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为何要从汉中掠走大量人口
Posted 阳平
篇首语: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曹操为何要从汉中掠走大量人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三国时期,曹操为何要从汉中掠走大量人口
三国时,汉中大量人口曾被曹操强行迁徙到关中、洛阳一带,《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张鲁传》曾记载了这段历史。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初,魏公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盘踞汉中的张鲁。三月到陈仓。五月,武都河池的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曹军经过激战,攻克了河池,打通了南下的道路。七月,曹操主力到达勉县阳平关(今水磨湾)一带。
此时,张鲁的弟弟张卫,带领大将杨昂、杨任和5万兵马,依托阳平关南北二山之间的险要地形,修筑了长达十余里的防御工事。曹军稍作休整,开始猛攻。由于地形险要、防御坚固,曹军连攻数日,毫无进展。
曹操于是假装撤退,以麻痹防御的张鲁部队。果然,张卫等人得知曹军攻关不下,已经全线撤退,就放松了戒备。于是,曹操派兵进行夜袭。正巧半路将数千只野糜驱赶冲入了张卫的营垒,导致其防御工事的损毁,曹军借势鼓角齐鸣,趁虚而入,给张卫造成了曹军主力全线突破的假象,张卫弃阵而逃。史书称此役: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
阳平关攻克后。汉中危在旦夕。张鲁决定逃向巴郡(今巴中)。临走时,有人建议烧毁汉中等地的仓库,但是张鲁认为: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于是把所有的仓库加以封存,完好留给了曹操。
曹操兵不血刃,一举占领汉中。之后,巴七姓夷王朴胡、邑侯杜C举巴夷子民来附,巴郡正式归附于曹操。于是曹操分巴郡,以朴胡为巴东太守,杜C为巴西太守。
十一月,张鲁举家从巴中归降。曹操感念张鲁弃守汉中留下大批粮草、财物之功,任命他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封张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还与张鲁结为儿女亲家。后世道教徒称张鲁为张镇南源于此。至此,汉中战役终告结束。此役,曹军自三月到十一月,共历时九个月,消灭了割据汉中地区的张鲁集团和武都一带的氐王窦茂,控制了甘肃南部、陕南大部以及巴蜀的北部地区。这次出征,应是曹操一生中最后拓展的一块地盘。汉中的夺取,为后来曹魏收复巴蜀打下基础。
十二月,曹操留征西将军夏侯渊驻军汉中,拜丞相长史杜袭为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自己率大军北返邺城。撤离时,曹操接受雍州刺史张既建议,为防止张鲁东山再起,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曹操除带走了张鲁家族,还强行迁徙汉中百姓数万家到长安、洛阳、邺城。后又令杜袭再次迁徙汉中民众8万人到洛邺。当时,不少五斗米道徒也甘愿随张鲁迁徙。至此,汉中之民减半,曹操两次从汉中掠走了大量人口。后刘备虽得汉中之地,却失去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 张鲁为何投靠曹操?张鲁为什么不喜欢刘备?
汉末三国时期,张鲁是汉中一代的军阀,我们知道汉中最终是刘备的地盘,但也是刘备从曹操手里抢过来的,而在曹操之前,汉中就是归张鲁管辖。关于汉中为何会归属曹操,这就与张鲁这个人对待曹操和刘备两人不同的态度是有关系的,张鲁曾经说,宁愿去当曹操的奴隶,也坚决不做刘备的座上宾客。为何张鲁对曹操和刘备的态度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1.张鲁
张鲁,字公祺,或称公旗,祖籍是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那个地方。相传,张鲁是留侯张良的十世孙,也是东汉时期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的孙子,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相传,第一、二、三、四代天师都得到了太上老君道法亲授,因此全部成仙,既然如此,张鲁自然也在其中。
2.张鲁对曹操
因为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教,教化人民,因此汉中地区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比较安定,同时也有很多其他地区的群众慕名来到汉中,张鲁对待他们也是同样。张鲁混迹汉中二十多年,五斗米教之下的信徒数量庞大,这股势力是绝对不能够轻视的。因此,刘备、曹操,都想要能够争取到张鲁。但是,为什么张鲁要选择曹操?
张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宁为曹公奴,不作刘备上宾”,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向,之后就带着大量的信众来到了长安、洛阳、邺城。张鲁难道是更欣赏曹操吗?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说。
3.张鲁为何没有选择刘备
刘备以仁义闻名于天下,但是张鲁却一点也不考虑他,是因为和刘备有仇吗?答案是否定的,张鲁与刘备并没有仇,事实上,曹操也不曾有恩于张鲁,张鲁之所以选择曹操,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发展自己的五斗米教。当他来到了曹操的地盘之后,曹操又怎么会亏待他?于是张鲁就利用曹操的优待,明里暗里都在宣传自己的五斗米教。
不管是下层平民,还是上层高官,只要是张鲁能够接触到的,他都会找几乎去发展,以至于到了东晋时期,就连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都成为了五斗米教的信众。反观刘备,如果张鲁选择了刘备,他能够像这样发展吗?当然是不能的,受众太少,条件也不好,相比之下,自然是曹操一方更能够让他发挥了。
相关参考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为何刘备却要称汉中王呢?我国历史上的王朝与割据政权的国号,几乎都是来源于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名。而所取国号,又跟其盘踞的地盘密切相关。比如,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其核心
汉末三国时期,张鲁是汉中一代的军阀,我们知道汉中最终是刘备的地盘,但也是刘备从曹操手里抢过来的,而在曹操之前,汉中就是归张鲁管辖。关于汉中为何会归属曹操,这就与张鲁这个人对待曹操和刘备两人不同的态度是
汉中之战失利后,张鲁选择投降曹操,为何不投靠刘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发生在南郑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张郃、徐晃、夏侯渊、贾诩、张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东南,刘备与孙权平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刘孙曹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形成。曹操暂时无法南下,遂向汉中进军。意图以汉中为跳板,夺取益州,剪除刘备,占领长江上游之地,对孙吴形成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东南,刘备与孙权平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刘孙曹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形成。曹操暂时无法南下,遂向汉中进军。意图以汉中为跳板,夺取益州,剪除刘备,占领长江上游之地,对孙吴形成
曹魏的兵马一直是三国中实力最为强盛的一方,孙刘联合才能有实力抗曹,那么为什么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为何会在汉中之战时输给了刘备呢?其实打这一仗的刘备也不轻松,他打了两年才拿下汉中,而且他的胜利并不是赢在了
汉中之战夏侯渊最后结局夏侯渊,乃是一员大将,归属于三国时期魏军曹操的阵营之下,此人为人豪爽,性情中人,微时曾相救于曹操,后期被曹操营救出来之后就便归属于魏军阵营。夏侯渊可以说是曹军阵营中有名的大将之才
汉中之战夏侯渊最后结局夏侯渊,乃是一员大将,归属于三国时期魏军曹操的阵营之下,此人为人豪爽,性情中人,微时曾相救于曹操,后期被曹操营救出来之后就便归属于魏军阵营。夏侯渊可以说是曹军阵营中有名的大将之才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曹操占据北方,孙权独据江东,地理位置稍差的只有蜀汉了。可蜀汉和东吴联手为何还打不败魏国呢?一方面是由于蜀汉和东吴因荆州的归属权撕毁盟约而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则是人口和所占疆土
三国时期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无论是哪一场战争,都对三国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从赤壁之战开始,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出现了,这时候的孙权、曹操和刘备成为了一方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