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之役的起因是什么
Posted 国王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南之役的起因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南之役的起因是什么
安南,古称交趾,与中国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自明英宗册封黎麟为安南国王后,虽其政局几经变化,但黎氏仍世代在安南为王,并与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平定云南,安南国王黎维禔派遣使者慰劳清朝部队官兵。
顺治十七年(1660年),安南国王黎维祺正式向清朝奉表投诚,进贡方物。在建立宗藩关系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后,两国交往密切,安南黎氏表贡不绝。
然而安南国王以前代旧制为理由,不愿将故明所颁敕印上缴清廷,换取清朝敕印,双方发生分歧。
康熙五年(1664年)农历五月在清廷强大的压力下,安南国王黎维禧始于康熙五年(1664年)五月缴送南明永历敕命一道,金印一颗。争论即告结束。康熙帝立即遣使至安南,册封黎维禧为安南国王。康熙七年(1668年),应安南国王黎维禧的请求,贡期由三年一贡,改为六年两贡并进。贡期的固定,标志着中安宗藩关系正式确立。宗藩关系既已建立,双方就要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安南作为清朝的属国,“臣事中朝,恪修职贡”。就清朝方面而言,安南国王去世告哀,要遣使致祭,新国王即位要行册封,进贡要厚赏,以此维护安南黎氏统治的稳定和巩固。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南阮氏篡国对宗藩体制发起了挑战。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四月,广南阮惠领兵攻入黎城,国王黎维祁出奔。其母妻、王子及宗族二百余人在大臣阮辉宿、黎炯的保护下,由高平府登舟,逃至广西太平府龙州斗奥隘对河求救,并冒死涉水登北岸。过河男妇老幼62人,没来得及渡河者尽为南岸追兵所杀。
广西巡抚孙永清得报,立即将这一情况上奏。乾隆皇帝认为,黎氏传国日久,且臣服天朝最为恭顺,今突然被强臣篡夺,不能置之不理。命令两广总督孙士毅驰赴广西龙州,询明妥办。显示了乾隆皇帝维护宗藩体制、为黎氏复国的决心。
相关参考
沙苑之役,是发生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沙苑之役中,西魏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力克东魏二十万之众的兵力,大获全胜。沙苑之役结果非常反转,是一场以智谋,奇谋取胜的经典伏击战。沙
沙苑之役,是发生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沙苑之役中,西魏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力克东魏二十万之众的兵力,大获全胜。沙苑之役结果非常反转,是一场以智谋,奇谋取胜的经典伏击战。沙
靖难之役是明朝初年,爆发的异常中央权利和地方藩王权利的碰撞,并最终以藩王权利获得大胜的战争。战争的双方,分别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和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永乐帝。事情的开端,则是以建文帝削藩而起的。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一场著名的战役,那就是安南之役,这场战役是发生在乾隆期间,清朝和越南的一场战役,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历史有辉煌的时候也是衰败的时候,历史上的清朝还是非常的落后的,因为清朝实
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古称交趾,与我们的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明朝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册封黎麟为安南国王。此后,黎氏世代在安南称王,并与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1659年,清军攻占
建文帝削藩建文帝削藩是明初的一件改变历史的大事件,同时也是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这场明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建文帝下台,不知所踪,而朱棣却登上皇位,成为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建文帝画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终于登上了皇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整个靖难战争期间,南北双方相互拉锯了好一段时间。而这期间的转折点就是白沟河战役,它既是历史上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战役之一,也是燕王朱棣的翻
是李景隆造成靖难之役的最终失败吗?李景隆真的是朱棣的内应吗?
靖难之役是明朝初年,爆发的异常中央权利和地方藩王权利的碰撞,并最终以藩王权利获得大胜的战争。战争的双方,分别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和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永乐帝。事情的开端,则是以建文帝削藩而起的。
明朝人物本名:盛庸所处时代:明朝去世时间:1403年主要成就:多次击败朱棣官职:平燕将军盛庸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年),盛庸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