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请诸葛亮的路上偶遇一个人,却不知是个高人
Posted 太守
篇首语:进学致和,行方思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请诸葛亮的路上偶遇一个人,却不知是个高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备请诸葛亮的路上偶遇一个人,却不知是个高人
在的卢马跃檀溪救主后,刘备听取了司马徽的建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第一次拜访未果后,桃园三兄弟在归途中遇到一人,此人长相气宇轩昂、风度不凡、身着黑色长袍,头箍逍遥巾,拄着拐杖来到了三人身边。刘备误将其认成诸葛亮,下马行礼。但是此人并不是诸葛亮,那又是谁呢
崔州平,这个人在历史上不像诸葛亮那样有名,但是论才华,崔州平是不亚于诸葛亮的。因为诸葛亮以管仲这位古时良臣自比之时,徐庶在曹营之时,将自己比作萤火虫,而将诸葛亮比作月亮,将卧龙捧上了天。崔州平更是以为然。在演义中,崔州平仿佛一个隐居山间的居士,不问世事。但是在史实中,他可是东汉太尉之孙,太守之子,历史上也做到了太守位置,和袁绍共同讨伐董卓,但是在后来便不知去向。
崔州平是字,他的名字叫崔钧,字州平。他的家族是大家士族,为博陵崔氏一族,是历史上与清河崔氏,西晋王氏并驾齐驱的士族。祖上世代为官,崔州平的才能必然差不了。在其父崔烈死后,他接任了西河太守一位。但是随着董卓的残党李傕与郭汜进犯长安,他也随之下野,隐居了起来。
在演义中,刘玄德向其讨教兴汉之道,崔州平没有以明显的态度回答他。反劝刘备天下分合无常,汉朝兴盛四百年,已至天祚。正值乱世,不能很快的平定下来,如果让诸葛亮帮刘备辅佐治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逆天数而行,反倒会徒劳无功,不得强求。刘备一门心思扑在兴复汉室上,哪里听得进去崔先生的话。崔州平也不强求,同时婉言谢绝了刘备对他的邀请,一笑去了。
崔钧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士族,并没有为各方势力仕官。他的朋友们,如孔明和徐庶,还有石韬和孟建,都为魏蜀献策,而崔钧以其洒脱的性格隐居一生。这些行为是因为他崇尚道家,不像黄天张角和五斗米张鲁那样,崔州平推崇的是老庄之学,讲究无为之治,世间万物自有定数不可违。所以他才会对刘备说出那番劝他放弃念头的话。
至于诸葛亮跟随刘备后,崔州平说卧龙得主不得时那番言论,那不是他说的。而是司马徽在刘备得卧龙后访时,对刘备说出的谶语。不过崔州平对于诸葛亮来说,更是才子惜才子吧,只不过崔州平未曾仕官,也没有功绩,所以不能评判出来孰优孰劣罢了。而网上有些言论将水镜先生的话转给崔州平,只不过是指鹿为马罢了。
相关参考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不惜枉驾屈尊到诸葛亮的住处,终于以诚心打动了诸葛亮,从此开启了自己「”如鱼得水”时代。这件事情被《三国演义》加以渲染成为一段佳话,这就是「”三顾茅庐”,此后凡是诚心实意一
导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刘备的实力最为薄弱,但是刘备三顾茅庐,请了高人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历经一番拼搏,终于成为和曹操、孙权齐名的三国三巨头之一,成了蜀汉昭烈帝。无独有偶,在元朝末年的
导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刘备的实力最为薄弱,但是刘备三顾茅庐,请了高人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历经一番拼搏,终于成为和曹操、孙权齐名的三国三巨头之一,成了蜀汉昭烈帝。无独有偶,在元朝末年的
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
...作战非常勇猛,膂力过人。当年,刘备西进受阻,刘封与诸葛亮、张飞一起溯江西上,一路上斩将搴旗,立下了不少功劳。刘备得到益州后,封他为副军中郎将。然而,刘封却不怎么讨人喜欢,至少有一个人讨厌他。此人是谁?...
提到三国最闪耀的一个人要算诸葛亮了从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到北伐谁能想到一个阿宅最后逆转了被曹操定下的局势即使有能力,有条件「”造反”可他却尽心地想要匡扶蜀国直到最后在北伐的路上去世……其实,三国这样感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年轻的时候就博览群书;因为父亲死得早,他便跟着叔父诸葛玄,后来诸葛玄也下世了,就跟着大哥诸葛瑾过活。诸葛亮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知道自己将来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所以就积极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年轻的时候就博览群书;因为父亲死得早,他便跟着叔父诸葛玄,后来诸葛玄也下世了,就跟着大哥诸葛瑾过活。诸葛亮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知道自己将来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所以就积极
诸葛亮看重鲁肃,但刘备不看好他,总觉得他不能成事。那么,刘备不用鲁肃是信不过诸葛亮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这点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就有个说法,还是刘备自己说的:“孤之有孔明,如鱼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若想成为一方诸侯,不但要有善战的武将和强大的军队,还需要能在身边运筹帷幄的谋士,刘备为此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不过有一个人虽然名气不如诸葛亮,但才智却在伯仲之间,刘备为了得到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