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司马徽预言了十字
Posted 司马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司马徽预言了十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司马徽预言了十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徽是一位隐居竹林的高人,刘备与他相遇也是意外,当时刘备在荆州新野驻扎,刘表年事已高,此时正面临着立继承人的难题,长子刘琦能干,却没后台,小儿子刘琮虽然无能,却有蔡氏一族撑腰。当时刘备赞同刘琦,因此得罪了蔡瑁,蔡瑁带兵追杀他的时候,的卢飞跃了深潭,蔡瑁追不上,只好放弃。
任谁都没想到,这深潭的另一面竟然是个竹林,司马徽就住在这里。司马徽邀请刘备进屋休息,两人只聊了几句话,刘备就已经知道他是个高人,希望他能出山帮助自己。司马徽以年纪大拒绝了他,但是他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可以帮他。刘备离开的时候,司马徽知道他定然会去找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一定会下山相助刘备,司马徽心情十分复杂,他感慨道,“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从司马徽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他是认可刘备的。的确刘备有识人之能,而且性格坚韧,如果有良将贤臣相助,他可以成就大业。但是司马徽认为,他下山的时间不对,太晚了。那么诸葛亮应该什么时候下山呢?
此前诸葛亮一直隐居南阳,他并不是不想下山,而是刘表徒负虚名,诸葛亮瞧不上他,他的哥哥又在东吴,所以他也不能去。至于曹操,虽然爱惜人才,可是手下谋臣太多,诸葛亮去了也不会被重用,因此思来想去,诸葛亮只能选择刘备。刘备之前一直在北方,而诸葛亮在南方,他不可能主动去找刘备,那样的话就不会引起刘备的重视。
刘备来荆州的时候,曹操已经在北方称霸了,诸葛亮助刘备夺取荆州立足,拿下西川汉中等地,已经是幸运之神眷顾了。但如果诸葛亮早一点下山的话,那时候曹操的势力还没有这么大,而且曹操还有大敌袁绍,诸葛亮便可以让刘备坐收渔利,这样一来大业成功的几率就更高了。
结语:司马徽以十字定了诸葛亮的未来,如今看来真是字字应验。诸葛亮与实力强劲的曹操相抗,拼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人力财力。诸葛亮虽然聪明,可是曹操的手下也不是庸才,像荀彧、贾诩等谋士,哪一个智谋都不输给他。此外曹操兵多将广,比刘备多多了。强者之间的对抗,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刘备势弱,能立足已经很不错了。可惜啊!诸葛亮错过了最好的时间。
相关参考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三国中的
对三国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何不肯出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的谋士,以卧龙诸葛亮为首,可是即使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所不知,却也没能一统江山,那么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但还有一部分隐士隐居山林,他们淡泊名利,往往不肯轻易投靠他人,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子。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诸葛亮走红,自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以后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但还有一部分隐士隐居山林,他们淡泊名利,往往不肯轻易投靠他人,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子。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诸葛亮走红,自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以后
在的卢马跃檀溪救主后,刘备听取了司马徽的建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第一次拜访未果后,桃园三兄弟在归途中遇到一人,此人长相气宇轩昂、风度不凡、身着黑色长袍,头箍逍遥巾,拄着拐杖来到了三人身边。刘备误将其认成
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对此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人们
卧龙先生居于南阳,隐世而独立,后有贤君刘备不惜远途跋涉,三顾茅庐,这才让诸葛亮决心出世辅佐刘备,告别了布衣时代,也告别了躬耕于南阳的悠闲山水生活。>>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联合孙权,在赤
大多数人都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辅佐刘备,就是因为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到,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三顾茅庐”只不过是为了诸葛亮投奔刘备,司马徽、徐庶和诸葛亮施展的一计而己。东汉未年,天下大乱,
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对此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对此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