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赵普收礼——切莫因小失大

Posted 宰相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赵普收礼——切莫因小失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赵普收礼——切莫因小失大

赵普收礼——切莫因小失大

从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开始,直到最终平定南方,赵普都是赵匡胤手下的一名主要谋臣,曾经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朝廷上下无论大事小情,都会找赵普商量。

赵普乃是一介小吏出身,和朝廷中的一般文臣比起来,他的学问差得太多了。自从赵普当上宰相之后,宋太祖就劝赵普多读点儿书。从此以后,每次赵普回家,他就会关起房门,取出书箱的书,认真诵读。第二天,赵普上朝处理政事,才思总是十分敏捷,朝中大臣们都十分好奇,赵普到底是看了什么书,思维变得如此敏捷。直到赵普去世后,他的家人才发现,赵普的书箱里所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开始竞相传颂,说赵普是靠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太祖十分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在他面前坚持自己的看法。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连续两天上书推荐,宋太祖都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再次上朝的时候,又将奏章递给宋太祖,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自己的推荐,如此一来,宋太祖恼羞成怒,就在朝廷之上将赵普的奏章撕成了两半,摔在地上,拂袖而去。

赵普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捡起被宋太祖扯碎的奏章,将其放入袖子中。退朝回家之后,赵普将被宋太祖弄碎的奏章重新粘起来,过了几天,又将其在朝堂之上交给宋太祖。最后,宋太祖见赵普的态度如此坚决,只好接受了他的建议。

还有一次,赵普要向宋太祖上书提拔一名官员,他的这次上奏又没有获得宋太祖的批准。如同前一次一样,赵普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一次,宋太祖怒气冲冲地对赵普说:“我这次就是不同意,你又能怎么样?”

赵普说:“提拔人才,乃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么能够紧紧凭着自己的好恶来任用人才呢?”

听到赵普这么说,宋太祖当时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子就往内宫走,赵普紧紧跟在他的后面。等到宋太祖进入内宫,赵普依然站在门外不走。

宫门前的卫士看到当朝宰相赵普站在宫门外不走,只好将此事汇报给宋太祖。这时候,宋太祖的气已经消了,他就派太监去告诉赵普,说皇上已经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赶快回去吧!

赵普做了十年宰相,权势盛极一时,但是时间长了,就有人想通过他走捷径,时不时地就会有人给他送来一些礼物。

当时,宋太祖经常到赵普家里去,事先也不会派人前来通知。有一次,吴越王钱俶派来使者送信给赵普,同时,还给他带来了十坛“海产”。赵普便将这十坛“海产”放在堂前,尚未来得及拆开吴越王钱傲送来的信件,宋太祖就来到了赵普家。

宋太祖在厅堂里坐下,就看到了堂前所摆放的这十只坛,便问赵普里边是什么东西。

赵普回答说:“是吴越送来的海产。”

宋太祖笑着说:“既然是吴越送来的海产,东西一定不错,现在你就打开来让朕看看吧!”

赵普连忙吩咐仆人,打开坛盖,当时,在场的人一看里边的东西顿时傻了眼。原来,坛里放的并非什么海产,而是一块块的金子。

宋太祖向来担心官员行贿受贿、滥用职权。如今,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赵普身上,当时就十分生气,脸色也就沉了下来。

看到这种情形,赵普顿时吓得满头大汗,诚惶诚恐地向宋太祖请罪,说:“臣并没有看吴越王钱俶所写的信,实在不知道坛子里放的是什么东西啊,恳请陛下恕罪!”

宋太祖冷冷地说:“你就收下吧!他们还真以为国家大事都是掌握在你们书生手中呢!”

从此以后,宋太祖就为此对赵普起了疑心。不久,又有官员告发赵普违反禁令,私自贩运木料。原来,当时朝廷明令禁止私自贩运秦、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大木。赵普曾经到那里运木料为自己建造住宅。而他的部下便借机利用赵普之名,私自运了一批大木到东京贩卖,赵普也因此被牵连在内。宋太祖知道这件事之后十分生气,便下令要严惩赵普。当时,尽管朝中的其他大臣纷纷为赵普说情,但是宋太祖却不为所动,最终依然撤了赵普的宰相之职。

谋略智慧

赵普收礼的这个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极为重大的启发意义。在这个故事中,赵普原本深受宋太祖赵匡胤的信任,但是,他却因为区区蝇头小利而最后失去了宰相之位。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现代社会,为了蝇头小利而痛失大好局面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一定要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坏了大事。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丙吉问牛喘——因小见大,心系民生

丙吉问牛喘——因小见大,心系民生西汉宣帝刘询(前91~前49)时期,在朝廷中有一个十分有名的丞相名叫丙吉。丙吉原本是鲁国的治狱小吏,但是,他身上并没有西汉时期酷吏身上的那种“刻削少恩”的习气。实际上,

商战谋略 切莫死要面子活受罪

切莫死要面子活受罪生存规则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注重自己的面子问题,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谁也不愿意自己脸上无光。自古以来,人们往往遵循着“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的原则,一旦这口气不顺畅时,就会感

历史人物 段祺瑞一生无房 清廉拒绝收礼

  (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

宋太祖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竟是因为无聊吗?

...候起,杜太后就非常信任赵普。而赵普也确实有才,精于谋略,在赵匡胤一生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赵

宋太祖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竟是因为无聊吗?

...候起,杜太后就非常信任赵普。而赵普也确实有才,精于谋略,在赵匡胤一生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赵

宋太祖为什么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候起,杜太后就非常信任赵普。而赵普也确实有才,精于谋略,在赵匡胤一生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赵

如何评价赵普这个人?赵普的故事

  赵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宋朝初年宰相,在宋太祖为后周臣子之时辅佐在册,登基之后被宋太祖重用,一路走上了宰相的位置。宋太宗继承了自己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之后,赵普也受到了太宗的重用,两次为相。  赵普公

宋朝赵普使相,宋朝宰相赵普简介 赵普最后是怎么死的

宋朝宰相赵普简介赵普最后是怎么死的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

如何评价赵普这个人?赵普有什么历史故事?

赵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宋朝初年宰相,在宋太祖为后周臣子之时辅佐在册,登基之后被宋太祖重用,一路走上了宰相的位置。宋太宗继承了自己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之后,赵普也受到了太宗的重用,两次为相。赵普公元922

赵普到底是怎么跟赵匡胤决裂的 赵普罢相

赵普是当时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宰相,在朝堂之中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世芳名。赵普独自一人当了十年的宰相,在北宋时期可以说是有很多的丰功伟绩,因此一直被后人们所赞扬。当然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