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么古人剪指甲吗
Posted 指甲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么古人剪指甲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么古人剪指甲吗
今天看一篇写晚清的文章,文内有一张李鸿章的照片。小编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器宇轩昂的历史人物,目光下移,看到了长长的指甲。
看到这位大人一个个比较长而且略带扭曲的指甲,小编首先想到了那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觉得自己的身体来自于父母,伤害自己的身体就等同于伤害父母的身体,古代遵从孝道的人都特别珍重自己的“身体发肤”,所以才有清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忍抉择。
头发、身体不得损伤,那么指甲呢?也像“发肤”一样不得“毁坏”吗?答案是否定的。试想一辈子不剪指甲,那指甲得有多长?怎么吃饭,怎么洗澡。
不过古人对待指甲不像现代人这样,想剪就剪,剪了之后随意丢弃。他们会把剪掉的指甲用一个小盒子装起来留作纪念,或者埋掉,虽然指甲不可不剪,但是剪了之后也给它一个好的归宿。所以才有红楼梦中,晴雯临死前咬断两块漂亮的指甲送给贾宝玉留作纪念,可见指甲这个东西在古人眼里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对于古人,指甲也不是非剪不可,劳动人民要干活,指甲长了自然不会去吝惜。但是对于王公贵族,却不一定,他们会把留长指甲当作一种时尚。对于王公来说,吃喝用度不用自己操心,指甲长了吃饭不方便,让人喂就是了。慈禧太后就特别喜欢留长指甲,她双手无名指和小指头上的长长的指甲,也是富贵的象征。从小小的指甲就可以看出,封建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区别。
听小编瞎侃了这么多,大家对古人剪指甲这个事是不是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你在生活中留长指甲吗,还是像有的人一样,有“洁癖”,看到指甲就要剪?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自己的(148)古人(5)指甲(1)相关参考
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这话大意是:我们身体的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轻易损伤和毁弃,这是最基本的孝道。发型 而我们大多数人对古代人不剪
小编小的时候看古装剧,感觉古人头发都长得好长,心里不禁纳闷,古人难道不理发吗?理发一词最早见于宋朝的书籍记载中,朱熹在注《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而诗经成书于西周至春
中国古代战争中,士兵都是被强制服役的农民,在大多数时代,当兵并不能带来身份上、经济上的明显好处。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的文化环境下,当兵要冒身体毁伤、陷己不孝的下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点击查看: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
头发颜色发生变化是比较晚近的事儿,但发型的转换就早了许多。按照古人的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是牵扯到大节的问题,发型这件事就以长发为主了。孔子就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要不是管
清朝以前,汉人是不剃发的,这是我们自古的传统,更是儒家文化所不允许的。《孝经·开宗明义章》就写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然而,清军入关后,强迫民众「”剃发梳辫”,因此酿成了许多屠
在清朝,男子的发型全都是一条发辫,此发型称作“金钱鼠尾辫”。 明末清初的时候,汉族男子都是不剃发的,剃发是满族的习俗。数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
世界历史 清朝灭亡后,溥仪剪辫子轰动全国,现辫子成宝贝,每天几万人参观
现在剪头发那可是很是随意,街面上各种发型,各种花式,应有尽有,很是随意。但是,在古代,那可是要命的事,中国的老祖宗很早就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随意剪发,那是对父母的不孝,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因此
45.剪指甲为什么不会感觉痛?指甲是身体组成的一部分,看似可有可无,其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但能保护手指末端不受伤害,还能增强手指触觉的敏感性。但是指甲过长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所以要定期修剪。不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人的指甲平均每天要生长0.4毫米,想要修炼「”九阴白骨爪”,估计个把月就够了。由于指甲终生生长不停。指甲如果不剪,它们就会不停地长长,长时间不剪指甲,不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