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竟希望明年多收礼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欧阳修竟希望明年多收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欧阳修竟希望明年多收礼

现代人很头疼年终总结,古人亦是如此,历史上,曾经有数不尽的雷人“年终总结”。

网络配图

蒲松龄的年终总结有些“自私”。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摆茶摊供人喝供人歇,为的就是多听几个有滋味的故事。有一年的年末,他在自己的年终总结中写道:今年听的故事数量不少,但质量不太好,有些故事情节重复,甚至逻辑不顺。来年期待肚中有货的人多讲好故事,这样自己编纂书籍也更加顺利。蒲松龄的总结显得有些实际,甚至是“自私”。

王羲之的年终总结有点让人怜悯。王羲之贵为“书圣”,名头摆在那里,来家里求字的人不计其数。说是“求”字,有的是抢,有的磨,有的是逼,有的是诱,来客求字方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差使用美人计了。老王有些疲于应付,有时想撵人送客又张不开嘴,可谓难受至极。有一年,他在“年终总结”中写道:真希望我的字不受欢迎,别人不来求字,或者我的腿脚麻利一些,有人求字,走为上。

网络配图

“驴友”范仲淹的年终总结有些“得瑟”。身为“范文正公”,老范喜欢到处游山玩水,出去“旅游”总得吃住。老范是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蹭吃家”,因为他很受百姓爱戴,他到别处旅游,百姓都愿意把他请到家里,送吃递喝,照顾得很是周到。老范也是得了便宜卖乖,在一次年终总结中写道:今年走了很多地方,收获不小,唯一有点不安的是百姓对我太过爱戴,吃喝不收钱,百姓种地不容易,这有些不妥,但我又盛情难却,真是让我为难。

网络配图

欧阳修的年终总结有些不上“档次”。欧阳修号醉翁,是北宋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研究历史的人一般比较严谨呆板,可晚年的欧阳修简直就是半个“老顽童”。他在一次年终总结中写道:今年时光过得太快,感觉自己越老时间过得越快,喝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客人只给我送了十几次茶叶,希望明年收到更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喝茶消遣,陪晚辈玩耍快活。

相关参考

竟天生好色又放荡不羁 揭秘欧阳修的另一面

作为政治家的欧阳修,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参与北宋“庆历新政”的改革,多次与政见不同者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在政治上雷厉风行而又说一不二。这样一个一脸正气、一本正经的人,在生活中却放荡不羁

竟天生好色又放荡不羁 揭秘欧阳修的另一面

作为政治家的欧阳修,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参与北宋“庆历新政”的改革,多次与政见不同者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在政治上雷厉风行而又说一不二。这样一个一脸正气、一本正经的人,在生活中却放荡不羁...

欧阳修写墓志铭注重什么 欧阳修为范仲淹写墓志铭

  墓志铭是对往生者一生的总结和评价,古人多爱墓志铭,希望能在墓志铭中体现自己的好的一面,能够流芳百世,让后人得知其人其事。  欧阳修一生写过很多的墓志铭,从这些墓志铭中可以看出欧阳修对人物的评价标准

政治谋略 赵普收礼——切莫因小失大

赵普收礼——切莫因小失大从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开始,直到最终平定南方,赵普都是赵匡胤手下的一名主要谋臣,曾经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朝廷上下无论大事小情,都会找赵普商量。赵普乃是

184 赵普收礼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

曾国藩是如何收礼和送礼的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

从不收礼的毛泽东看了何人送的礼物后含泪收下

核心提示:田家英见状,连忙让主席别生气,从袋子里拿出了一条围巾和一双手套,还有一封信,毛主席拆开信看,再看看这围巾和手套,不觉眼睛湿润了差点落泪,说:“我收下了”。原题:从不收礼的毛主席,看了她送的礼

历史人物 段祺瑞一生无房 清廉拒绝收礼

  (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

历史人物 戚继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他也是个收礼送礼的官场小人物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影响力最大的形象,我们都知道戚继光是民族大英雄,可是却不知道戚继光还是一个会送礼和收礼的官场小人物。戚继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

历史人物 竟个个都是好色之徒

  在这些大儒中,较有代表性的可举「」为例,这八个人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与曾巩。>  虽然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文章千古流传,人们读了他们的诗、词、文章肃然起敬,可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