在用自己教育他们。”可见谢安比起读书写字上的教导更重视言传身教。
谢安赴宴
“谢安赴宴”出自《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第29条,讲述的是桓温三番五次拒绝入朝的诏令后在373年入京朝见孝武帝,谢安与王坦之前去迎接的故事。而在此之前,桓温通过废立皇帝、陷害大臣等手段建立了极高的权威,而谢安与王坦之是当时的辅政大臣。
故事讲,桓温设宴邀请百官,并且埋伏好士兵准备趁机杀了谢安与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谢安却面不改色对他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就在此行了。”两人赴宴时,王坦之还是一直失态不能保持冷静,而谢安却从容就坐,甚至当场作了一首《洛生咏》。原打算下杀手的桓温反倒被谢安的气势给镇住了,于是就撤走了士兵。王坦之和谢安两人在以前是一直齐名的,可这件事以后,谁优谁劣就很好判断了。
当时的桓温可谓狼子野心,有谋朝篡位之嫌,此次他入朝,说是拜见实则是图谋不轨。而谢安与王坦之的任务说是迎接其实就是阻止甚至挫败桓温的行动。历史上,桓温此次入京最后也只是将一位官员下了牢狱,没能篡位成功。不久,桓温因患病而离京,同年又上表向朝廷为自己求九锡之礼,也是谢安以修改稿件的名义借机拖延到桓温病死,使他到死野心都未能如愿。
从历史看,谢安是挫败桓温篡位的功臣,而从“谢安赴宴”的故事来看,谢安处事不惊、冷静应对的风度的确令人叹服,而王坦之则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谢安怜翁
“谢安怜翁”出自《世说新语》中的德行篇第33条,讲述的是谢安小时候的故事,与他的长兄谢奕有关,主要是在夸赞他从小有同情心。据说,谢安曾经听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深受感动,甚至上奏来表彰他们的墓。
故事讲,谢奕在剡县担任县令时,有次一个老头触犯了法律要受惩罚。谢奕就以喝酒来罚他,让老头一直喝酒,已经喝醉了也不许他停下来。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着青色的布裤子,来到哥哥身边坐下,看到老头喝酒的场景就劝诫谢奕:“哥哥,这老头甚是可怜,你干嘛要这么做。”谢奕于是脸色一改,问:“你是想放了他吗?”于是他就把老头给放了。
谢安与长兄谢奕从小关系极好,对他十分依赖,所以在哥哥外出为官时还跟在身边。据说,谢奕性格不太好,说好听是豪放,说难听就是粗鲁,听说曾经因为惹恼而破口大骂。从故事中,谢奕对犯法的老头的惩罚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与哥哥谢奕相比,还是小孩子的谢安明显心软很多,所以会认为谢奕对老头的惩罚过重,觉得老头可怜。
结果谢奕也听从了弟弟谢安的劝诫,放了老头,由此也可看出两人关系的亲密。尤其是谢奕听到谢安话后的“改容”,表明了谢奕对谢安的重视。
整个故事是在刻画一个从小有德善良的谢安,而“三岁看到老”,他后来也是一个很有雅量极具道德的宰相。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娶皇帝女儿妹妹嫁给谢安 他是东晋的永和名士风流之宗
刘惔别名刘尹、刘恢,出身官宦世家,是东晋著名清谈家,被誉为永和名士风流之宗、魏晋八君子之一,他以看人能力闻名于世。刘惔是当时清谈的主力之一,又娶了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因此他自视甚高,跟王羲之、桓温等
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在力挽狂澜、成为一代“风流宰相”之前,谢安在东山做了近20年“风流名士”。其“东山逍遥”的闻名程度,比起淝水之战毫不逊色,连元曲里都随口就唱:“你东山里做谢安”……1700多年来,人们一向对于谢安的“
在力挽狂澜、成为一代“风流宰相”之前,谢安在东山做了近20年“风流名士”。其“东山逍遥”的闻名程度,比起淝水之战毫不逊色,连元曲里都随口就唱:“你东山里做谢安”……1700多年来,人们一向对于谢安的“
魏晋名士个性浅析 魏晋名士,风采各异,却人人无愧于风流二字。正所谓真名士,自风流。他们的率性而为在常人看来俨然就是癫狂。他们可以一时兴起,深夜出行,也可以饮酒啖肉,不避女色,无视男女授受
魏晋名士个性浅析 魏晋名士,风采各异,却人人无愧于风流二字。正所谓真名士,自风流。他们的率性而为在常人看来俨然就是癫狂。他们可以一时兴起,深夜出行,也可以饮酒啖肉,不避女色,无视男女授受
谢安的名士风流自东晋而下,穿越时空,震撼着两千年后的我们。那是一个崇尚玄学的时代,一个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官员,有没有执政能力和显赫绩效并不重要,但若是缺乏虚玄雅致、率性自然、任诞放达的清谈家派头,则会被
晋哀帝隆和年间(562—565),才子裴启出了一本书——《语林》,记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可以箅得上是当时的畅销书了。一天,庾道季
晋哀帝隆和年间(562—565),才子裴启出了一本书——《语林》,记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可以箅得上是当时的畅销书了。一天,庾道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