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州历史故事——谭震林陵园

Posted 骨灰

篇首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攸州历史故事——谭震林陵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攸州历史故事——谭震林陵园

2、历史人物 谭震林的三个不该_谭震林贪天之功为己有_谭震林贺敏学

攸州历史故事——谭震林陵园

谭震林(1902—1983),湖南攸县人。1925年冬参加革命。1927年11月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1928年后历任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副书记、第二届特委书记和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9月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1983年9月30日8时02分,谭震林副委员长在北京逝世,遗体火化后骨灰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1986年11月,谭震林部分骨灰被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根据谭震林生前遗愿和攸县人民的要求,1988年4月谭震林部分骨灰安葬于攸县烈士公园谭震林墓,杨尚昆题写墓碑。1995年9月谭震林夫人葛慧敏的骨灰与谭震林合葬。

2002年4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谭震林墓迁建于现在的攸州公园内,位于攸县中心大道西攸州公园狮子岭东麓,面积9280平方米。整个墓园分三个区域:停车区,面积3500平方米,水泥铺面。沿台阶上至第二级,为铜像区,面积4200平方米,铺行道砖。第三级为墓葬区,面积1500平方米。整个墓园周边种植女贞、红梽木及草坪。墓葬位于墓区中轴靠后位置,大理石为沿,东西5米,南北5.4米,高1.20米,汉白玉质墓碑,1.20米×1.80米。杨尚昆书“谭震林墓”。墓后8米处为幕墙,刻有谭震林生平简历。

铜像位于墓前20米。像高3.8米,头戴青绒帽,身着风衣,双手后握,凝视前方。像座呈长方体,长2.1米,宽2.4米,高3.0米。黑色大理石贴面,由谭震林子女及亲友于2004年9月立。

谭震林旧居位于攸县城关镇珍珠巷的兴贤堂,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与中间的文昌庙(中共攸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和左边的仓圣庙,连接为一个整体。2001年,谭震林旧居被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投入80余万元资金对旧址进行抢救性修复,陈列、展出关于谭震林同志生平的主要事迹和他曾经使用过的一些实物。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谭震林一生对家乡的变革、发展和建设倾注了心血,与家乡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7年4月下旬,谭震林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率中央工作组一行回家乡攸县搞民主办社试点,历时40余天。期间,不仅和县领导亲切交谈,而且经常深入下去,作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1959年5月中旬,谭震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带着怎样在基层贯彻毛主席4月29日用《党内通讯》形式给省、地、县、公社、队、小队干部写信中提出的6个问题,到攸县搞调查研究。当年5月下旬,视察了酒埠江水库建设工地。

1961年3月,谭震林根据中央意见,带着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60条),来到攸县广泛征求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意见,听取了县委关于农村工作情况汇报,分别召开了县委机关干部、社队干部、社员群众代表、富裕中农代表座谈会。

1965年5月21日,谭震林利用在湘潭地区搞社教的空隙,回攸县了解面上社教和农业生产情况。第二天返湘潭途中,到新市农场总场进行了视察。

1977年10月,谭震林偕夫人赴井冈山参加纪念活动时,途经攸县逗留2天,听取县委的工作汇报,同有关干部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切交谈,观看了县花鼓戏剧团的演出。

1979年5月谭震林到攸县,对攸县被列入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县的落实情况进行视察,听取了县委的专题汇报。8日参观了县农机试点生产队上云桥公社江南大队赵家铺生产队,还察看了苏州水轮泵站。

1982年3月,年满八十高龄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偕夫人乘专列到攸县视察工作,历时4天。谭震林听取了县委的工作汇报后,在县直机关负责人和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上,就各级党委、党组织如何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中心内容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和大家合影留念。还在县委机关院内种植了一棵香樟树。临别的那天上午,谭震林邀请县委常委到专列上谈心,共进午餐。席间,谭老语重心长地希望大家在党中央领导下,以党的利益为重,紧密团结起来把攸县的工作搞得更好。

来源:攸县人民政府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县委(2)攸县(1)谭震林(1)

历史人物 谭震林的三个不该_谭震林贪天之功为己有_谭震林贺敏学

中文名:谭震林

别 名:梅城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攸县

出生日期:1902年4月24日

逝世日期:1983年9月30日

职 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央政治局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

所处时代:当代

父 亲:谭瑞开

母 亲:胡润秀

谭震林——无产阶级革命家

  谭震林(1902年4月24日—1983年9月30日),男,汉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人物生平

  谭震林,汉族,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工人家庭。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11年,谭震林入私塾学习,两年后,在书纸店当学徒,并广泛阅读了进步书籍,从而接受了革命思想。20年代初期,在攸县、茶陵组织发动两次工人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长、县总工会宣传干事、县党部工农运动特派员。曾组织发动家乡人民支援北伐,开展农民运动,解除反动武装。“四一二”后,发动万人游行示威。“马日事变”后,由于反动派下令通缉,他奔走长沙、武汉仍无法找到党组织,被迫回攸县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27年冬,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谭震林被推举为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同时恢复了茶陵工会组织,并任工会主席。年底,随工农革命军撤离,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投入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副书记、书记和工农兵政府土地部长,在江西省永新县成功地领导土地分配工作。1929年,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和红四军前委委员。1930年,率红十二军攻克湖南攸县和江西吉安。1930年至1932年任红十二军政委、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一方面军军委委员和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是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1938年,先后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在皖南广泛展开游击战争,打败日寇对清水潭、马家园的进攻,繁昌保卫战以小胜大,七战七胜,粉碎日寇夺取繁昌、扫荡皖南的计划。1940年,谭震林在江苏突出抓抗日武装建设,将组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一、二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自任司令员兼政委,创建东路抗日游击根椐地。1941年任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委、苏南区党委书记。同年夏,率部主动出击敌人80余次,粉碎日寇疯狂进攻,同年初冬,亲自深入领导开辟新区,所部十六旅遭偷袭后,回苏南,同敌人展开顽强战斗,保护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1944年,谭震林率部解放淮安-宝应以东广大地区。

  1947年谭震林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指挥内线“兵团”取得胶东战役的胜利。1948年,同许世友指挥发起胶济线西段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随后,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组成总前委指挥淮海战役,亲率3个纵队胁迫国民党冯自安部起义,并与兄弟部队全歼黄伯韬兵团。1949年,谭震林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间,中央军委对全军实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谭震林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

  建国之初,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华东局工作,顺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组织实施浙江省建设发展规划,领导修复杭州风景区。1957年谭震林回湖南攸县成功地开展民主办社试点工作,整个农业合作化期间,谭震林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作了长期艰苦努力的探索。十年内乱期间,谭震林气魄雄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作坚决斗争,严厉斥责张春桥并揭露江青的野心,虽惨遭迫害仍不畏强暴,毫不妥协。1973年至1977年间,谭震林先后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谭震林主动退居二线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中顾委副主任。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革命历程

  中央红军1934年10月长征后,谭震林担任留守苏区的中央军区(留守部队)“国家政治保卫分局长”(直属中革军委领导)。在当时苏区“肃反”扩大化的强烈氛围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和项英共同合谋处决(用大刀砍杀)了原红12军参谋长林野(黄埔军校毕业生)夫妇(其妻系上海大夏大学毕业生,被杀时刚从福建大城市找到苏区与林野团聚)。1945年,中共“七大”为林野平反,并追认林野为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二、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2师政治委员,中共淮南区党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内线兵团(又称东线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兼第七兵团政治委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

  1954年12月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曾被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3年9月30日卒于北京。

  早年经历

  1911年,谭震林入私塾学习。两年后,在书纸店当学徒,并广泛阅读了进步书籍,从而接受了革命思想。

  20年代初期,在攸县,茶陵组织发动两次工人斗争。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长,县总工会宣传干事,县党部工农运动特派员。曾组织发动家乡人民支援北伐,开展农民运动,解除反动武装。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攸县后,发动县城万人游行示威。“马日事变”后,由于反动派下令通缉,他奔走长沙,武汉仍无法找到党组织,被迫回攸县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27年冬,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谭震林被推举为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同时恢复了茶陵工会组织,并任工会主席,年底,随工农革命军撤离,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投入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和工农兵政府土地部长,在江西省永新县成功地领导土地分配工作。

  1929年,谭震林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四纵队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和红四军前委委员。

  1930年,同罗炳辉率红十二军攻克湖南攸县和江西吉安并投入中央根据地反围剿战争。

  1930年至1932年任红十二军政委,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一方面军军委委员和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

  1935年任闽西南军军委军事部长,1936年任闽西南军委副主席。整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谭震林是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优秀红军指挥员。

  抗日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是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

  1938年,谭震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亲率第三

  支队在皖南广泛展开游击战争,还打败日寇对清水潭,马家园的进攻,繁昌保卫战以小胜大,七战七胜,粉碎日寇夺取繁昌,扫荡皖南的计划。1940年,谭震林在江苏突出抓抗日武装建设,将组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一,二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自任司令员兼政委,创建东路抗日游击根椐地。

  1941年任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委,苏南区党委书记。同年夏,谭震林率部主动出击敌人80余次,粉碎日寇疯狂进攻;同年初冬,亲自深入江都、高邮、宝应等地区,领导开辟新区。新四军6师十六旅遭偷袭后,请求回苏南,兼任十六旅旅长,总结经验,整顿部队,同敌人展开顽强战斗,保护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42年谭震林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狠抓了机关作风整顿和生产自救运动。

  1944年,谭震林率部解放淮安、保应以东广大地区,取得了占鸡岗反顽战斗的胜利,扭转淮南地区抗日被动局面。

  国内战争

  1945年,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委,并当选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同粟裕指挥部队作战40多天,完成华中战场作战任务后挥师山东。

  1947年谭震林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指挥内线“兵团”取得胶东战役的胜利。

  1948年,同许世友指挥发起胶济线西段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

  1949年,谭震林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间,中央军委对全军实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谭震林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

  建国之后

  建国之初,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华东局工作,顺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浙江省建设发展规划,亲自领导修复杭州风景区。

  1954年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6年当选为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57年谭震林回湖南攸县成功地开展民主办社试点工作。整个农业合作化期间,谭震林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作了长期艰苦努力的探索。十年内乱期间,谭震林气魄雄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作坚决斗争,严厉斥责张春桥并揭露江青的野心,虽惨遭迫害仍不畏强暴,毫不妥协。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谭震林生平故事简介,谭震林历史评价,谭震林怎么死的?

谭震林··风雨中成长谭震林,乳名喜仔,学名喜起。参加革命后,曾用过林俊、梅城、卓林等名。1902年4月24日,出生于湖南攸县珍珠巷谭家老当铺。谭震林的祖辈原籍江西省太和县。有一年,江西发生特大灾荒,人

历史人物 谭震林的三个不该_谭震林贪天之功为己有_谭震林贺敏学

中文名:谭震林别名:梅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攸县出生日期:1902年4月24日逝世日期:1983年9月30日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中央政治局委员  全国人大常

历史人物 毛泽东为什么喊谭震林为老板 谭震林地位比邓小平有多高

相信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我国革命时期可谓是尤为重要的领导人物。除了他们两,还有一个人他曾经地位比邓小平还高,就连毛泽东都曾喊他老板。这个人就是谭震林。谭震林(1902(壬寅年)-1983),汉

人物志 谭震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谭震林湖南省攸县人,生于1902年。青少年时期当过装订工人、书店学徒。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谭震林是井冈山斗争的老战士,为创建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秋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人物·谭震林

中国现代史·历史人物·谭震林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攸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30年,曾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等职,为创建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2

历史秘闻 谭震林和蒋秀仙

(一)傍晚的太阳以其橘红色的余晖映照着山城龙市。穿城而过的龙江,被晚风吹皱的江面上,闪耀着一片金亮的细鳞光波。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谭震林,才从宁冈县东上乡检查地方工作回来。他从阿叉坳走下河西街,经过红四

中共人物传 谭震林人物传,谭震林生平事迹,谭震林评价

风雨中成长谭震林,乳名喜仔,学名喜起。参加革命后,曾用过林俊、梅城、卓林等名。一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湖南攸县珍珠巷谭家老当铺。谭震林的祖辈原籍江西省太和县。有一年,江西发生特大灾荒,人口成批地

历史人物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简介

谭震林(1902年4月24日—1983年9月30日),男,汉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

谭震林和蒋秀仙

(一)傍晚的太阳以其橘红色的余晖映照着山城龙市。穿城而过的龙江,被晚风吹皱的江面上,闪耀着一片金亮的细鳞光波。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谭震林,才从宁冈县东上乡检查地方工作回来。他从阿叉坳走下河西街,经过红四

谭震林因做哪件事被毛泽东称了几十年“老板”

核心提示:十大元帅之中,朱德、贺龙和彭德怀就常被毛主席以老总相称。这在当时已经是颇为少见的事情了,可是有一个人未曾授衔,有一次穿上衬衣西裤,毛主席就喊了他几十年老板,此人是谁?谭震林资料图本文摘自: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