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之役,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是否名副其实

Posted 提督

篇首语:我会努力奋斗直到亮瞎你们的双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南之役,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是否名副其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南之役,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是否名副其实

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古称交趾,与我们的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明朝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册封黎麟为安南国王。此后,黎氏世代在安南称王,并与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1659年,清军攻占云南。慑于清朝的强大实力,安南国王黎维祺于次年正式向清军投诚。 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 安南投诚以后,从此按时进贡,和清朝一直来往密切。康熙皇帝曾经派人册封黎维禧为安南国王,并且同意了他的请求,将贡期由三年一贡改为六年两贡并进。从此,安南彻底成为了清朝的忠实属国。不过,双方也闹过不愉快,安南一度拒绝交出由明朝颁发的印信,更不愿意接受清朝颁发的印信。 虽有隔阂,但是双方的关系一直还不错。但是到了1788年,安南却突然和清朝闹崩,这是为什么?话说越南有个地方实力派,名叫阮惠,他毅然向安南国王发起挑战,并且迅速攻破安南的国都黎城。国王黎维祁狼狈逃走,王室200多人逃往广西向清军求救,不过只有60多人侥幸逃入广西境内。 乾隆皇帝:聂远饰 广西巡抚孙永清闻讯后,立刻上报了这一事件。乾隆皇帝觉得黎氏一向恭顺,清朝不能坐视不管,于是派出两广总督孙士毅去广西龙州调查情况,并且要求他妥善安置黎氏一族的流亡人士。乾隆皇帝的态度,显示了大清帝国维护宗藩体制、为黎氏复国的决心。黎氏一族,也因此对清朝感激涕零。 孙士毅,浙江仁和人,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市。他大器晚成,40多岁才考中进士。不过他精明强干,而且为官清廉,所以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进入官场不到20年,他就已经升任为云南巡抚。后来,他还担任过山东布政使、广西巡抚,还曾经协助过大将军福康安等人围剿台湾的林爽文部。 孙士毅:两广总督 来到龙州后,经过调查,清朝很快作出了以下的布置。首先,妥善安置黎氏的家眷和随从,并且派兵保护他们。其次,调兵遣将,整军备武,制造清军即将出征的声势,以威慑阮惠,声援安南国王黎维祁。再则,檄谕安南高平、谅山等处镇目,应拥戴旧主。并广发檄文,对阮惠营垒予以分化瓦解。 而且,清朝始终不承认以阮惠为首的新政权,拒绝他们进贡纳款。一边号召黎氏的部下拥戴黎维祁复国,一边希望阮惠主动认罪,护送黎维祁回国并重返王位。我认为清朝的安排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显得有些书生意气。却说黎维祁躲进深山,生死未知。阮惠则拒绝妥协,回到了阮氏的大本营。 阮惠:安南的地方实力派 乾隆皇帝愤怒极了,很快下达了攻打安南的命令。清军奉命分兵两路,由孙士毅担任统帅,约有两万人参战。孙士毅和广西提督许世亨率领一万人,从镇南关出发,直接进攻阮惠的主力部队。云南提督乌大经率领近万人,从云南的白马关出发,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这一天,是1788年农历10月月底! 开始,清军势如破竹,很快渡过寿昌江、市球江、富良江这三条大江,一直打到了黎城城郊,也就是现在的河内。阮惠的部队迅速溃败,狼狈逃走。安南国王黎维祁终于露面,去清军的大营面见孙士毅。云南提督乌大经率部随后也来到黎城,和孙士毅的大军会师。此时的清军大营,可谓一片欢腾。 广西提督:许世亨 按照乾隆皇帝的指示,孙士毅正式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黎氏王朝终于复国,孙士毅因为表现突出被乾隆皇帝封为一等谋勇公,广西提督许世亨被封为一等子爵,其他参战官兵也得到了不少赏赐。至于阮惠,他在逃回大本营以后,一直惴惴不安,曾经多次向清军乞降,但是始终遭到清军的拒绝。 由于轻敌和大意,清军并未乘胜追击阮惠的残部,却在黎城待了一个多月。孙士毅以为敌军已经溃败,无力继续和清军对抗,所以任由部下在城内休整。另外,有不少官兵因为水土不服患上疾病,无力继续去追击敌军。1789年年初,清军在黎城庆祝新年,几乎毫无戒备,悲剧突然发生了。 福康安:新一任两广总督 阮惠不甘心失败,倾巢而出,趁夜突袭清军,并用大象驮着大炮猛轰清军。清军猝不及防,加上喝了不少酒,意志松懈、惊慌失措,很快陷入混乱,几乎全军溃败。孙士毅和黎维祁带着少数人,侥幸渡江逃走。溃兵踩断了浮桥,还在南岸血战敌军的许世亨、张朝龙、尚维升等人,几乎全部战死。 云南提督乌大经,遭到敌军袭击后,很快逃回了云南,所以他的近万人损失并不大。至于孙士毅逃到镇南关以后,收容残部,这才发现几乎损失了所有的粮草军械,并且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官兵。广西提督许世亨,这位从一品大员战死。总兵张朝龙、尚维升等人战死,两万清军已经损失了过半人。 乾隆皇帝骑马图 乾隆皇帝视之为奇耻大辱,怒不可遏的他立刻免除了孙士毅的一切职务,并派人将他押解回京。大将军福康安随后奉命来到广西,担任两广总督,负责安南之战的善后工作。却说阮惠虽然获胜,但是安南国内的反对势力并不容小觑,而且他又在和暹罗开战,担心两面受困,于是再次向清朝求和。 乾隆皇帝和孙士毅等人,觉得黎氏王朝烂泥扶不上墙,还拖垮了清军,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于是他们决心放弃黎氏,同意和阮惠谈判。福康安为了乾隆皇帝的面子,提出了四个条件:送还战俘、严惩战犯、阮惠去北京请罪并为乾隆皇帝贺寿、在安南为许世亨等阵亡将士建立祠宇,并且春秋虔祭。 阮惠来到北京,为乾隆皇帝贺寿 阮惠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又急于得到清朝的认可和支持,也为了早点稳定国内的政局,于是全部接受清朝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于1790年来到北京,为乾隆皇帝贺寿,并被封为新的安南国王,按期进贡,两国的关系终于恢复正常。不过有史料记载,来北京的并不是阮惠本人,而是他的一个替身。 安南之役,历时不到三个月。清军投入了近2万官兵,还有3万多民夫,损失过半,其中损失官兵上万人。安南的阮氏则先后投入4万人上下,损失过万。最终清军惨败,退出安南。阮氏获胜,但是主动求和。清朝把它列入乾隆的「 ”十全武功”,越南后世则认为,这是一次伟大反外敌入侵的的决战。 客观来说,从古到今,我们先后和这个国家打过不少次仗。我们曾经屡次击败过它,也吃过多次败仗。我们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要么是水土不服、不熟悉当地地形、不被当地人接受,要么是轻敌大意、准备不充分、缺乏亚热带丛林作战经验……而我以为,清军的这次惨败应该属于后一种情况!

相关参考

乾隆的十全武功其实都是吹嘘

清朝实际在位最久的皇帝乾隆(在位60年+太上皇3年),有着「十全老人」的称号,因为在他当皇帝的时候,清朝「打赢」了十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于是在1792年廓尔喀战事结束后,乾隆老爷心情激动,觉得清朝在自己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乾隆帝自称自己统治期间"国家的正统宏大、疆域的幅员辽阔、臣子的恭顺敬服、百姓的安居乐业,无人可比"。他还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

十全武功中,这场战争成为乾隆皇帝唯一的小遗憾—清缅战争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因一生平定许多国内外的乱事,而自称有十全武功,可惜的是这「十全」之中其中一项算是惨胜,那就是「清缅战争」。事实上,清军在这场战役中根本没赢得什么,乾隆晚年也曾感叹自己:「五十多

半江瑟瑟半江红——客观的回顾一下乾隆皇帝的 ”十全武功”

(因为一写高兴了就刹不住车,本文长达8900字,全篇阅读大概需要耗费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历史上的口碑向来是褒贬不一,而且总体上贬大于褒。前两年一部大红的纪录片《国家宝

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中国清代乾隆时期的10次重大军事行动。为乾隆帝自我夸耀之词。乾隆五十六年(1791),廓尔喀(今尼泊尔)再次侵入西藏。是年冬,清政府命福康安等率兵入藏,败廓尔喀兵。次年五月,进抵廓尔喀境

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乾隆亲自撰写的《十全记》自吹自擂: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而喀降,合为十,其内地之三叛么么,弗屑数也。  啧啧,这就是喜欢自己奉承自己

两次金川战役,清朝前后砸下七千万两军费,十全武功之首实至名归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特地编纂《御制十全记》,里面记录着乾隆登基以来十次重大军事行动,又称「”十全武功”。乾隆说:「”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

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 其功劳过错对比

提起乾隆,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早期清宫剧中,塑造了乾隆的许多形象。但在历史中乾隆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对其过失最大的指摘就是:使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中国近代史百年耻辱。乾隆自称十全老人最

安南之役的起因是什么

安南,古称交趾,与中国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自明英宗册封黎麟为安南国王后,虽其政局几经变化,但黎氏仍世代在安南为王,并与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平定云南

其中一个只在位10个月,却留下千古美名

中国古代的皇帝,由于处于权力的巅峰,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后人对他们评价不一,有褒有贬,比如乾隆皇帝,虽然有十全武功,但是却是大清王朝最奢侈的一位皇帝,乾隆盛世其实是用银子堆出来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