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清朝灭亡后,溥仪剪辫子轰动全国,现辫子成宝贝,每天几万人参观

Posted 皇帝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清朝灭亡后,溥仪剪辫子轰动全国,现辫子成宝贝,每天几万人参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清朝灭亡后,溥仪剪辫子轰动全国,现辫子成宝贝,每天几万人参观

现在剪头发那可是很是随意,街面上各种发型,各种花式,应有尽有,很是随意。但是,在古代,那可是要命的事,中国的老祖宗很早就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随意剪发,那是对父母的不孝,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因此,古代将头发看做头颅,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剪发代首”的故事,最典型的在三国中,曹操因为触犯自己定的军规,最后以发代首。可以说头发那是很关键的。

因此,满清入关要剃发才有了那么多的反抗,扬州三日,嘉定十屠,江阴八十一日等惨剧。因为改变发饰,其实那就是欺师灭祖,跟死了没啥分别,是古代中华最大的屈辱。而到了清朝末年,人们似乎又习惯了清朝的辫子,这个辫子又成为新的头颅。因此,在清朝灭亡,民国政府颁布剪发令的时候,很多汉人那是哭天喊地,甚至很多直接自杀,也不愿意剪发。

当时民国政府为了宣传剪发,甚至是强行的押过来剪发,不剪掉就是犯罪,这才逐步慢慢的剪掉了辫子。但是作为满清的遗老遗少,还都留着辫子,因为他们相信,有溥仪这个皇帝在,大清总有恢复的那一天。而且慈禧太后也说过:只要辫子还在,大清就有希望。但是,就是这点念想,溥仪还给断了。

溥仪退位后,找了个英国老师庄士敦,这人带来了很多的西洋的新鲜科技。因此,溥仪开始戴眼镜,骑自行车,甚至打网球,打台球,还给皇宫装上了电话。这些虽然被遗老遗少们认为是亡国之兆,而且都痛哭流涕的阻拦,但是好歹皇帝还没有做伤及根本的事。

但是,在西化教育下,溥仪要剪辫子了,听到这个消息的遗老遗少,那都吓得跪地抱头痛哭。更是发动皇太后苦苦劝阻,认为辫子要是剪了,大清就真完了。但是溥仪不管这些,直接自己拿剪刀剪下了辫子,因为其他太监宫女都不敢给皇帝剪辫子。当时的报纸《申报》知道后,头版头条写了6个字:溥仪昨剃辫子。

这个事件立刻轰动全国,成为百姓的谈资,很多民主人士更是感叹皇帝的开明,保皇派更是痛哭,皇帝英明。而更多的百姓是想:皇帝辫子都剪了,我还留着干嘛,因此,掀起了最后的剪辫子高潮。而这条辫子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彻底表明与那个封建时代的结束,因此,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溥仪现在这条辫子,放在博物馆珍藏,每天几万人慕名前来参观,当然还要门票。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全榜网网】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 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下令要“剃发易服”,改变汉族人原有的传统装束,变成和满族人一样的样子,而因为很多汉人不愿意遵从,满清政府杀了不少汉人。然而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却又有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了,当时

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 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下令要“剃发易服”,改变汉族人原有的传统装束,变成和满族人一样的样子,而因为很多汉人不愿意遵从,满清政府杀了不少汉人。然而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却又有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了,当时

历史秘闻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溥仪剪辫子为何后宫人嚎啕大哭?如今溥仪的辫子在哪里?

  在中国古代,对于自己的文化看的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没一个文化都有这相应的一些表现或者是符号,而这些符号也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看的非常重要。古代,以头为首,头发对人民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举一

历史人物 康有为剪辫子戏太多 对康有为的历史评价

康有为别名康祖诒、康南海,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等。他干的最轰动的事就是公车上书了吧,康有为虽然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但作为保皇党领袖,他一直谋划溥仪复位。康有为>康

溥仪的洋老师是谁?溥仪为何剪掉辫子?

  溥仪对外国女人的最初印象,来源于隆裕太后最后一次招待外国公使的夫人。不是黑头发黑眼睛,这些外国女人有着五颜六色的眼睛和头发,溥仪看上去的第一眼有些害怕。  溥仪对外国男人的印象,来源于一个英国男人

剪“辫子”的故事

清朝统治二百多年,民众本来对剃发蓄辫已成习惯。但鸦片战争爆发,西风东渐,尽管有先进人士明知蓄辫之陋弊,称之为“满洲辫”,但莫说国人,即便是海外侨民也少有剪辫者。据说,第一个剪辫的人是旅日华侨冯镜如(冯

秃头的人该怎么留辫子? 清朝辫子头到底丑不丑

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后颁布了一个“剃发令”,要求沿路居民、官员10天内必须剪成官方指定发型,也就是清朝的辫子头,否则就砍头。这就是着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原本清朝的那些大老粗们自以为这条计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