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白旗和镶白旗的衣服,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正白旗,镶黄旗,

Posted 白旗

篇首语: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衣服,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正白旗,镶黄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正白旗和镶白旗的衣服,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正白旗,镶黄旗,

2、“满清八旗”都是哪八旗

正白旗和镶白旗的衣服,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正白旗,镶黄旗,

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正白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镶白旗之间的区别?

1、起源:

正黄旗,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正蓝旗,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正红旗,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正白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镶黄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镶蓝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镶红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镶白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2、人口规模:

正黄旗,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正蓝旗,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红旗,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

正白旗,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黄旗,清末时的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

镶蓝旗,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镶红旗,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镶白旗,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3、地位:

正黄旗,与“正黄旗”、“正白旗”并称上三旗。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正红旗,清代八旗之一,下五旗之首。

正白旗,正白旗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顺治初,顺治皇帝将多尔衮掌握的正白旗收归自己名下,与两黄旗并称为上三旗,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

镶黄旗,与“正黄旗”、“正白旗”并称上三旗。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后来又在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设置镶黄旗。

镶蓝旗,八旗中的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镶红旗,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镶白旗,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蓝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黄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红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白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镶黄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镶白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镶蓝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镶红旗

满洲正白旗包衣是什么意思?

八旗制度是清朝时一种重要的的社会组织制度,最早可追溯到金朝军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组职猛安谋克制,《金史·兵志》记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太祖努尔哈赤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八旗制度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的一个核心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定鼎燕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洲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洲八旗相同。至此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

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清驻防京师的满洲等八旗军的总称,分为部卫和兵卫。部卫是皇帝的亲军,必须出身上三旗(镶黄、正黄和正白旗),归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兵卫的任务是保卫京师,兵卫由八旗兵和绿营兵组成。绿营兵是由汉人组成的兵队。驻防兵分驻各省重要地点,构成对全国的军事控制网。京旗各佐领在行政上归本旗都统管辖,但在军事系统上,又按照兵种,将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步军营独立编营。其中,骁骑营、护军营、步军营均按旗分设,前锋营按左右翼分设。护军营与前锋营平时警卫宫禁,皇帝外出时扈从行营,是八旗兵的精锐。以后陆续增设虎枪营、火器营、健锐营、善扑营、神机营为特殊兵种。八旗都统直接指挥是骁骑营,由总统或统领指择有前锋营、护军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 满洲八旗:八旗排列次序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另外满洲八旗分左右两翼即左翼镶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满洲八旗又分上三旗、下五旗、内务府三旗。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实行郎卫制,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内领侍卫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下五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实行兵卫制,满、蒙分左右两翼备宿卫。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备警跸宿卫。各旗精选四千八百人为养育兵,训练技艺。后来兵额屡增,到乾隆年间,满、蒙养育兵已有两万零三百余人。内务府三旗即包衣三旗,由原来上三旗的包衣组成,与八旗无关。内务府旗人是皇帝和宗室王公贵族的奴仆,但不是一般旗人的奴仆。从内务府系统转到八旗系统,历来被称为“抬旗”。抬旗,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内务府三旗抬入八旗,二是由下五旗抬至上三旗,三是依照八旗排列次序由下一旗抬入上一旗。抬旗或因建立功勋,或以上承恩眷,如皇后丹阐(母家)在下五旗者,例皆抬旗,可见是一种“恩遇”,表明地位提高。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故而清朝太监的数量仅二千人。内三旗的构成与八旗也有所不同,内参领下设有府佐领、旗鼓佐领、内管领。内府佐领,即皇家所有的满洲佐领,成分为满洲平民;旗鼓佐领即皇帝所有的汉人佐领。内府三旗初设满洲佐领9,旗鼓佐领12,高丽(朝鲜)佐领1,以及内管领20。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增至满洲佐领15,旗鼓佐领18,朝鲜佐领2,管领30。内三旗包衣人,除担任内廷供奉亲近差使,专供驱使外,有按丁披甲的义务。其中,满洲、朝鲜佐领,披甲人各89名(或90名);旗鼓佐领,披甲人各59名:管领,披甲人各89名。 蒙古八旗:明万历二十二年(1615年),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将归附的部分蒙古人编入满洲牛录,其余单独编为蒙古牛录。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年)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左右二营,八年(1634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部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乃正式编为八旗蒙古,并任命阿代、达赖、恩格图、布彦代、伊拜、苏纳、吴赖、扈什布为固山额真(都统),以后续有降附的蒙古人编入。 汉军八旗:清太祖努尔哈赤时,将降服的汉人编成十六个佐领,隶满洲八旗。明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为平衡八旗旗主(贝勒)的军事实力,以汉人精于火器,拨出汉人别置一军,名“乌真超哈”。佟养性为昂邦章京(总管)。十年分为二旗,石廷柱为左翼一旗固山额真(都统)、马光远为右翼一旗固山额真(都统)。十二年分为四旗,石廷柱、马光远、王世选、巴颜为固山额真(都统)。十五年增编为八旗,以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国翰为固山额真(都统),计一百二十九个佐领,两万四千五百人。入关后,因形势剧变,又陆续编进了许多汉人官兵,发展为二百七十个佐领,兵额两万人。编制扩大一倍多,兵额却少于初建。官多兵少,体现了笼络汉官的政策。康熙中期以后,为加强对其控制,参领以上员缺,每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补授。 附: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 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

为什么 内蒙古自治区会有地方叫镶黄旗 正蓝旗 正镶白旗 这些八旗的名字 知到的人说说

那是蒙八旗和满八旗不同 是蒙八旗的驻地 其他四旗后改名字了 正白旗和镶白旗合称正镶白旗,比如正黄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后旗 旗政府驻地土牧尔台 后71年政府迁白音查干

正白旗“包衣”是什么意思?

满洲八旗:八旗排列次序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另外满洲八旗分左右两翼即左翼镶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满洲八旗又分上三旗、下五旗、内务府三旗。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实行郎卫制,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内领侍卫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下五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实行兵卫制,满、蒙分左右两翼备宿卫。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备警跸宿卫。各旗精选四千八百人为养育兵,训练技艺。后来兵额屡增,到乾隆年间,满、蒙养育兵已有两万零三百余人。内务府三旗即包衣三旗,由原来上三旗的包衣组成,与八旗无关。内务府旗人是皇帝和宗室王公贵族的奴仆,但不是一般旗人的奴仆。从内务府系统转到八旗系统,历来被称为“抬旗”。抬旗,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内务府三旗抬入八旗,二是由下五旗抬至上三旗,三是依照八旗排列次序由下一旗抬入上一旗。抬旗或因建立功勋,或以上承恩眷,如皇后丹阐(母家)在下五旗者,例皆抬旗,可见是一种“恩遇”,表明地位提高。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故而清朝太监的数量仅二千人。内三旗的构成与八旗也有所不同,内参领下设有府佐领、旗鼓佐领、内管领。内府佐领,即皇家所有的满洲佐领,成分为满洲平民;旗鼓佐领即皇帝所有的汉人佐领。内府三旗初设满洲佐领9,旗鼓佐领12,高丽(朝鲜)佐领1,以及内管领20。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增至满洲佐领15,旗鼓佐领18,朝鲜佐领2,管领30。内三旗包衣人,除担任内廷供奉亲近差使,专供驱使外,有按丁披甲的义务。其中,满洲、朝鲜佐领,披甲人各89名(或90名);旗鼓佐领,披甲人各59名:管领,披甲人各89名。

白旗(5)正蓝旗(2)

“满清八旗”都是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又将四旗加上边框,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
  后来又将被满洲人征服的蒙古、汉人编为蒙古八旗、汉八旗,连同满洲八旗一共三八二十四旗,但其核心还是满洲八旗。
  正白旗
  “满清八旗”都是哪八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乐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领之一,旗内无主,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8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红旗
  在今乌兰查布盟的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子和贝勒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七十四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着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员也来自镶黄旗。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滚降为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
  镶蓝旗
  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总语:
  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八旗兵分为经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总称,由郎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又将四旗加上边框,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
  后来又将被满洲人征服的蒙古、汉人编为蒙古八旗、汉八旗,连同满洲八旗一共三八二十四旗,但其核心还是满洲八旗。
满清

相关参考

清朝八旗的姓氏介绍

 清朝八旗的姓氏介绍  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  下五旗:镶红旗、正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满(上三旗——正黄旗姓氏)  爱新觉罗氏、阿穆鲁氏、阿礼哈

“满清八旗”都是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

两白旗为何不怕两黄旗,正白旗多尔衮为什么比正黄旗势力大 不是说正

正白旗多尔衮为什么比正黄旗势力大不是说正黄旗才最因为多尔衮的正白旗是努尔哈赤时期的正黄旗有45个牛录,别的旗只有29个牛录左右,皇太极继位把自己的正白襄白改成了正黄襄黄,把多尔衮兄弟控制的改成正白旗襄

八旗哪个旗地位最高,满清八旗地位各不同,哪个旗的地位最高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八旗之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统辖,属于皇帝的亲兵,待遇条件优厚,称为“上三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分领,

清朝满清八旗制与锡伯族牛录间什么关系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

清代八旗里,哪一旗是最厉害的

大家都知道清朝有八旗,这也是清朝最基本的一个制度。但是要是硬要说哪个更厉害,还真的无法衡量。为什么会说无法衡量谁更厉害呢?就这样说吧,像是镶黄旗、正黄旗以及正白旗都是皇上领导的。其他的正红旗、镶红旗、

满族正白旗姓氏,请问满族正白旗姓氏有哪些呀?

请问满族正白旗姓氏有哪些呀?满族正白旗姓氏有:富察氏、喜他拉氏。满族正白旗的姓氏1、他他拉氏他他拉氏亦称他塔喇氏、他塔拉氏、塔塔喇氏。世居东北一带,以地名为氏,源于瓦尔喀部,可能与“塔塔尔氏”有关,满

清朝皇室为什么是镶黄旗,为何清朝已镶黄旗为贵

为何清朝已镶黄旗为贵?清朝以“上三旗”为贵,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清朝初年,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诸王。皇帝自己直接统辖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多铎的正白旗谁继承了,豫亲王多铎介绍

豫亲王多铎介绍爱新觉罗·多铎(1614.4.2—1649.4.2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后金天命五年(16

汉军正白旗人,又是袁崇焕的后裔

张作霖一生共有六位夫人,其中,以五夫人寿懿知名度最高,也最受张作霖的宠爱,张作霖不仅在沈阳的大帅府中专门为她修建了小青楼,还在沈阳城内另外两个地方为她置建了别墅。寿夫人容貌娇美,精明干练,属于智慧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