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通运输不方便,军用物资是怎么运输的
Posted 朝廷
篇首语: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交通运输不方便,军用物资是怎么运输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交通运输不方便,军用物资是怎么运输的
古代军用物资如何运输的,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明朝在边境设置了“九边”,建设城池,并派重兵镇守。后人根据当时史料统计,明朝长城一带有约80万驻军,该怎么保证这些驻军的军饷呢?
一、军屯自给
明太祖朱元璋最先想到的办法是实行军屯制度,让军人自给。在军队驻扎地附近,划出田地给军户种植,收获的粮食作为军用。
不过,长城一带或沙漠化严重,或严重缺水,或是山地,或是高寒,屯田产粮不多,不够这么多军队消耗的。而且军队的主要职务是操练,防守,打仗,北部边境冲突不断,军队也不能全心全力去种地。按照明人的说法,“率卫所军兵,以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又有二八、一九、四六、中半等例,皆随地而异。”
总之,军屯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粮食。怎么办呢?
二、军民齐运
基于农耕文明产生的政权,帝王首先想到是用农民。军饷是农民缴纳的赋税,农民不光要缴纳赋税,还负责运送到指定的地方。颇有一段时间,施行的是军民联运。地方负责把粮食运到指定的粮仓,比如淮安仓,然后由各地的官兵去押运。但是这个指定的粮仓距离百姓的故乡很远,有地方的百姓往返需要一年,这无疑会影响农业生产。
于是,朝廷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用百姓运那么远了,官兵替你们运,不过你们需要加损耗的粮食,就是兑运。根据距离的远近,损耗的粮食也不同。有的一石粮食需要八斗,有的需要六斗。不愿意兑运也可以自己运。
加损耗粮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实在是那时候运输能力低下,需要用骡马,需要很多人,路途遥远,骡马和人要消耗很多粮草;而且粮车防水没有粮船好,被雨淋了要晾晒,晾晒又要被虫鸟啄,损耗着实不少。
有时候,朝廷会雇佣人来运,给运费,还免除差役,这个还算挺人性化的。
后来,明朝朝廷还想出了“冠带纳粮”的主意,百姓捐粮食给边关,封官。有时候西北干旱,军屯收获不好,边关极度缺乏粮饷,朝廷还鼓励江南富户捐粮换官,一千石换个总旗,八百石换个小旗。这是变相的卖官啊!
可见粮饷问题把人逼得有多惨,卖官的法子都想出来了,还得劝着人来买。 朝廷也很无奈,他们要用自己手里值钱的东西或权力,拿来换粮食:差役豁免权、官位,还有一个,就是食盐。
三、盐引开中法
运粮实在太难太累人了,山西行省上书朱元璋说:“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人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如此,则运费省而边储充。”
一小引就是食盐200斤,商人获得了盐引,可以此为凭,去两淮盐场兑换食盐。
要知道朝廷组织百姓和官兵去运粮是有很高的行政成本的,朝廷需要派人去管理庞大的运输队伍,还要防范种种贪腐和弊病,还要为粮食防潮放火防鼠虫。而且这些人还耽误了本职工作,百姓不能去种田、官兵不能去打仗,都变成了运输队,对于明初百废待兴的社会和战乱难平的边疆,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如果这些事都交给商人去做,多节省管理成本啊!此举利国利民利商,朱元璋便命令全国推广。
这种打破壁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做法,便是在今天都很有启发意义。
不为了以史为鉴,还研读史书做什么。聊过明朝军饷事,笔者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若非有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南粮北运将会难上加难,无论军运民运还是商运,粮食那么笨重,总是要跨越大半个中国从南往北来的。若是粮草能直接运到边塞,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说不定再也不用担心北方强敌。
今天,很多人说,高原和沙漠里人烟稀少,为什么还要修铁路修高速公路。甚至有经济学家质疑,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了。那些经济学家真的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只看到了经济,看不到整个社会。官方需要面对的问题,可不止是经济,还有政治,还有民生,还有军事。若没有边疆的稳定,经济又从何谈起。边疆的稳定,又怎么少得了军用物资的运输。
相关参考
运输舰船运输舰船是指专门担任军事运输任务的舰船。主要是向陆上基地或岛屿运送人员、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勤务舰船。装备有一定的防御武器。如高炮、机枪、航空导弹等,用于保障运输的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的安全。
登陆运输舰登陆运输舰是用于输送登陆物资的登陆舰船,是登陆舰的一种。按运输对象分为登陆物资运输舰、登陆兵运输舰、直升机运输舰、船坞式运输舰、综合型登陆运输舰。登陆运输舰多为远洋运输船型,吃水较深,载运量
运输潜艇运输潜艇是指用于输送兵员和物资的潜艇。潜艇不只用于作战、侦察,它在水下运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水下运输潜艇活动隐蔽,能够达到战斗的突然性,有出奇制胜的功效,且水下运输不受气象和水文等条件的影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的战略物资调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军队后勤保障,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同样重要。那么,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现代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条
安-124“秃鹰”运输机安-124是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四发远程运输机,北约代号“秃鹰”。安-124于1982年底首次试飞,1986年初交付使用。1985年,安-124创下了载重171219千克物资,
雷诺(RenauLt)GBC中型卡车法国雷诺(RenauLt)GBC180中型卡车法国雷诺GBC180是雷诺公司为法军所开发的军用卡车,主要用于人员物资运输用途。GBC180从本质上来讲它其实就是前文
核心提示:军事交通,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陆地、空中和水上交通的总称。它以公用交通提供的物质技术能力和军队编配的运输力量,保障部队机动和物资供应服务,是军队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的组成部分。“千条万条,运输线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有各色各样的人,有白皮肤的,有黑皮肤的,有黄皮肤的。可是早期的时候,有一个种族却受到了歧视,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那就是黑人。关于黑人,中国古代《晋书》中就有所记载。书中
抗战时期中国成为美国租借法案的受援国。美国宣布中国有资格获得租借援助后,如何尽快将租借援华物资运往中国抗日战场,建立有效的租借援华物资运输管理机制,成为中美两国十分关切的问题。中美双方经共同努力,先后
春秋战国期间,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铜币这种货币的广泛流通,商品经济的比重也就一天天加大;而当时都市人口不断增加,车辆制造和造船技术已具相当水平,栈道、浮桥出现,水陆交通也日益进步,给物资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