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福州老照片 90年前的福壽橋 洪山橋 白塔寺

Posted 帆船

篇首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927年福州老照片 90年前的福壽橋 洪山橋 白塔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27年福州老照片 90年前的福壽橋 洪山橋 白塔寺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1927年福州老照片,和大家一覽90年前的福州福壽橋、洪山橋、白塔寺等知名景觀。
1927年的福州城,密密麻麻的房屋以及遠處的烏塔。
【白塔寺】又名萬歲寺,位於福州于山西側,原本叫「報恩定光塔寺」,因為寺廟後建有白色磚塔,俗稱白塔寺。圖中為寺院大殿正面,有孫中山先生的遺囑文字。
福州附近造型奇特的墳墓,這種造型的墓標著實少見。
【易者竹廬】
遇機測字應該是八卦五行用神之道,僑門星學又是果老星宗紫微斗數一派,先生所住處門額上有「竹廬」二字,在竹垣一側晾有洗滌之物,此處儼然是一番世外桃源的高人居所。
赤腳賣花的老人家
風帆戎克船
戎克船是中國獨創的帆船種類之一,圖中為兩個風帆的戎克船,此船帆並不直接迎風,而是橫向且稍傾斜地面對迎風面。這樣能夠使船隻在逆風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高速前行,無需像西方帆船一樣降帆。帆的材質方面,則是使用竹竿加強的硬性篷帳。當時的戎克船是中國南方水運的一道奇觀。
船尾的繪畫很特別。這船很可能是福州的運木船,當年經常運木到上海,上海外國人都稱這種船為福州花屁股。
福州勤勞的婦女們,婦女們跟隨著船隻出行勞動的場景,依然清晰可見她們頭上三把刀的頭飾。
福州西湖
鼓山湧泉寺。
兩位婦女在一片被拆毀的土地上(地點在哪?她們正幹什麼?)舊時福州婦女們很是勤勞。
老洪山橋,現在剩幾個橋墩。
拍攝站立點為現「青年會」位置。圖中大橋為「萬壽橋」或稱為「大橋」即今「解放大橋」,橋近處可見閩江上的連家船泊在青年會處,橋尾為中洲島,山脈為煙台山,左上角洋樓為福州第一家銀行「滙豐銀行」

相关参考

48年前成昆線修建時,一名士兵被融進水泥橋墩,如今他怎麼樣了

我們閱盡鉛華,只爲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提到今天的雲南省,第一個反應是旅遊勝地,卻不知道雲南爲何會叫雲南。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開西地南夷,置24縣,雲南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取縣名“雲南”傳說有三種說法:一是

福州1895年,历时十九年建造的万寿桥

原标题:老照片:福州1895年,历时十九年建造的万寿桥  福州市涌泉寺山门东边,有一石砌拱门,上书“灵源深处”。傍崖而下石阶60余级,中裂一涧,宽约3米,深约10米,似石洞,故名“

一组90年代中国各地老照片,时光掠影,具有撕裂人心的力量

吴家林先生吴家林,1942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县。1961年,云南大学附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县文化馆员、新闻报导员。1969年开始接触照相机,从此走上自学摄影之路。1981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

历史秘闻 一组90年代中国各地老照片,时光掠影,具有撕裂人心的力量

吴家林先生吴家林,1942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县。1961年,云南大学附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县文化馆员、新闻报导员。1969年开始接触照相机,从此走上自学摄影之路。1981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

历史秘闻 50~90年代的中國空姐老照片,真漂亮

空姐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空姐的招聘要求也非常的高,通常空姐也是非常的漂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5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國空姐的老照片吧。50年代中國從1955年纔開始正式招收民航空姐,第一次一共招收了1

她是溥儀青梅竹馬,溥傑的福晉,張學良、盧筱嘉的情人

在張學良曾經擁有的11位情人之中,讓少帥又愛又恨記到90歲的是一位晚清的皇室少婦,名為唐怡瑩。她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媳,光緒皇帝珍妃、瑾妃的的侄女。珍妃和瑾妃是非常烈性的,算是溥儀的后妃之中的佼佼者,但

彭小苒全新壁紙美圖,身穿純白泡泡袖長裙,宛如森林仙子

彭小苒90後的北京女孩,7年前以網路平台主持人出道,演繹過《同居損友》中看似是普通白領卻是深藏不露的富二代白潔,《靈魂擺渡》中聰明而又善良好好學生周潔,《贏天下》中的亂世姐妹花巴七芙,《老九門》中唯美

末代沙皇的迷你翡翠轿子,90年前被趁乱买入,现其后人赚百倍

沙俄自18世纪彼得大帝开始,在欧洲王室中是出了名的奢华和贪婪,珠宝更是多如繁星,然而1917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并于1918年全家被枪杀后,他们珠宝的下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谜团。(末代沙皇

300年前,古人是如何用40噸鐵鏈,僅用1年時間,便建成瀘定橋的

中國工農紅軍在1935年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一代偉人為此寫下「大渡橋橫鐵索寒「,使得瀘定橋自此名揚中外,巍然屹立於大渡河上,向後人展示著不朽的革命精神,因此還被被譽為「東環瀘水三千里,西出鹽關第一橋

历史秘闻 300年前,古人是如何用40噸鐵鏈,僅用1年時間,便建成瀘定橋的

中國工農紅軍在1935年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一代偉人為此寫下「大渡橋橫鐵索寒「,使得瀘定橋自此名揚中外,巍然屹立於大渡河上,向後人展示著不朽的革命精神,因此還被被譽為「東環瀘水三千里,西出鹽關第一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