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状元只能当小官?这个状元选择当皇帝
Posted 状元
篇首语: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考中状元只能当小官?这个状元选择当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考中状元只能当小官?这个状元选择当皇帝
状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头衔,中了状元也意味着进了官场,摆脱了之前的身份。但是状元只是名声好,具体授职还是很低,不管多有能耐的人都得从基层干起。
网络配图
有这么一个人,身为贵族子弟却只要读书,并且考上了状元,当了状元以后竟然还想着当皇帝!
1203年3月,在中国西北的土地上,西夏正举行科举考试。这时候有个四十岁的中年人也在考场之中,参加了多次考试的他对于这种场景再熟悉不过了,他并不感觉到一丝紧张,或许说他根本不会紧张。因为此人是西夏齐王李彦宗之子李遵顼,即使科举不中,自己也是一生富贵,啥也不愁。来这里考试,也只是玩玩而已。
考试结果出来以后,李遵顼获得了廷试的资格。在大殿之上,皇帝与其一问一答,简直就像是故友重逢,李遵顼毫无疑问地摘得桂冠,成了当年的状元。虽然状元的名头并没有给他带来实际性的官职,但是从此他成为了西夏皇室中最有名的人物。
网络配图
老齐王死后,他自然承继齐王之位,皇帝不久还加封他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全国大军。但是这样一来,李遵顼就犹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他秘密联合朝中大臣,发动了政变,废黜夏襄宗李安全,自己当上了皇帝。
当时蒙古与金交恶,而夏襄宗李安全选择依附蒙古攻打金国,以至于西夏处于三方势力的交锋之处,日子相当难过。本以为李遵顼当上皇帝以后会改变这种情况,联合金国抵御蒙古的侵略,
网络配图
但是并没有。李遵顼虽说是状元出身,但这是李安全选出来的状元,思想上完全和李安全保持一致,继续依附于蒙古,妄图在这乱世之中抱着最粗的大腿苟活于世。
然而蒙古人并不看重西夏的作用,在征服中亚地区以后,蒙古就立即转向南方的西夏,将其消灭了。而后来忽必烈就将这块地方改名为宁夏路。
相关参考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不管是遇到什么情况,每次只能选出一位状元,绝不可能出现并列第一的情况。能够考中状元者,不仅具备过人的才华,也有运气的成份存在。令人惊讶的是,古代曾有这
导读:从隋朝之后,历代王朝就将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无数考生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按照当
导读:从隋朝之后,历代王朝就将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无数考生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按照当
一代名臣考中状元之后,竟然睡过头,皇帝派锦衣卫去找在明英宗时期,这一年刚好是殿试的时候,在发榜的第2天一大早,街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锦衣卫,他们闯进了一家客栈里,要寻找一个读书人,这个人叫做彭时,而且在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大清朝第一个三元状元钱棨,过了39年后,大清又出现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幸运儿。这个比钱棨更幸运的幸运儿,叫陈继昌,广西临桂人,也是广西在大清朝的第一个状元。相比钱棨,陈继昌拿这个“三元”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大清朝第一个三元状元钱棨,过了39年后,大清又出现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幸运儿。这个比钱棨更幸运的幸运儿,叫陈继昌,广西临桂人,也是广西在大清朝的第一个状元。相比钱棨,陈继昌拿这个“三元”
郑颢是唐武宗会昌二年在长安考中了状元,皇上赏识郑颢,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还是天子近臣。 郑颢的祖父郑当过宰相,家学渊远,郑颢也有一颗当宰相的心。于是他兢兢业业地干活,努力地表现自己,渴望
...举考试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雷人的事。榜眼不服气肉搏成状元北宋初年,王嗣中参加科举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中了进士。但王嗣中却很不服气,认为排在第一名的进士赵昌言不如自己,于是就向有关部门投诉。当时,考试名次...
郑颢是唐武宗会昌二年在长安考中了状元,皇上赏识郑颢,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还是天子近臣。 郑颢的祖父郑絪当过宰相,家学渊远,郑颢也有一颗当宰相的心。于是他兢兢业业地干活,努力地表现自己,渴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最重要方式,对于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来说,几乎称得上唯一选择。由于朝廷录取名额有限,每次会试只能有几百人上榜,赐予进士出身,而状元有且仅有一名,钦点哪位考生为状元,要看皇帝的心情。永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