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Posted 科举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古代科举考试是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到了清朝,虽然有世袭或者捐官之说,但科举考试依旧是天下读书人成就自己的唯一出路。清朝的科举制度延用明朝,而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宋朝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此时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是必考内容。别小看八股文,即使现在中文专业的学生能写出古人高水平的八股文也不多。因此,古代科举考试很难,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清朝我国著名的小说《聊斋志异》不仅在国内有名,甚至在世界上也很有名,很多国家翻译出版这本中国古代鬼怪小说,无不为作者的才华所感动。我们都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他一生写了很多著作,除了小说外,还有13卷文集、诗6卷、词1卷,以及杂着5种,3出戏,曲14种。他的才华被后来称为「 ”观书如月,运笔如风”。但蒲松龄的才华出众,但他从19岁科考,辛辛苦苦进考场,反反复复的考了44年,竟然连一个举人也没考上。直到71岁时,朝廷还按照惯例给他补了一个「 ”岁贡生”,4年后蒲松龄就去世了。后人不明白,以蒲松龄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文学家,为何一生看着「 ”金榜”,却始终没有考中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 客观因素? 能写出《聊斋志异》这样高水平的书,足以看出蒲松龄文学功底很深。蒲松龄从小就自幼好学,19岁那年,他就以县、府、道第一考中了秀才,一时名声远扬。但此后蒲松龄再往上参加科举考试,却接连失败。 据史料记载,蒲松龄科举失败有很多客观因素,因为清朝的考试办法经常改,但再怎么改,作为想考取功名的蒲松龄应该研究朝廷的考试办法,为何违反朝廷制定的办法呢? 蒲松龄48岁时,他决定背水一战,发誓一定要考中。但在考试过程中,蒲松龄只顾思考写字了,却不小心写的文章字数超过了规定字数,让他后悔不已。他决定再次备战下一轮科举考试。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古代科举考试试卷的要求,古人参加科举考试写文章,要在规定的试卷中写满,不能抄,不能少,更不能写错字涂改,也不能在试卷外写字。文字写不下也不能在边缘写字。而且试卷中不能有任何污点,否则作废。试卷作废是小事,可以下次再考,但科举考试中犯这种错误,可能被治罪,因为有作弊的嫌疑。 蒲松龄在家再次攻读经文,当他终于等到科举考试时,第一场很顺利,但第二场时,他却在考场突然病倒,当时连毛笔都握不住。他又失去了一次科举考试的机会。 直到63岁时,蒲松龄看到以前与自己同期的人有的已经做官,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再次向科举考试发起冲击。但此时他已经步入老年,已经没有了精力去攻读,后来放弃科举考试。 人为因素? 对于蒲松龄考不中的事,后人一定会联想到古代官场的黑暗。还有人认为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把鬼狐写的形象生动,他肯定惹怒了这些鬼狐仙,因此他在考场被这些妖怪捣乱,导致考场失败。其实这只是笑话或者封建迷信的说法。 还有人认为考官都是不学无术的草包,竟然连文章好坏都看不出来,以蒲松龄的文采,他的考卷也一定写得好。虽然古代考官有能力不行的,但在清朝考官也有厉害的。而且清朝经历过几次科考舞弊案,皇帝杀了很多考官,到蒲松龄这里,考场基本都很正规了。 古代科举考试,的确有乡人贿赂考官的事,于是后人就猜测,蒲松龄没有贿赂考官,没打通后门,因此他的文章写的再精彩,都不会有人看。蒲松龄还真不是一个「 ”袖金输壁”的人,他不愿做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而且蒲松龄当时并不富裕,也没有多少钱。据说蒲松龄成家后,只有20亩薄田和三间破屋。他还有四子一女,日子过得很拮据。蒲松龄当过师爷,当过塾师,但这些工作并没有多少钱。后人把清朝考场想象的很黑暗,其实蒲松龄参加考试,考官并不非都是爱财的人,即使拿了钱,考不上考官也无能为力。 八股因素? 不过有学者认为,蒲松龄考试中八股文没写好,达不到朝廷的要求。八股文是一个很难写的文章,不要以为蒲松龄能写小说,就能写好八股文。我在昨天科举考试专门说了八股文。古代科举考试规定,答卷必须用「 ”八股文”,而且整篇文章要由「 ”破题、承题、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部分组成。后四部分是八股文的中心,也是议论的中心,而且各有两组对偶的文字,因此为八股。 古代科举考试写八股文,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有严格的规定,不能超过550字。超过了就作废,根本不可能被录取。有学者称,蒲松龄可能没有掌握八股文的写作技巧,或者在试卷中写的文字不符合朝廷要求,甚至有讥讽时政的话,与真正八股文相去很远。因此没考中。 但蒲松龄的试卷并没有保存下来,如果能留下来或许能研究一下清朝科举考试。 精力因素? 蒲松龄一生写了很多小说和文集。特别是聊斋志异。有人认为,蒲松龄可能一生致力于《聊斋志异》的写作,也分散了他参加科举考试的精力。这是两个方向。蒲松龄的好友就曾说过:「 ”论才气,别说考个举人,就是考进士也轻松,也能成为第一流人物,关键因他没有尽力对待科举考试”。或许这是一个考不中关键因素。 从蒲松龄自身来看,他认为命运不济,数奇不偶。每次落第都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在蒲松龄故居里,有一副对联:「 ”一生无缘附骥层,三生有幸落孙山”。这是对蒲松龄一生最好的总结。 虽然蒲松龄没有考中举人、进士,但他却给我国留下一部传奇著作。人的一生并非通过考试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像蒲松龄一生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但他在我国历史上地位,比那些通过科举考试成名的人还要高。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参考

清朝时期考试的方式有哪些?如果要参加科举考试要经过哪些流程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通过后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会试通过后称为「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

参加科举考试时还搞恶作剧

金圣叹,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批评家。金圣叹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其作文不拘一格,自称:“以吾之才,入学

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其所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后世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其后父亲转儒经商,家里情况才稍好。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请私...

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其所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后世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其后父亲转儒经商,家里情况才稍好。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请私...

秦桧后人参加科举考试,仅用“七个字”就打动了皇帝,被钦点为状元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对出身和家庭背景非常的看重,如果祖上有造反者或奸臣,就会直接被pass掉,更不可能有机会蟾宫折桂,成为当科长元。但有一位奇才,他是南宋奸臣秦桧的后代,在会试的过程中,因先祖秦桧的影

参加科举考试时还搞恶作剧 揭明末怪才金圣叹

金圣叹,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苏州吴县人,着名的文学家、批评家。金圣叹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其作文不拘一格,自称:“以吾之才,入学

奸臣后代参加科举考试,只对皇帝说了“七个字”,立马被钦点为状元

自从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直至清朝灭亡的一千多年间,它一直是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途径。一般来说,状元都由皇帝钦点,不仅要求考生智商过人,对人品及家庭背景也有很苛刻的要求。若祖上曾触犯过律法,或

古代的读书人若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哪些人生选择呢

宋真宗有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科举制度的实行,

古代的读书人若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哪些人生选择呢

宋真宗有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科举制度的实行,

为保障科举公平而设的制度,为何会取消

不管在什么时候,读书都是最好的一种出路,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学子要想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为各朝各代挑选出了数不尽的人才。而随着时代的迁移,科举制度也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