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只敢欺负小国
Posted 列传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只敢欺负小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只敢欺负小国
真实的: ,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 ,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应该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 大将军廉颇攻齐、魏、燕等弱小国家,可谓是战绩赫赫,但是面对主要敌人秦国,就不是这样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又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是赵奢「大破秦军」,打了胜仗。同样是「道远险狭」,在赵奢看来是胜利的条件,而在廉颇看来却是不能出兵的理由。在秦军面前,畏惧不前的廉颇与赵奢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 司马迁既然是专门为廉颇作传,就不可能掩其战绩而不书的,然而,记廉颇的对秦作战仅仅一次,就是秦赵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看得出来,赵国是在「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无人可以出征的情况下,不得已才让廉颇出战的。司马迁说的话很实在。结果如何?战斗一开始,「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障四尉。七月,赵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因首战失利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廉颇的坚壁不出,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英明之举,而是不得已而为之。长平之战,双方前后参战总人数当以百万计,旷日持久地磨蹭下去,谁都承受不了。如果廉颇能在远道而来的秦军立足未稳部署不定时给以重创,长平之战应该不会是这个结局。可是,由于廉颇初战失利,既而是消极防御,使得秦军有了重新调整部署的时间:一、调白起担任主帅;二、秦王亲自到前线督战;三、「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至此,赵国败局已定,就是谁也无力回天。坚壁不出,并不是赵国的战略初衷,因此「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撤了廉颇的主帅职务。赵王的怨怒是有根据的,被撤主要是廉颇本人战绩不佳,秦国的反间计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本原因还是廉颇违背了赵国的作战意图,作战失利。> 长平之战,伤了赵国的筋骨,后人皆大骂赵括,其实,败势先已由廉颇铸成了,纵是孙子吴起他们来了,也无可奈何。由此看来,廉颇只能欺负小国,在对强秦的作战中就不行了:第一次是害怕,连出兵都不敢;第二次是失败,并无英雄的样子。> 的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就说,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但那时是秦国着力南下,主力在巴蜀荆楚,赵国与周围国家相比尚属强大,廉颇假藉著虎威,尚可打一些胜仗。但在秦人来攻时,他与赵奢、李牧、蔺相如等敢打敢碰的人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赵奢、李牧、蔺相如都没有廉颇名气大,这是因为廉颇还有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由于负过荆请过罪,仿佛廉颇是个襟怀坦荡、勇于改过的君子。可是,他这个人有了错误就改,改了却再犯。长平战后,赵王曾再次起用廉颇,「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比以前更重用了。赵悼襄王立,因燕人乐乘伐燕有功,「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别人比自己功高了官大了,廉颇就犯了老毛病,把人家乐乘撵跑了还不算,竟然弃强秦压城的国家于不顾,为了个人怨愤,再一次耍小孩子脾气,跑到别的国家去了。可能是魏国也看明白了廉颇这个人,「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但没有重用,而且不信任他。后来他从魏国又跳槽到了楚国。在楚国,他也没得到重用,这时,他说出了「我思用赵人」,可惜,为时晚矣。最后,廉颇老先生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客死在异国他乡。>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记廉颇、赵奢、李牧、蔺相如四个人,以攻战取胜论,赵奢、李牧、蔺相如三人皆在廉颇之上,司马迁以廉颇为记叙之首,并非是因他功勋最著,而是因为廉颇居赵为官时间最久,以他为主线便于叙述赵史,以补《史记·赵世家》之简约。> 作为艺术形象的廉颇,可以保留其光辉,但是对于历史的廉颇,必须要实话实说。>相关参考
关于秦宜禄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秦宜禄是三国时期的一名武将,但与我们印象当中的武将形象不同,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也没有拼命于沙场的无畏精神,而是个胆小如鼠、
宋朝并非一直被欺负,这位皇帝御驾亲征打败契丹,还让经济腾飞?
宋朝并非一直被欺负,这位皇帝御驾亲征打败契丹,还让经济腾飞?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为特殊的朝代,因为这个王朝尚文轻武,所以世人对于这个朝代的印象就是软弱无能,其皇帝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
完颜永济从小懦弱平庸,但是在经历了世宗、章宗之后居然能够成为大金朝的第七任皇帝,那么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完颜永济没有识人擅用的能力,也没有治理朝政的见解,唯一优点就是为人节俭,特别会伪装,不知道他底
...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
读完《红楼梦》,我们在谈到贾迎春这个角色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恨其无用,怒其不争。因为她实在太过软弱,毫无世家小姐的气度,甚至连平常奴仆都敢欺负到她的头上。兴儿暗地里说她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吆一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鲁肃被刻画成了一个胆小懦弱的儒生形象,那么在历史上鲁肃的真实形象又是如何呢?事实上鲁肃并不是胆小懦弱之辈,小说大概是为了烘托出诸葛亮关羽等人的美好形象而故意贬低了鲁肃。在历史上赤壁
在世界各国中,并不是只有大国才会打仗。有的小国很能打,它们虽然无力灭掉那些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但是任何国家也别想欺负它们。美国、苏联还有纳粹德国先后都遇到了这样的国家,而且对这些国家无可奈何。那么
唐朝是中国代表性盛世,更对日本的汉化历史,埋下了深远的影响,据传唐朝两百多年,日本就造访唐朝超过十次,甚至向唐朝皇室朝贡两位公主。然而,这两位公主的外貌,似乎把当时的唐高宗给吓傻了,成为一段奇闻。唐太
唐朝是中国代表性盛世,更对日本的汉化历史,埋下了深远的影响,据传唐朝两百多年,日本就造访唐朝超过十次,甚至向唐朝皇室朝贡两位公主。然而,这两位公主的外貌,似乎把当时的唐高宗给吓傻了,成为一段奇闻。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