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捐官制度
Posted 制度
篇首语:社会的善意点燃了希望的火苗,但要让生活火起来,还是要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捐官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捐官制度
捐官制度
捐官,又称捐纳。有钱可以正经八道当官,这是清代的一种特殊制度。
顺治初年,士子可以 “纳粟入监”,但不得官,后来被革职的官员,如果纳粮,可以官复原职。康熙十三年 (1674年),因“三藩” 叛乱,实行捐纳以补军费之不足,三年之内收入银200余万两,捐纳的知县达500多人。康熙皇帝为了防止捐官们滥用职权,曾规定,捐纳的官吏到任三年,如果称职可以升转,不称职者撤掉。但执行起来则难以做到,所以 “三藩” 平定后曾一度停捐,后因西安饥荒,修永定河及青海用兵,又开捐例。雍正时,除道、府不准捐纳,以下各官均可捐纳,并扩大到武职。乾隆时,文官可捐到道、府、郎中,武官可捐到游击,贡生、监生也可用钱捐得。
清朝捐纳制度的实行,为政府补充了一项临时的财政收入,以解急需,同时也开辟了地主、商人进入仕途的捷径。但是,却使封建官僚机构恶性膨胀,官吏更加贪污腐朽。随着清朝的衰落,捐纳制度日益腐朽,成为招致清代政治腐败的一大弊端。当时人已经看清了它的弊病,说: “捐一州县,所费无多,有力者子弟相沿,争为垄断,无力者称贷而至,易于取偿。官不安于末秩,士不安于读书,众志纷然,群趋于利,欲其自爱,其可得耶!”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制度败坏了世风,是以乱召乱之道。
相关参考
清朝的康干盛世到咸丰就已走下坡路,随着朝政的腐败,世风日下,捐官(透过捐纳制度取得官职)的恶习愈演愈烈,以致不可收拾。到咸丰年间,这捐官的名目越出越奇,性质已完全改变。慈禧太后与太监李莲英勾结,成
清朝的康干盛世到咸丰就已走下坡路,随着朝政的腐败,世风日下,捐官(透过捐纳制度取得官职)的恶习愈演愈烈,以致不可收拾。到咸丰年间,这捐官的名目越出越奇,性质已完全改变。慈禧太后与太监李莲英勾结,成
导读:“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在清朝的官场,钱神是很神通广大的。清谚云:“捐官做,买马骑。”捐官(捐纳、捐班)即为清政府公开推行的用钱买官制度。按照清朝的规定,除八旗户下人、汉人家奴、优伶等不得捐
导读:晚清官场上就有不少官员对随从俯首帖耳的趣闻,甚至发生过随从控告官员主子的案子。不用说,这些奇闻中的官员都是傀儡,随从则是他们的“金主”。清朝中期以后,卖官鬻爵盛行,当官的人越来越多。僧多粥少,官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古代科举考试是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到了清朝,虽然有世袭或者捐官之说,但科举考试依旧是天下读书人成就自己的唯一出路。清朝的科举制度延用明朝,而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宋朝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此时科举
请问古代商人捐官始于何时?是唐宋,还是明清?可以应科举又是什么时候?汉文帝时官员有商人出身嘛?请问古代商人捐官始于何时?A:秦代就有了~~!史书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之此后汉朝以下唐、宋
在清朝捐個五品官,得多少銀子?可以議價!秦可卿死後,賈珍為何急著為兒子捐官,為的是討好剛死去的兒媳?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封建時代的青年學子,要想出人頭地,就只有認真讀書,走科舉取仕之路。其實,除了埋頭苦
在清朝捐個五品官,得多少銀子?可以議價!秦可卿死後,賈珍為何急著為兒子捐官,為的是討好剛死去的兒媳?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封建時代的青年學子,要想出人頭地,就只有認真讀書,走科舉取仕之路。其實,除了埋頭苦
清朝的八旗制度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其实就是分封制。皇太极征战多年,身兼两黄旗的主子。直到1644年后,多尔衮带着八旗入关争
清朝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