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守不住辽东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为何守不住辽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为何守不住辽东
明朝守不住辽东,最根本的原因要说明廷、地方政府对辽东地区的管理问题。其次,就是李成梁家族在明朝吏治瘫痪、宦官专政下,为了保住地位而故意将国家的军队变成“私人部队”,同时,为了保持自己势力永存,主动调拨地区动乱。最后,就是打仗没打好。
限于篇幅,在本文主要说说李成梁的问题,其他两个问题在其他问题中我再回答。
(1)在辽东李成梁家族主管军事半个世纪,辽东的兴衰根底就在于这一家族
李成梁和戚继光同时崛起,但比戚继光地位更高、权力更大,基本无人愿意去惹的地步,但这就造成“家族利益、宗族利益至上”的严重问题。
当然,晚明时期,“党争频繁”,作为戚继光同时期的名将,李成梁看到的事情太多了,他自然要为自身去考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例如李成梁杀民冒功、故意挑拨各少数民族势力内斗、不知弱小制衡强大等等,这些都很常见,中外皆是这一套路。所以,我并不认为:李成梁纵容努尔哈赤使其势力扩大,而是,李成梁就是需要不断地小规模战争,用以“维持自己在辽东还有用、还有价值”。否则,像戚继光那样倭寇被打得差不多了,调入京城后也就归于平凡。
(2)半个多世纪掌控辽东军事的李成梁家族
李成梁家族从1570年到1619年,主政辽东49年。李成梁成为上到内阁、中到辽东巡抚都要团结、使用的对象。为什么?就是李成梁在能镇住辽东地区。
自己就那个时代“南戚北李”叫得很响亮,但其实论声明、论地位、论权力,李成梁都比戚继光要大。李成梁五年时间就从四品升到从一品的都督同知,面对整个辽东地区的蒙古、女真的冲击。因为,辽东距离京城近,所以,李成梁能从40岁到88岁屹立政坛、军事而不倒,就充分说明:李成梁利用自己的“价值”,是他成为辽东地区不可或缺的人。
1591年,65岁的李成梁被罢免职务,但辽东地区仍然受其掌控。1597年12月到1598年4月,其子李如松;1598年4月到1599年2月,其子李如梅;1601年到1609年,李成梁自身主管辽东军事。
1609年,83岁的李成梁被熊廷弼等人参劾,语言激烈。李成梁只好再次退职。第二次主管辽东军事8年。
这八年,努尔哈赤的实力逐渐壮大。1615年,89岁的李成梁病故。次年,努尔哈赤建国号“大金”,史称“后金”,而这时,努尔哈赤才真正的“反叛大明”。要知道,在1615年之前,努尔哈赤都是明朝、李成梁手中的的棋子。只不过,玩棋的高手们下得瞎了自己的眼睛。
即使李成梁死了,李家的势力在辽东仍然庞大。由此,1618年4月到1619年4月,其子李如柏;1619年4月到9月,其子李如桢相继任辽东总兵,掌握着辽东大权。
相关参考
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陷京师,崇祯帝朱由检煤山自缢,明朝在北方的统治趋于崩溃。明朝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刚开始因家人被李自成控制,投降了大顺,后又反悔派人向
热河区域物产雄厚,计谋地位主要,日本对热河觊觎日久。早在辽代,日本人即深入热河要地,进行商贸过往。到了近代,日本资金大量侵入东北、攫取诸多特权时,日本人贪图更多染指以热河为中心的东蒙区域,获取更大好处
热河区域物产雄厚,计谋地位主要,日本对热河觊觎日久。早在辽代,日本人即深入热河要地,进行商贸过往。到了近代,日本资金大量侵入东北、攫取诸多特权时,日本人贪图更多染指以热河为中心的东蒙区域,获取更大好处
热河区域物产雄厚,计谋地位主要,日本对热河觊觎日久。早在辽代,日本人即深入热河要地,进行商贸过往。到了近代,日本资金大量侵入东北、攫取诸多特权时,日本人贪图更多染指以热河为中心的东蒙区域,获取更大好处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很多个王朝,但它们最终都躲不过灭亡的命运,延续时间最长的大汉王朝,前后也只有400年的时间。尽管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并不相同,但其亡国之君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多数的亡国皇帝都荒废
历史人物 为什么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了台湾,却守不住台湾呢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台湾沦为了荷兰的殖民地,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明朝政府一直未能收复台湾。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率兵进军台湾,与荷军激战九个月之久后,于第二年(
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打压,甚至于非命,其中以熊廷弼为最早,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但是,如此忠诚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场呢
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打压,甚至于非命,其中以熊廷弼为最早,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但是,如此忠诚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场呢
在之前冷兵器研究所发布的《三千精兵VS七千劲兵?金国拥兵百万,野狐岭之战为何才这么点人打》中,简单讲述了野狐岭之战的过程,此战中金国三万多正规部队被两万蒙古军不到半天击败,而7000精锐部队也被300
保不住,再往哪里跑呢?这是日夜考虑的问题。在美期间,她与美国各界接触甚多,无论是政界还是军界人物,对均无好感,有不少人甚至当面抨击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无能。为此常常失眠。宋美龄思前想后,决定给蒋介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