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敬久简介_王敬久生平_王敬久兵团
Posted 日军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王敬久简介_王敬久生平_王敬久兵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王敬久简介_王敬久生平_王敬久兵团
中文名:王敬久
外文名:Wang Jingjiu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丰县
出生日期:1902
逝世日期:1964
职 业:国民革命军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主要成就: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淞沪会战
代表作品:《五十述怀》、《抗战八年回忆》等
王敬久——国民革命军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
王敬久(1902~1964),别字又平,江苏丰县人,国民革命军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后被调到顾祝同的抗日战争第三战区任第三十七军团军团长兼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后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辖国民革命军第49军、国民革命军第88军防守浙赣线中段。1942年春,日军进攻浙赣线,王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49军等部迎战,阵地被突破,被迫退守福建。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后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国民革命军第66军、国民革命军第79军参加常德会战。1949年1月就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一训练处中将处长,第一编练司令部司令官。1949年7月到台湾岛,曾任三军大学教授。1964年6月20日在台南病逝。著有《五十述怀》、《抗战八年回忆》等。
王将军出生在一个叫「葛芭草集」的古朴农村。位于丰县城西南二十五里邀帝乡(后为刘王楼乡,现属宋楼镇),在历史上是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返归故里时,接受乡亲邀宴的所在。乡人为了纪念这件历史盛事,曾建了一座庙宇,叫做「邀帝庙」,故而该乡取名为邀帝乡。
王将军的父亲道庭公,务农为业,犹兼商务,致家道小康。道庭公病逝于民国二十一年二月,斯时适逢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国军于该年一月二十八日展开上海保卫战,正值战况激烈之际,王将军时任八十七师副师长,因在前方指挥作战,未克返里奔丧,乃著孝服迎击日寇,所部弟兄深受感动,因而奋勇杀敌,一战成名。母赵太夫人民国三十一年冬,于将军率部移防湖南时,病逝于闽北建阳县。
早年求学
将军为独子,生于民国前十年八月九日,自幼聪颖异于常人,且身体健壮活泼好动。清末民初之际,政情不稳,地方土匪猖獗,民不聊生,举家迁往刘王楼村(即前河南大学、西北大学、政治大学校长、考试院长刘季洪先生之故居),入私塾就读。
民国十年,将军就读私立徐州江北中学(即私立徐州中学之前身)。因品学兼优,深为当时校长顾子扬先生所赏识,顾公后为党国元老。
民国十三年,蒋中正奉国父命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于广东黄埔,顾校长乃函介将军前往广州应试,当时国民革命军力量局限于广东一隅,其馀各省均被军阀割据。徐州距离广州非仅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沿途军阀所设关卡颇多,稍有不慎,极易暴露身分,随时有生命危险。幸赖将军机警多智,巧予应变,历尽千辛万苦,始安抵广州,经甄试录取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受训,当时同入黄埔受训的徐属八县青年,计有贾韫山、张世希、蔡敦仁、王仲廉、王家修、郭建鸣等人。为求同患难共生死,乃结义为异姓兄弟。当时在黄埔受训,「徐州三王」即王敬久、王仲廉、王家修。「山东三李」指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曾传为美谈。三王毕业后,参加东征,均担任基层干部,棉湖之役,王家修不幸壮烈成仁。
重要事件
王敬久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就读于徐州一所私立中学。经该校校长、老同盟会员顾子扬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5月,他又在顾校长的推荐下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1925年初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毕业后留校任区队长。参加两次东征。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时,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参加了围攻惠州、击败陈炯明军主力林虎部的战斗。他作战勇敢,腿部负伤,伤愈后升任少校连长。1926年北伐时,他在陈诚指挥的第三团任营长,部队到达赣州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十一师六十三团,王仍任该团第三营营长,列入东路军作战序列。1927年春,东路军进军浙江在富春江两岸与孙传芳部展开决战,并参加了龙潭战役,后在桐庐战役中再次负伤。伤愈后调到顾祝同指挥的第三师,升任第九团副团长,继续北伐。在扫清徐州外围据点的作战中,该团团长指挥不力被撤职,王受命率部攻进了徐州。战后升任团长,开始受到顾祝同的重视。
1927年9月,孙传芳部渡江南犯,攻占了龙潭、栖霞等地。王所在的第三师奉命协同第二十一师等部向孙部实施反击,在龙潭地区消灭了孙部主力,并乘胜北渡长江进行追击作战。1928年1月,第二次北伐开始后,率部参加攻占台儿庄、济南的作战。此后,所部奉命在蚌埠地区整训。1929年春,所在的第二师(原第九军改编)编入刘峙的第二路军,在蒋桂战争中,由蚌埠经皖西沿江北岸向桂军进攻,一举攻克武汉。同年冬,所部又参加了对唐生智、石友三部的作战。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所在第二师奉命与冯玉祥部争夺陇海铁路上的田庄车站,双方战斗进入胶着状态,第二师在伤亡四个团长后,王受命一举反击成功,深得顾祝同的赞赏,战后即升任旅长。1931年底任国民政府中央警卫军第一师副师长(顾祝同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淞沪抗战爆发后,警卫一师被改编为第五军八十七师(张治中任军长兼师长),王仍任副师长。2月16日,该师到达南翔增援十九路军作战,奉命担任胡家庄沿蕴藻浜北岸经曹家桥至吴淞西端之线的防务。2月20日,日军第九师团向吴淞、庙行地区猛攻。王敬久奉张命以孙元良旅增援庙行,以宋希濂旅由纪家桥渡河出击,威胁敌侧后安全。在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的配合下,将敌大部歼灭,挫败了敌人的进攻。3月1日,日军集中兵力向江湾、庙行地段进攻,宋希濂部第521团多次与敌展开白刃战,最终固守了阵地。3月3日,敌向防守娄塘地区的孙元良旅第517团进攻,该团官兵顽强抗敌坚守阵地,胜利完成阻击任务。随后第八十七师奉命撤退至白茆、新市、石牌地区,扼守第二道防线。不久,中日签定停战协定。王敬久升任该师师长,率部回南京担任卫戍任务。
1933年“福建事变”发生后,率部集结于衢州,与第八十八师组成第四路军,入闽讨伐十九路军。王指挥第八十七师包围了古田,与守军激战。最终古田守军赵一肩开城请降。随后,王率部又攻下水口。至此,福建政府军的防御体系崩溃,被迫放弃福州向闽南撤退。王因功被任为福州警备司令。后参加江西剿共作战,任北路军第二纵队指挥官兼第八十七师师长,第十二绥靖区(驻福建)司令官。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同年奉命率部回南京参加秋季大演习。之后,负责构筑无锡至苏州间的国防工事,历时约两年。期间参加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回原部任职。1936年春兼任江苏省高中学生集训总队总队长。同年10月授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协同孙元良第八十八师向日军实施反击。他以一个团部署于宝山、吴淞地区,主力防守江湾。当日军第三师团在黄浦江沿岸登陆时,他主动以一个团协同友邻实施反击。9月中旬,王率部在江湾地区顽强阻击日军向江湾地区的进攻。9月21日,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71军军长兼八十七师师长,重点防守沪江大学至江湾地段。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王部于8日撤退至南京汤山镇(不再兼任第87师师长),准备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9日,日军向南京发起攻击。王率部在光华门、红毛山、通济门一带与日军激战,12日晚奉命由中山路、挹江门至下关渡江向北撤退。南京溃败后,王率残部至洛阳整训。因与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发生冲突,被撤职。后经顾祝同多次向蒋介石求情,才调到顾的抗日战争第三战区任第三十七军团军团长兼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后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辖国民革命军第49军、国民革命军第88军防守浙赣线中段。1942年春,日军进攻浙赣线,王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49军等部迎战,阵地被突破,被迫退守福建。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后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国民革命军第66军、国民革命军第79军参加常德会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率所部第66、国民革命军第92军进占武汉地区,与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副长官郭忏共同代表国民政府接受侵华日军华中区司令岗部直三郎的投降。
1945年底起任重庆卫戍副总司令,1946年调任第三十二集团军(辖整编第二十八、第五十七师)总司令,积极准备由徐州地区向苏皖解放区进攻。同年9月,指挥邱清泉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胡琏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十一师向巨野、郓城进犯,结果遭受重创。后指挥整编第七十二、第七十五、第八十五师及第五军由濮阳、濮城地区大名、馆陶方向进攻,企图在豫北王仲濂部配合下,寻找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决战,打通平汉线。12月,解放军撇下王敬久部不顾,主力直下鲁西南,使王的企图落空。1947年任第二兵团司令官,指挥所部由宁阳、兖州地区向莱芜、新泰方向进攻,成为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战场上三个主要机动兵团之一。1947年4月,解放军佯攻泰安守敌第七十二师,计划诱王部整编第七十五、第八十五师由大汶口北援而歼灭。但王令第七十二师固守泰安而不增援。华东解放军见王部无北援征候,遂强攻泰安,歼灭整编第七十二师,俘师长杨文泉。5月,王率部向博山、张店方向进攻,协同第三兵团向新泰、蒙阴进攻。当友邻的第三兵团之整编七十四师被围时,虽蒋介石、顾祝同严令各部救援,但王仍踌躇不前。结果国民党军在孟良崮战役失利。1947年7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蒋命王率所部驰援鲁西南。由于其指挥无方,致使整编第三十二师、第七十师、第六十六师被歼灭,不久被蒋介石撤职。1949年1月就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一训练处中将处长,第一编练司令部司令官。1949年7月到台湾岛,曾任三军大学教授。1964年6月20日在台南病逝。著有《五十述怀》、《抗战八年回忆》等。
相关参考
在江苏丰县有一处闻名历史的小乡村,这个小乡村的名字叫做邀帝乡,为什么会起如此怪异的一个名字呢?因为这个小乡村是汉高祖刘邦做皇帝之后,返归故里时接受乡亲们邀宴的地方,这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件盛事,所以这个小
蒋介石向陕北发动重点进攻的同时,又实行对山东解放区大规模的军事进攻。1947年3月下旬,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汤恩伯、王敬久、欧震3个兵团及两个绥靖区部队共60个旅45万多人,于4月、5月、6月,
1947年,针对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蒋介石调王敬久率国民党第二兵团的整编三十二师、整编六十六师、整编七十师等重兵集结鲁西南,企图消灭刘邓大军或迫使他们退回黄河以北。自7月2日起,刘邓大
1947年,针对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蒋介石调王敬久率国民党第二兵团的整编三十二师、整编六十六师、整编七十师等重兵集结鲁西南,企图消灭刘邓大军或迫使他们退回黄河以北。自7月2日起,刘邓大
驾车路线:全程约439.3公里起点:王敬屯村1.辉县市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60米,右转2)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3)行驶60米,左转4)行驶3.3公里,左转进入卫吴线5)沿卫吴
中文名:刘鄩 国籍:中国刘鄩——五代时后梁名将 刘鄩祖上世代为官,父刘融在唐末曾为工部尚书。刘鄩幼有大志,好兵略,喜欢涉猎史传。唐朝中和年间,入伍从军为青州节度使王敬武的小校。王敬武死后,三军
简介南平公主(?—650年),唐太宗第三女(《新唐书》记载,但据汝南公主墓志汝南为第三女),生母不详。贞观十一年(637年)先嫁王敬直,改嫁刘玄意,陪葬昭陵。下嫁王的小儿子南城县男王敬直。出嫁的时候有
...儿,也叫称潘玉奴,她本姓俞,名尼子,是南齐开国元勋王敬则的乐伎。498年,王敬则举兵谋反失败,潘玉
晋朝人物本名:王劭别称:王敬伦、大奴字号:敬伦所处时代:东晋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山东临沂职业:官员、书法家官职:吴国内史、建威将军追赠:车骑将军谥号:简王劭王劭,字敬伦,小字大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
明代太监梁芳 梁芳,明宪宗时为内侍,既太监。梁芳贪黩谀佞,与韦兴比肩。献媚于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万贞儿),日进美珠珍宝取悦于万妃。其党钱能、韦眷、王敬等,假借采办之名,出京为边境大镇的监官。明宪宗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