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并非懦弱无能!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

Posted 唐高宗

篇首语: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竟并非懦弱无能!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竟并非懦弱无能!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

2、历史人物 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只敢欺负小国

竟并非懦弱无能!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单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也不见昏懦。

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谋反案。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称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异母的哥哥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

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另有一大批有牵连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贬。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趁机专权,打击异己的情况,毕竟是假手皇帝。观一叶而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吧?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昏懦“挂钩。

综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这样的人能说弱吗?退一步说,对于一个守成之君,能够继续执行被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显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们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所以,谁又能说他懦弱呢?一切只是因为他身体太差了!不然大唐的天下才不会被武周窃取呢!

历史人物 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只敢欺负小国

   真实的: ,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 ,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应该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  大将军廉颇攻齐、魏、燕等弱小国家,可谓是战绩赫赫,但是面对主要敌人秦国,就不是这样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又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是赵奢「大破秦军」,打了胜仗。同样是「道远险狭」,在赵奢看来是胜利的条件,而在廉颇看来却是不能出兵的理由。在秦军面前,畏惧不前的廉颇与赵奢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  司马迁既然是专门为廉颇作传,就不可能掩其战绩而不书的,然而,记廉颇的对秦作战仅仅一次,就是秦赵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看得出来,赵国是在「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无人可以出征的情况下,不得已才让廉颇出战的。司马迁说的话很实在。结果如何?战斗一开始,「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障四尉。七月,赵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因首战失利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廉颇的坚壁不出,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英明之举,而是不得已而为之。长平之战,双方前后参战总人数当以百万计,旷日持久地磨蹭下去,谁都承受不了。如果廉颇能在远道而来的秦军立足未稳部署不定时给以重创,长平之战应该不会是这个结局。可是,由于廉颇初战失利,既而是消极防御,使得秦军有了重新调整部署的时间:一、调白起担任主帅;二、秦王亲自到前线督战;三、「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至此,赵国败局已定,就是谁也无力回天。坚壁不出,并不是赵国的战略初衷,因此「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撤了廉颇的主帅职务。赵王的怨怒是有根据的,被撤主要是廉颇本人战绩不佳,秦国的反间计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本原因还是廉颇违背了赵国的作战意图,作战失利。>  长平之战,伤了赵国的筋骨,后人皆大骂赵括,其实,败势先已由廉颇铸成了,纵是孙子吴起他们来了,也无可奈何。由此看来,廉颇只能欺负小国,在对强秦的作战中就不行了:第一次是害怕,连出兵都不敢;第二次是失败,并无英雄的样子。>  的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就说,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但那时是秦国着力南下,主力在巴蜀荆楚,赵国与周围国家相比尚属强大,廉颇假藉著虎威,尚可打一些胜仗。但在秦人来攻时,他与赵奢、李牧、蔺相如等敢打敢碰的人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赵奢、李牧、蔺相如都没有廉颇名气大,这是因为廉颇还有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由于负过荆请过罪,仿佛廉颇是个襟怀坦荡、勇于改过的君子。可是,他这个人有了错误就改,改了却再犯。长平战后,赵王曾再次起用廉颇,「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比以前更重用了。赵悼襄王立,因燕人乐乘伐燕有功,「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别人比自己功高了官大了,廉颇就犯了老毛病,把人家乐乘撵跑了还不算,竟然弃强秦压城的国家于不顾,为了个人怨愤,再一次耍小孩子脾气,跑到别的国家去了。可能是魏国也看明白了廉颇这个人,「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但没有重用,而且不信任他。后来他从魏国又跳槽到了楚国。在楚国,他也没得到重用,这时,他说出了「我思用赵人」,可惜,为时晚矣。最后,廉颇老先生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客死在异国他乡。>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记廉颇、赵奢、李牧、蔺相如四个人,以攻战取胜论,赵奢、李牧、蔺相如三人皆在廉颇之上,司马迁以廉颇为记叙之首,并非是因他功勋最著,而是因为廉颇居赵为官时间最久,以他为主线便于叙述赵史,以补《史记·赵世家》之简约。>  作为艺术形象的廉颇,可以保留其光辉,但是对于历史的廉颇,必须要实话实说。>

相关参考

并非“犀利哥”的造型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济公

历史上真实的济公:之前,型男乞丐“犀利哥”红遍网络,用韩乔生老师的话来说,那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然而,网络上的事儿来得快去得也快,随着“犀利哥”真实身份的迅速揭秘,一张照片带来的想象空间,顿时...

揭秘雍正重臣李卫历史上真实的做官经历揭秘

...也颇受好评。但是,从各种材料看来,历史上的李卫似乎并非如此。(徐峥自己也承认自己并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卫是怎么样一个人,他说导演是这样交代他的,李卫“不识字,四爷的家奴,爱骑马,爱收藏小玩意儿”)李卫是江苏...

揭秘雍正重臣李卫历史上真实的做官经历揭秘

...也颇受好评。但是,从各种材料看来,历史上的李卫似乎并非如此。(徐峥自己也承认自己并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卫是怎么样一个人,他说导演是这样交代他的,李卫“不识字,四爷的家奴,爱骑马,爱收藏小玩意儿”)李卫是江苏...

并非“犀利哥”的造型 历史上真实活佛济公李修元

历史上真实的济公:之前,型男乞丐“犀利哥”红遍网络,用韩乔生老师的话来说,那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然而,网络上的事儿来得快去得也快,随着“犀利哥”真实身份的迅速揭秘,一张照片带来的想象空间,顿时

唐丹阳公主,唐高宗李治是个好皇帝吗

唐高宗李治是个好皇帝吗  有一本叫《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里面剖析得挺好的,一般的史学家都认为李治懦弱无能,其实是武则天的光芒遮住了他。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赵飞燕是怎样的人?

赵飞燕出身平民,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进宫为宫女,并非勾栏或者奴婢。父亲赵临家很穷,因为生的是个女娃,赵飞燕一出生就被抛弃,三天后竟然还没死,便把她抱回家中抚养。进宫长大后,属于阳阿公主家,学习歌舞,因其舞

懦弱无能,甘戴绿帽子的李显,为何死在最亲的两个女人手上?

懦弱无能,甘戴绿帽子的李显,为何死在最亲的两个女人手上?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中宗李显,又名哲,曾两度称帝,却懦弱无能;他一生都活在女人的操控之中,甚至戴绿帽子当王八,也是自己心甘情愿

揭秘外籍太监朴不花竟发挥着一个特殊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揭秘长沙太守韩玄为何竟命黄忠射杀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韩玄的描述是这样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那么真实的韩玄为人到底如何呢?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将韩玄定位为一个众人皆恶的形象,但是这也仅仅是《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而已。...

揭秘长沙太守韩玄为何竟命黄忠射杀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韩玄的描述是这样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那么真实的韩玄为人到底如何呢?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将韩玄定位为一个众人皆恶的形象,但是这也仅仅是《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