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刘备为何“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Posted 汉中之战
篇首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中之战刘备为何“得其地而不得其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中之战刘备为何“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曹操方将领王平投降,曹操撤退,刘备占领汉中全境,然而曹操走的时候也将百姓迁走。虽然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但仍有说法“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汉中之战刘备为何“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曹操自得汉中以来就计划徙民,根据张鲁传记载汉中有十万户之多,而刘备得蜀中时也不过二十万户,汉中、武都是益州三分之一人口。自三辅之乱以来大量百姓举家入川,有大批人因为张鲁行政公平而留在了汉中。张又进攻巴西,掩护当地部落首领返回汉中,张飞虽然大破张,但是蜀地又失去一部分人口。 十万户人口移民是漫长的过程,还要考虑民心、民乱的问题。曹操最先移走的是张鲁宗族,许多五斗米教徒也自愿跟张鲁转移,随后杜袭传明确记载从215年到218年先后出徙八万人口。以一户五人的粗浅计算,汉中少说有五十万人口,这个速度非常缓慢。当时曹操并非想彻底放弃汉中,而是北方也是十户九空的处境,许多人本就是从关中、中原跑过去,无论有没有刘备威胁都有必要转移一部分汉中人口到北方。
曹操第二次徙民当在219年,夏侯渊战死之后。张既传使用春秋笔法令许多人误认为是215年的事情,但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此事记在219年。夏侯渊的战死令曹操下定决心彻底徙民,他进入汉中与刘备交战一方面是试图击退刘备,一方面是给徙民争取时间。 夏侯渊一月被杀,曹操三月份入汉中与刘备对持到五月,期间张独力坚守了两个多月。曹操除了把汉中百姓移走外,武都郡氐人部落五万余人转移到扶风、天水。其中有一个氐王窦茂不服,整个部落被曹操屠了。刘备得武都是压根没得到人口,刘备在汉中也许获得了今勉县地区的人口,但因为被张挡住前往南郑的入口,刘备未得汉中主要人口。
汉中在执政时期已是纯粹的军事基地,蜀地的人口不足以充实汉中,没办法发展成经济区。当时诸葛亮不得不设立三国中仅有的督农校尉负责押运粮草到汉中,蜀汉必须常年在汉中屯田才能够支持北伐也有这样的弱势。优势也是汉中没有居民区,蜀汉不怕曹魏主动进攻,因为根本无利可图,只是一块战略地区。
相关参考
汉中之战失利后,张鲁选择投降曹操,为何不投靠刘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发生在南郑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张郃、徐晃、夏侯渊、贾诩、张
曹魏的兵马一直是三国中实力最为强盛的一方,孙刘联合才能有实力抗曹,那么为什么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为何会在汉中之战时输给了刘备呢?其实打这一仗的刘备也不轻松,他打了两年才拿下汉中,而且他的胜利并不是赢在了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和刘备两方都是名将云集。就刘备来说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
三国时期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无论是哪一场战争,都对三国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从赤壁之战开始,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出现了,这时候的孙权、曹操和刘备成为了一方诸
公元217年,刘备在法正等人的建议下出兵攻打汉中,当时刘备派出张飞与马超等人攻打下辩,曹操则派出曹洪、曹休与曹真等人出兵抵挡。而在战事前期,刘备军节节败退,不仅损失了吴兰等优秀将领,而且士气也遭到了极
历史人物 夷陵之战刘备真有75万大军吗?为何最后会全军覆没?
刘备领导的蜀汉政权,整个巅峰期来得快去的也快。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率先拿下了大半个荆州,只给孙权留了一个两个郡,曹操更是只有半个郡,有了这笔本钱,刘备也开始正式自己的开疆扩土之路,一口气拿下益州和汉中。
赤壁之战中,曹操惨败于孙刘联军,三分天下的局势逐渐形成。之后,刘备夺取了汉中和西川,地盘和军事实力猛增,最终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以编草席起家的刘备,为何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诸葛亮的忠心辅佐,对于刘备来
历史军事 定军山之战蜀魏倾尽举国之力,夏侯渊占据优势为何败给刘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定军山之战的详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定军山之战是魏、蜀两大军事集团正面硬钢的一场战役,魏蜀双方参战的名将都非常多,几乎算得上举国之战。最终的结局是刘备夺取了汉中,曹
作为蜀国屈指可属的猛将之一,魏延为刘备江山的建立可称得起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中魏延的第一次出现,正值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之时,此刻的刘备可称是一败涂地狼狈万分,魏延斩关杀将,开城门迎接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