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最大规模兵团,国民党各兵团司令

Posted 兵团

篇首语:我永远要记得我所想要的。而不是我所恐惧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民党最大规模兵团,国民党各兵团司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国民党最大规模兵团,国民党各兵团司令

2、历史人物 陈赓为什么会亲自写信劝降熊绶春

国民党最大规模兵团,国民党各兵团司令

国民党各兵团司令

第一兵团: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汤恩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隶属第一兵团的国民党头号主力整编74师被歼灭后,第一兵团因此被撤消. 1947年8月第一兵团重建(又称胶东兵团),司令官为范汉杰,辖第8、9、25、45、54、64六个整编师,1947年12月胶东战役惨败后被撤消. 1948年3月,以负责长春城防的新6军(由原新1军新38师扩编)及60军6万人编成第一兵团,司令官为郑洞国.1948年10月在吉林长春地区投降. 1948年11月,第一兵团在武汉重建,辖29军、71、79军,司令官为陈明仁.后兵团改驻长沙,辖14、71、100军.1949年8月在长沙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 1949年8月,陈明仁兵团起义后,国民党政府重建第一兵团,辖14、71、97军,司令官为黄杰.黄杰兵团后逃入越南,由法国殖民政府船运台湾. 第二兵团: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王敬玖.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中隶属第二兵团的暂编第4纵队等部被歼灭,第二兵团因此被撤消.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5军为基础,建立第二兵团,辖5军、12军、70军、74军、100军、新编第21旅、独立骑兵旅共12万人,司令官为杜聿明(1948年10月杜聿明调东北指挥作战,邱清泉接替司令官).淮海战役中指挥第5、12、70、72、74、116军、兵团独立旅、独立骑兵旅.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第三兵团: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区震.1947年底,第三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 1947年11月以驻安徽的桂系军队主力第一纵队成立新的第三兵团,辖7军、整编48师(后改为48军),4.5万人,司令官为张淦,在广西战役中被歼灭. 1949年11月以湖北保安部队改编的暂8军、暂9军共3万人,重建第三兵团,司令官为朱鼎卿,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第四兵团: 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进行时,为救援王敬玖兵团,临时成立了第四兵团,司令官为王仲廉,旋即因增援不利而被撤职,罗广文接任兵团司令官.1947年底,第四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 1948年6月重建第四兵团,辖整编第10、28、85师,司令官为吴绍周,1948年7月改为12兵团. 1948年11月将保定绥靖公署改为第四兵团,辖16军、94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月在北京地区投降. 1949年江西第三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四兵团(在广东作战时也曾称第十三兵团),司令官为沈发藻.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第五兵团: 1947年9月成立,辖整编第3、15、41师,共3万人,司令官为李铁军,成立后立即投入中原战场.1947年12月在河南驻马店地区被解放军陈赓兵团歼灭,兵团编制也被国民党政府撤消. 1948年重建第五兵团,辖17、36、38军,司令官为裴昌会,1949年9月改为第七兵团. 1949年9月原第五兵团改为第七兵团,新建第五兵团,辖27、36、69、90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2月在成都被歼灭. 第六兵团: 1947年以在东北的滇军成立,始为东北第一兵团,司令官为孙渡,驻锦州,辖93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六兵团.1948年6月孙渡调任热河省主席,卢浚泉继任兵团司令官.1948年10月锦州周围的新8军、93军、184师共10万人全部归第六兵团指挥,但旋即就在辽宁锦州地区被歼灭. 1948年11月,将第九绥靖区司令部改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从东北撤退的39军、54军及原属孙元良兵团的99军,司令官为李延年.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解放军突破江防南逃,后负责福州地区防御,兵团辖第25、73、74、96、106军5个军十万余人.1949年9月在福建被歼灭. 第七兵团: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二兵团,司令官为陈明仁,驻四平,辖71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七兵团.四平战役后陈明仁被撤职,刘安琪接任兵团司令官.随后因所辖71军并入廖耀湘兵团,第七兵团编制被撤消. 1948年6月为救援开封重建第七兵团,辖整编72、75师,司令官为欧寿年,1948年7月即在豫东战役中被全歼. 1948年7月为救援欧寿年兵团,以整编第25师为基础,加上第3快速纵队、第2交警总队,编成黄伯韬兵团.豫东战役后,扩编成新第七兵团,辖25军、63军、64军、72军,司令官为黄伯韬.淮海战役中指挥25、44、63、64、100军.1948年11月在江苏碾庄地区被歼灭. 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军失败后,国民党军首都卫戍总部改编为第七兵团,撤退至福建后兵团编制撤消. 1949年原第五兵团改为第七兵团,辖17、30、38、76、98、116军,司令官为裴昌会,1949年12月起义. 第八兵团: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三兵团,司令官为周福成,驻铁岭,辖53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八兵团.1948年11月在辽宁沈阳地区被歼灭. 1948年11月,将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指挥原属第四绥靖区的55军、68军及驻蚌埠的96军,司令官为刘汝明.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但解放军一突破江防,则立即南逃,后负责厦门地区防御.1949年10月在厦门被歼灭. 1950年1月以云南边境地区第8、26军组建第八兵团,司令官为汤尧.滇南战役中被歼灭. 第九兵团: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四兵团,司令官为廖耀湘,驻沈阳,辖新3军、新6军2个军7万人.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九兵团.1948年5月,第九兵团改组为机动兵团,辖新1军、新3军、新6军、49军、52军、71军6个军及另4个旅.1948年10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歼灭 1948年11月成立,辖13军1个军,司令官为石觉.1949年1月在北京地区投降. 1949年7月以原第十一兵团残部2个骑兵旅重建第九兵团,司令官为孙兰峰,1949年9月在绥远起义. 第十兵团: 1948年6月成立,辖整编20、54师,司令官为杨干才,1948年7月改为第14兵团. 1948年11月以负责太原城防的19军、33军、43军3个军3万人编成第十兵团,司令官为王靖国,1949年4月在山西太原地区被歼灭. 1949年4月将桂系合肥第8绥靖区改为第十兵团,辖46、56、126军,司令官为夏威(徐启明代理司令官).1949年12月在广西被歼灭. 第十一兵团: 1948年2月以驻张家口部队成立第十一兵团,辖105军、独立318师、整编骑兵第5、11、12旅共5万人,司令官为孙兰峰.1948年12月在河北张家口地区被歼灭. 1949年5月重建第十一兵团,辖97、103军,司令官为霍揆彰,1949年6月兵团编制即被撤消. 1949年2月以滇军第58、125军共5万人,重建新第十一兵团,司令官为鲁道源,1949年12月在广西钦州被歼灭. 第十二兵团: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18军和吴绍周第4兵团为基础,建立第十二兵团,辖10军、14军、18军、85军共12万人,司令官为黄维,1948年12月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被歼灭. 1949年5月以18、19、67军重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为胡琏,1949年9月改编为金门防卫司令部. 第十三兵团: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黔军整编第8军为基础,建立第十三兵团,辖8军、9军,司令官为李弥.淮海战役中指挥第8、9、64、115军.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1949年将江西绥靖公署改为第十三兵团,辖23、70军,司令官为方天,广东战役中被歼. 第十四兵团: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杨干才第10兵团为基础建立第十四兵团,辖20军、28军,司令官为宋希濂(1949年4月钟彬继任司令官),1949年11月于鄂西川东战役中被歼灭. 第十五兵团: 1948年11月以山西的34军、61军2个军4万人编成第十五兵团,司令官为孙楚,1949年4月在山西太原地区被歼灭. 1949年第七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十五兵团,辖44、108、111军,司令官为罗广文.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第十六兵团: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川军整编第47军及第5绥靖区为基础,建立第十六兵团,辖41军、47军、99军,司令官为孙元良.淮海战役中指挥41、47军.1948年12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1949年以川军部队重建第十六兵团,辖41军、47军,司令官为孙元良,1949年12月在四川被歼灭. 第十七兵团: 1948年2月以冀东部队成立第十七兵团,辖62军、87军,司令官为侯镜如.平津战役中指挥87军、318师、独立95师.1949年渡江战役后撤消. 1949年8月重建第十七兵团,辖100、103军,司令官为刘嘉树.1950年2月在广西被歼灭. 第十八兵团: 1949年以粤军65军为骨干建立第十八兵团,辖1、38、65军,司令官为李振,1949年12月起义. 第十九兵团: 1947年以桂系部队组建第十九兵团,辖127、128军,司令官为张轸.1949年5月在武汉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第51军 1949年4月由黔军第13编练司令部重建第十九兵团,辖49、89军,司令官为何绍周.1949年12月在四川被消灭. 第二十兵团: 1949年以第2军为骨干建立第二十兵团,辖2、118、124军,司令官为陈克非,1949年12月起义. 第二十一兵团: 1949年由青岛部队改编为第二十一兵团,辖32、50军,司令官为刘安琪.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第二十二兵团: 1949年由福建第一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二十二兵团,辖5、25军,司令官为李良荣.后撤往金门. 1949年以72军为骨干建立第二十二兵团,辖72军,司令官为郭汝瑰,1949年12月起义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哪个的兵团最大

廖耀湘兵团的编制是最大的,一共6个军又12个师,但是只有10多W人,实际最大的是黄维兵团,一共12W人,但是战斗力是最强的,

淮海战役国民党有哪些兵团

淮海战役国民党主要将领和兵团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主任:杜聿明;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兵团: 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 第六兵团,司令:李延年; 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 第八兵团,司令:刘汝明; 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 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 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 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

解放战争时期,国名党那个兵团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是廖耀湘兵团吗?

“中国虎”--新6军  代表人物:廖耀湘

  军长:廖耀湘   国民党新编第6军1944年8月从新1军脱颖而出;由名将“丛林虎”廖耀湘亲自统领;全新的美式装备;建功抗日战场;自诩“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 内战先锋――整编74师  代表人物:王耀武 张灵甫   师长:张灵甫   国民党整编74师1937年8月在武汉成立,初建时为74军,1946年改编为整编为74师。它是国民党“王牌”中最耀眼的新星,有着一系列的辉煌:“御林军”、“抗日铁军”、“虎贲师”,并荣获国民党最高奖励“飞虎旗”。 有来无回--18军  代表人物:胡琏   军长:黄维   国民党第18军诞生于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日烽火,兵败于淮海战场。 天下第一军”--新1军   代表人物:郑洞国 孙立人   军长:孙立人   国民党新编第1军1942年10月在印度兰姆枷成立,它是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国民党部队,第一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新1军的装备当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军队A级水平。 最后的王牌――第5军   代表人物:杜聿明 邱清泉   军长:邱清泉   国民党第5军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抗日战争,曾血战昆仑,一鸣惊人。

淮海战役国民党有哪些兵团

主要将领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主任:杜聿明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第二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邱清泉 副司令:舒适存、谭辅烈、王长海、高吉人 参谋长:李汉萍 副参谋长:董熙 下辖: 第五军(熊笑三) 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 第七十二军(余锦源) 第七十四军(邱维达) 第十二军(舒荣) 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 (增援黄维的部队) 司令:李延年 参谋长:梁栋新 下辖: 第三十九军(王伯勋) 第五十四军(阙汉骞) 第8师(周文韬、施有仁) 第九十六军(于兆龙) 第七兵团 (在碾庄地区被歼) 司令:黄伯韬 副司令:黄国梁、唐云山 参谋长:魏翱 下辖: 第二十五军(陈士章) 第四十四军(王泽浚) 第六十三军(林湛、陈章) 第六十四军(刘镇湘) 第一百军(周志道) 备注: 一、第二十五军第148师在宿县被歼。 二、第一百军第19师在济南战役中被歼。 三、第四十四军第162师486团在扬州未归建。 第八兵团 司令:刘汝明 副司令:田镇南、曹福林、米文和、刘汝珍 参谋长:朱秀德、杨然 副参谋长:杨然、李诚一 下辖: 第五十五军(曹福林) 第六十八军(刘汝珍) 备注: 该兵团前身是第四绥靖区。 第十二兵团 (在双堆集地区被歼) 司令:黄维 副司令:胡涟、吴绍周 参谋长:肖锐 副参谋长:韦镇福、刘文修 下辖: 第十军(覃道善) 第十四军(熊绶春) 第十八军(杨伯涛) 第八十五军(吴绍周)(该部110师师长廖运周为中共秘密党员) 备注: 一、第十二兵团归国防部指挥,未明令归徐州剿总指挥。 二、第118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编成快速纵队,师长兼任快速纵队司令。 三、1946年整编时,整编11师把原11师33团拨给118旅,后来重新调整故118师有33团番号,而11师有352团番号。 第十三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李弥 副司令:赵季平、陈冰、李九思 参谋长:吴家钰 副参谋长:周羽皋 下辖: 第八军(李弥、周开成) 第九军(黄淑) 第六十四军(李荩宣,原第九军副军长) 第一百一十五军(司元恺) 备注: 一、李兵团原辖第八、第九、第三十九三个军,淮海战役前第三十九军在葫芦岛,后调蚌埠归第六兵团。战役后期又将第六十四、第一百一十五军编入序列,这两个军都是仓促成立的,其中第六十四军是空番号,没有什么战斗力。 二、第六十四军原系第七兵团建制,在碾庄被歼。表中所列是在包围圈中成立的,兵员仅有王洪九部改编的独立旅和收容的散兵约4000人,所谓师长均未到职。 三、第39师司元恺部原由安阳空运徐州增援,后扩编成第一百一十五军,第180师原系第三绥靖区第五十九军建制,该军在贾汪起义,未参加官兵收容约3000人编成第180师。 第十六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孙元良 副司令:曾苏元 参谋长:张益熙 副参谋长:高健、熊顺义 下辖: 第四十一军(胡临聪) 第四十七军(汪匣锋) 备注: 第125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组成快速纵队,由该师师长兼任纵队司令,副司令为战车二团团长吴文芝。 第三绥靖区 (该部在张克侠、何基沣带领下大部分起义) 司令:冯治安 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李文田 参谋长:陈继淹 部队:第五十九军(刘振三) 第七十七军(王长海) 总部直辖:第二十军(杨干才) 第一百零七军(孙良诚),该部在江苏睢宁投诚 备注: 第二十军于淮海战役后期由华中调津浦铁路南端。

淮海战役中华野与国军各兵团兵力各有多少!

解放军方面

1.中原人民解放军(中野): 司令员:刘伯承 下辖:第一纵队 杨勇 第二纵队 陈载道 第三纵队 陈锡联 四 陈赓 五 暂不详 八 孙定国 九 秦基伟 总兵力约20万人,各个纵队兵力分布不详。 2.华东人民解放军(华野): 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粟裕 下辖:第一兵团 叶飞 下辖:第一纵队 叶飞 四 陶勇 六 王必成 第二兵团 何以详 下辖: 何以详 王建安 刘本善 管文蔚 第三兵团 韦国清 下辖: 韦国清 暂不详 陈庆元 王明章(待研究) 第四兵团 许世友 下辖: 聂凡明 周治坚 第五兵团: 粟裕 下辖:快运纵队 陈锐霆 两广纵队 曾生 3.华野还包括,张光中纵队,金绍山旅,魏凤楼旅,淮海独立师。 总兵力约40万人,具体分布不详。基本上每个纵队由一两万人,大的纵队2万人以上。 以上共计23个纵队,三个独立旅。参战总兵力约六十万人。 国民党军方面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 杜聿明 下辖: 李延年 第9绥靖区:辖44军 (后归黄百韬兵团) 冯治安 第3绥靖区:辖59军,77军 刘汝明 第4绥靖区:辖55军,68军 邱清泉 第2兵团:辖5军(人数4万余),70军,74军,12军1个师,米文和师 。总兵力十万人以上。 黄百韬 第7兵团:辖44军(1.5万人左右),25军,63军,64军,100军 。号称12万人,实际兵力不足10万人,到碾庄圩是只有7万人左右。 李弥 第13兵团:辖8军,9军 。全兵团约6万人。 孙元良 第16兵团:辖41军,47军,99军 。总兵力5万人左右。 黄维 第12兵团:辖10军,14军,18军,85军以及1个快速纵队 。号称12万人,实际兵力十万左右。 直属部队:72军,107军,115军(刚空运到徐州来,编入13兵团) 共计25个军,以及工兵,炮兵若干。 有些兵力分布是模糊的,我知道文字上有记载的,确切的兵力人数是,黄百韬兵团12万人,李弥兵团6万人,黄维兵团12万人。 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共30万人。 国民党实际兵力,60-70万人,号称80万人,实际能打的兵力40万人左右,其他兵力不堪一击。 我军号称60万人,实际支前民兵,有100-200万人。 兵团(5)司令(1)

历史人物 陈赓为什么会亲自写信劝降熊绶春

1948年,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黄维12兵团被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重重包围在双堆集,进退不得。>当时,保护黄维兵团司令部的是国民党部队14军。军长是熊绶春。而奉命攻打黄维兵团司令部的则是著名的陈赓。当时,陈赓采用了近迫作业的办法,将黄维部全部包围。就在这时,陈赓给熊绶春写了一封信。>陈赓为什么给熊绶春写信呢?写的什么信?>>原来,陈赓和熊绶春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有同窗之谊。而且算起来,陈赓是黄埔一期,而熊绶春是黄埔三期,陈赓是熊绶春的学长。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他们为着不同的信仰和追求,各自为战。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割舍不断的同学情怀。>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抓获,送往南昌。熊绶春、黄维、胡宗南、宋希廉、胡琏等人联名上书,希望蒋介石可以放了陈赓。这几位都是陈赓在黄埔军校的同窗。最终,陈赓被蒋介石释放,回到了革命队伍。这与熊绶春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这次,当熊绶春被包围之际,陈赓要亲自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够率部起义,不要跟着黄维顽抗到底。>熊绶春收到这封信后,犹豫再三。他的异常举动,被国民党12兵团副司令胡涟发现。由于胡涟的牵制,熊绶春始终无法进行起义,失去了最后的机会。>11月25日夜里,中原野战军向国民党第14军发动猛烈攻击,口袋合上了。国民党第14军是中原野战军的老对手。一年前,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国民党第14军参与“围剿”中原野战军,给部队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25日夜的这次攻击,中原野战军参战部队打得特别猛烈、特别决绝。>>在中原野战军的猛烈攻击下,国民党第14军很快就被全歼。12月11日,当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时,熊绶春被当场击毙。>时任国民党第12兵团第14军少将参谋长梁岱被解放军当场俘虏。他回忆,自己做了俘虏后,曾遇见陈赓。>陈赓问他是哪个部队的,梁岱回答:“14军。”陈赓又问:“你们军长呢?” 梁岱回答:“已阵亡。”陈赓继续追问:“尸体在哪里?” 梁岱回答:“在村里。”>随后,陈赓就嘱咐将熊绶春的卫士留下,寻找熊绶春尸体。找到后,陈赓见他满脸的炮灰,眼睛也没闭上。陈赓就帮他合上了不得瞑目的双眼,令人把他掩埋起来,并且立一个碑,好让他的家人找到他。>碑上写着:“第十四军军长熊绶春之墓。”>>1959年国民党第一批战犯被特赦,陈赓会见了他的这些黄埔老同学。其中,有个人说:如果我们能够迟出生几年,没有了战争,我们也许都是做学问的,而这些恩怨就不会有了。>这样的话,听了令人唏嘘不已。

相关参考

廖耀湘兵败被俘后,一语点破国民党方面的败因

在1948年9月爆发的辽沈战役中,国民党方面四个主力兵团约计五十余万人被歼灭,其中就包括了号称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部队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而当时率领这两支军队的是国民党第九兵团(后扩编为西进兵团)司令廖耀

国民党所有将领名单,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胡三余中将国民党炮兵司令史泽波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马法五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陈长捷中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周毓英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一师师长王靖国中将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赵承

许世友犯上后如何巧躲批评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重点进攻,集中三个兵团由江苏北上,进犯山东沂蒙山区,寻歼华东野战军主力。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统一部署,各纵队避敌锋芒,大胆插进沂蒙山区。这一带方圆几十里,山连山,峰连峰,

国民党第五兵团最强,黄百韬是杂牌军为什么在淮海战役中表现比国民

黄百韬是杂牌军为什么在淮海战役中表现比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第五军第十二兵团还要强?黄百韬的治军能力一直很强,抗战期间打日本也屡立战功。就连指挥淮海战役的粟裕将军也对黄百韬评价甚高。为什么黄百韬是杂牌军为

最后兵团被歼灭

1950年1月15日夜,正在云南蒙自戏院看京戏的国民党陆军中将汤尧压根就没想到,远在2000里以外的解放军会如此神速地赶到。当听到戏院外激烈的枪炮声,他方知大事不妙,慌忙跳上吉普车,直奔蒙自城南机场,

哪位开国将军内战时期曾击毙和生擒61名国民党将军

核心提示:解放战争期间,周希汉将军率部共击毙和生擒61名国民党将军,大多为生擒,其中有8名两星上将,如国民党第八兵团司令汤垚、“粤桂边剿总”司令喻英奇和黄正诚、邱行湘等著名将领。周希汉资料图本文摘自:

别称传奇的19兵团名将云集 属下三个军长走出两位大军区司令

原标题:别称传奇的19兵团名将云集属下三个军长走出两位大军区司令在三年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一个野战军兵团,因为兵团首长为杨得志、罗瑞卿、耿飚三人搭档,而被称作“杨罗耿兵团”。>有史料认为,“杨罗耿兵团

辽沈战役林彪为何决定先打实力更强的廖耀湘兵团

1948年9月12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正式开始。11月2日,东北五十几万国民党军,特别是蒋介石引以为傲的廖耀湘兵团除了少数逃跑外,其余大部分被歼,整个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不过说起来有意思的是,

四野4位兵团司令出了3开国将军 为何独他没授衔

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文·小熊历史,原题:揭秘:四野四位兵团司令员,一位大将,两位上将,唯独他没有军衔>四野缔造者是林彪、罗荣桓,麾下四位兵团司令员更是文武双武

四大野战军十三位兵团司令,凭什么这三位是大将

1949年1月,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四大野战军诞生。野战军下面是兵团,四大野战军实际共下辖13个兵团。这13位兵团司令,全都战功赫赫,威风凛凛。第一野战军下辖两个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