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曹操为何主动放弃汉中

Posted 将领

篇首语:成长是一场温柔的修行。不是越来越强硬和尖锐,而是越来越宽宥和平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曹操为何主动放弃汉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曹操为何主动放弃汉中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和刘备两方都是名将云集。就刘备来说,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就曹操来说,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对于汉中之战来说,是以曹操放弃汉中,也即刘备占领汉中之地为终结。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虽然在汉中之战吃到败仗,不过整体兵力上依然远超刘备,所以其为什么要主动放弃汉中呢?>>一>首先,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和曹操双方的兵力差距十分明显。就刘备来说,因为刚刚夺取了益州之地,还没有完全消化和整合,至于荆州的关羽,因为东吴和孙权的压力,也无法过多支援益州。由此,在汉中之战中,刘备的兵力不过数万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占据北方中原地区的曹操,则在汉中之战中总共投入了10多万的兵马。由此,在兵力上,曹操是占据非常明显的优势。不过,公元219年,曹操却选择主动从汉中之地撤退,而且将该地区的百姓迁走,也即曹操主动放弃了汉中的争夺。>>二>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就蜀汉来说,一旦失去了汉中这一屏障,无疑是将自己的腹地暴露在敌人的打击之下了。所以,就曹操来说,只要能长期控制住汉中之地,无疑会给刘备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也即拥有了彻底消灭刘备势力的重要基础。对此,在很多人看来,曹操之所以主动放弃汉中,是因为在和刘备的较量中吃了败仗。诚然,在这场影响三国历史进程的大战中,曹操方阵亡夏侯渊、赵颙等,所以从阵亡将领来看,曹操的损失确实比较大。不过,这并不是曹操撤退的主要原因。>>三>在汉中之战中,刘备一方的损失也比较大。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备一方也阵亡了吴兰、雷铜、任夔等将领。更为关键的是,刘备一方的前线兵力不足,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来运送粮草的地步了,可见战争过程中,刘备一方的局势也不是很乐观。由此,如果曹操继续和刘备对峙下去的话,后者也可能突然崩溃的。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兵力占据优势,而且刘备也是强弩之末了,不过,曹操因为以下两个原因,所以选择了撤军。一方面,荆州关羽和东吴孙权的虎视眈眈,让曹操无法和刘备长期对峙。>>四>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9年,荆州关羽发动了针对曹操的襄樊之战。至于东吴孙权,同样对曹操的疆域虎视眈眈,如果曹操将主力长期放在汉中之地的话,很可能会遭到关羽和孙权的同时进攻。另一方面,在汉中和刘备交战的时候,曹军的粮草主要是从关中地区运送过来的。虽然关中和汉中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远,但是,因为中间隔着秦岭等山地,促使曹操大军在粮草运送上同样比较困难。由此,秦岭等山地的阻隔,让曹操坚持下去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为此,对于果断的曹操,选择在公元219年主动放弃汉中之地,而刘备因此夺得汉中,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为何要主动放弃元朝大片领土

元末时期,吏治腐败,国内战乱四起,百姓生活于水生火热之中。朱元璋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将元朝推翻,建立了大明帝国。但是我们都知道,元帝国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帝国,元朝的疆域我们也都很清

二战后苏联主动放弃赔偿,还愿意归还北方四岛,日本为何拒绝

二战期间,日本不光侵犯了中国,还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动用了武力,试图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胜利,像德国一样席卷整个亚洲地区,甚至建立起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从结果来看,日本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低估了世界各

历史人物 曹操在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选择收兵是为了什么?

曹操面对最后一次统一天下的最佳良机时,为何选择收兵?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曹操为什么放弃第二次统一天下的机会>1、好运气>汉献帝建安二十年秋天,曹操攻克汉中,进入汉中首

曹操夺得汉中之后,为何不趁势进攻益州

公元215年,曹操挥兵拿下了汉中,并收降了张鲁,这个时候,他麾下的谋士刘晔,以及司马懿都建议继续挥兵南下,进军益州。并提到当时曹操名声大噪,刘备却还没能在益州站稳脚跟,如果曹操进军益州,各地或许会望风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打的难解难分为何孙权不参与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刘备夺取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的作战。汉中系益州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曹操降张鲁占汉中后,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向刘备建议攻取汉中,他认为:占

三国时期,曹操为何要从汉中掠走大量人口

三国时,汉中大量人口曾被曹操强行迁徙到关中、洛阳一带,《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张鲁传》曾记载了这段历史。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初,魏公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盘踞汉中的张鲁。三月到陈仓

汉中之战刘备为何“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曹操方将领王平投降,曹操撤退,刘备占领汉中全境,然而曹操走的时候也将百姓迁走。虽然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但仍有说法“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汉中之战刘备为何“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曹操自得汉中

枭雄曹操的原配丁夫人为何主动离开他

丁夫人初闻曹昂战死的噩耗,痛不欲生。哀痛的丁夫人无法去恨张绣,便将一腔怨恨转向曹操。她认为就是因为曹操好色成性,逼反了张绣,杀死了曹昂!从此以后,丁夫人就一直冷淡曹操,这让曹操十分扫兴。曹操一怒之下,

汉中之战失利后,张鲁选择投降曹操,为何不投靠刘备?

汉中之战失利后,张鲁选择投降曹操,为何不投靠刘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发生在南郑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张郃、徐晃、夏侯渊、贾诩、张

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为何刘备却要称汉中王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为何刘备却要称汉中王呢?我国历史上的王朝与割据政权的国号,几乎都是来源于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名。而所取国号,又跟其盘踞的地盘密切相关。比如,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