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还对化学也有贡献
Posted 汉字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还对化学也有贡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还对化学也有贡献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爹叫朱五四,他爷爷叫朱初一,如果再往上查的话不难发现,朱元璋祖上的名字都跟数字有关,这难道是当时的潮流吗?
很显然不是,朱家祖上都是贫民没有受过教育,根本不懂得如何取名,再加上元朝的汉人地位低下,所以汉人以数字取名也是无奈之举。
当年郭子兴不喜欢朱重八这个名字,于是给他取名“朱元璋”,取意“诛元璋”,意为诛灭大元的利器,这名字,再想投降大元都费劲,不考虑地理因素的话,挨打肯定排第一。
朱元璋登基后,有鉴于祖上所取之名太过寒酸而决心为后世子孙的名字进行一番美好的规划。
当初朱元璋立下《皇明祖训》,不仅规定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人规则,还对朱家后代子孙的辈分排序做出了规定。
比如朱标一脉就是:
允文遵祖训 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 师良善用晟;
朱棣一脉就是:
高瞻祁见祐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
立家谱排辈分这事儿很常见,但是由于朱元璋他们家乃皇族,家族人口繁衍众多。且明朝奉行养猪制度,世世代代,只要是朱家子孙都有爵位俸禄。
这给宗人府的统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仅仅是名字方面就很容易搞混淆。
于是朱元璋按照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为子孙取名,即后世子孙的名字的第三个字必须按照顺序带有五行偏旁,比如儿子这一代是木字旁,那么孙子这一代就是火字旁,重孙子这一代就是土字旁了,以此类推,循环往复。
譬如朱厚熜(嘉靖帝)、朱载垕(隆庆帝)、朱翊钧(万历帝)、朱常洛(明光宗)、朱由校(明熹宗)和朱由检(明思宗),他们的名字完全按照朱元璋当初的规定来执行的。
但汉字毕竟有限,而朱家皇族繁衍太快,作为金字塔尖的存在,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照这样发展下去,朱氏子孙的人口数量会急剧飙升,果不其然,到了明孝宗弘治五年,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有子女94人,孙子163人,曾孙510人,而庆成王的大儿子也紧随其后,拥有子女70多人,朱氏子孙的数量滚雪球一般增长。
所以当时朱家子孙所用的字为了不重合出现同名字的情况,创造了不少新汉字。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独特的取名方式竟然导致了朱家众多子孙的名字与十九世纪发现的元素周期表里很多元素的中文译名高度吻合。
元素周期表和朱元璋有什么关系?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我国近代科学家、化学启蒙者徐寿则将元素周期表引入到中国。
但是在翻译元素名称的时候,徐寿遇到不小的问题。他翻译的准则是以化学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代表这个元素的发音,在汉字中找相同音的汉字,这个汉字又能代表每个元素这个系的特色,但是找能够代表元素的汉字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徐寿很可能就是以朱元璋家谱为参考,翻译出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名。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过的,朱氏家族成员中的名都是夹带五行偏旁的,由于家族成员庞大,分支众多,为此新造了许多汉字,其中带金字旁的汉字恰恰符合元素表中的要求。
比如元素周期表中第11位元素钠的化学符号是Na,是一种碱性金属,而徐寿发现朱元璋第五个儿子的后人中有一位叫做朱在钠的,这一个“钠”字便可以使用,一来这个汉字的金字旁可以反映该符号所代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二来Na与“钠”同音,读起来也便携好记。
因此,也有人开玩笑说,朱元璋乃是咱们中国的化学教父。
当然了,这也可能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因为目前没有任何的历史文献可以证明徐寿曾参考过或者从中受到过启发,而且当时徐寿翻译命名化学元素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是音译法,即口译笔述。
原则就是将化学元素英文读音里的第一个音节翻译成汉字,这就是该化学元素的中文名字,而且对固体金属元素,一律以金字旁配上该元素音译后的中文名字,因而就出现了“钾,镁,铬”等字。
带有金字偏旁的生僻字早在《康熙字典》里就有过收录,比如“钾,铬,钴”等。也就是说,徐寿当年翻译元素周期表也极有可能参考过《康熙字典》。
当然,撇开这些不谈,朱元璋用生僻字给后世子孙取名还有一个更为实际的意义。
众所周知,古代避讳之风盛行。所以朱元璋其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用生僻字给皇子皇孙取名,消除了民间避皇帝名讳的大麻烦。
相关参考
·吴宪吴宪,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在临床生物化学方面多有贡献。他与OttoFolin??同提出的血液分析系统方法是当时临床生物化学方面最重要的贡献。他首创用钨酸除去血液样品中??有的蛋白质
·倪嘉缵倪嘉缵,无机化学家。长期以来从事核燃料化学,配位化学,稀土化学及稀土生物无机化学等研究,为我国的原子能化学及稀土化学做出了贡献。倪嘉缵,1932年5月1日生于浙江省嘉兴市,父亲为国画家。他自幼
·刘若庄刘若庄,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物理化学尤其是量子化学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性地将量子化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应用于研究实际化学问题并取得优秀成果。在应用量子化学和培养化学专
·李乔苹李乔苹,化学史家和化学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化学事业,在化学教育、化学史研究和化工生产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尤其对中国古代化学史料的发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做出了贡献,受到国内外科学史界的赞扬。李乔苹,
·卢嘉锡卢嘉锡,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他的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从事结构与性能的
·傅鹰傅鹰,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他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对发展表面化学基础理论和培养化学人才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在高等院校开展科学研究,创建了我国胶体化学第一个
朱元璋是一位深谋远虑的皇帝,他为大明朝制订了一系列可以沿用百年的制度,使得他的后代可以十分便利地治理国家。但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朱元璋的这套制度也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所以在明朝中后期国家
·韩德刚韩德刚,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长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他多年从事化学动力学研究,在高温气相反应和生物分子液相快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韩德刚,1926年4月15日出生
·俞汝勤俞汝勤,分析化学家。从事化学传感器、有机分析试剂及化学计量学等方面研究及分析化学教学工作。研制多种新型电化学及光化学传感器,为实现晶体膜氟电极与气敏氨电极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合成多种新的分析及
·慈云祥慈云祥,分析化学家。长期从事无机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改革开放以后,他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国内高校化学系率先开展了分析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生物分析化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慈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