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定军山之战蜀魏倾尽举国之力,夏侯渊占据优势为何败给刘备

Posted 阳平

篇首语:与其降低你的开支,不如去尝试增加你的收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定军山之战蜀魏倾尽举国之力,夏侯渊占据优势为何败给刘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定军山之战蜀魏倾尽举国之力,夏侯渊占据优势为何败给刘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定军山之战的详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定军山之战是魏、蜀两大军事集团正面硬钢的一场战役,魏蜀双方参战的名将都非常多,几乎算得上举国之战。最终的结局是刘备夺取了汉中,曹魏失去了对汉中地区的控制权,还损失了统军大将夏侯渊。

定军山之战是刘备与夏侯渊的对决,占据优势的夏侯渊落个战死沙场,丢城失地,他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出现了重大的漏洞。

战略

汉中的底盘原来是张鲁的,曹操定都许昌后,一路向西征讨韩遂、马超,占领了西凉地区,确保了西北地区的稳定,巩固的曹魏集团的后方,解除了西凉军和马超集团对曹魏后院的危机。

曹操取得了西北战争的胜利后,顺势进攻了汉中的张鲁,张鲁很识趣,投降了。曹操兵不血刃的拿到了进攻益州的门户之地汉中(南郑)。按照当时的局势,曹操应该借助汉中,以此为基础,继续南下,攻击刚刚夺取益州的刘备。

刘备取得益州也很轻松,一路顺风顺水的进入成都,借助益州刘璋内部的叛徒,很快就把益州占领了。如果曹操要进攻益州,刘备在立足不稳,益州派和荆州派没有完全整合完的情况下,胜负未可知。

但是曹操并没有攻击益州,因为他的后院起火了,宛城发生了叛乱,汉献帝封了曹操为魏王,加九锡,朝中很多忠汉重臣对曹操把持朝政极度不满,更重要的是东吴孙权又蠢蠢欲动,要北上进攻曹魏。

曹操退兵了,回去解决他的根基问题,留下了手下著名的将领夏侯渊镇守汉中,派河北名将张郃辅助,给他们配置了五万精甲。这样的配置,镇守汉中应该是万无一失的,但最后还是失了。

刘备要稳定了益州后,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头上的“达摩利斯剑”——汉中的曹魏精兵。要等曹操腾出手来,再进攻益州,危险就大了,趁曹操率领大军回去了,收拾汉中,而且是必须拿下,这是益州的咽喉之地,不能让别人随时捏住自己的喉咙。

刘备率领大军出发了,他们的第一次交战地点在阳平关。夏侯渊、张郃率军镇守,刘备来攻。阳平关是进入汉中的重要关隘,兵家必争之地。

阳平关之战,夏侯渊的战略完全没有问题,你攻,我守。你只要攻不下来,就算我赢。

刘备很着急,在阳平关一直跟夏侯渊耗着,他手下的大将,出名的什么张飞、赵云、黄忠、魏延、马超等都上阵了,五虎上将除了关羽守荆州,该来的都来了;不出名的什么吴忠、陈式、吴兰、雷铜也来了。

刘备攻不下来阳平关,他是疲师远征,夏侯渊是以逸待劳,夏侯渊的战略非常正确。

刘备的重要谋士法正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夏侯渊要玩阴的,跟咱们打消耗战。我们玩不过,战略要变,不在阳平关和夏侯渊纠结了,绕过它,奔定军山。

定军山是个重要的战略重地,一方面扼守阳平关到汉中的必经之道,一方面又可以对汉中朝发夕至,说打就打。

夏侯渊在汉中的守军并不多,汉中很危险,必须拔掉刘备在定军山的据点。

拔掉定军山的战略也没有问题,但是指导思想有错误,那就是战术的问题了。

战术

夏侯渊和张郃兵分两路出击定军山,这很危险,本来在阳平关的守军最多五万精甲,除去汉中的守军,减去阳平关被刘备消耗掉的一部分,现在再一分兵,军力就相对要弱得多。

而此时双方的事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刘备成了守军,以逸待劳,夏侯渊却成了攻方,攻打占有地理优势的定军山。

夏侯渊的兵分两路注定会失败,因为刘备得到了后方诸葛亮的增援,不但有粮草,更有大量的军队前来。法正又出谋对夏侯渊进行围点打援,围的是张郃,打的就是夏侯渊。

结局很悲惨,夏侯渊在战斗中被老将黄忠斩于马下,魏军四散而逃,张郃拼命突出重围,回到了阳平关据守不出。

战略上的失败,导致了局势的反转;战术上的失误,导致了优势尽失,夏侯渊兵败身死。那么,夏侯渊要如何破解刘备占据定军山战略部署呢?

既然刘备绕过了阳平关,不与夏侯渊打消耗战,要扭转战场的主动权,那么夏侯渊也不一定要去攻打定军山,依然据守阳平关,派出部分精兵打击刘备的后勤补给线,让刘备大军成为孤军深入的态势,缺粮少兵。

刘备要是进攻汉中呢,夏侯渊此时就可以全军出动,攻击刘备的后方,与汉中守军进行前后夹击,达到歼灭刘备的目的。

曹操留给夏侯渊的主导思想是守,不是攻,无论局势如何变化,只要守住就行,无论是守阳平关,还是汉中,只要守住一个点,刘备的这次汉中远征就不可能成功。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夏侯渊定军山大败前曹操曾给过什么忠告

曹操一生征战无数,胜多败少。和一般人不同,曹操打了败战,坦然面对,打了胜仗,反倒小心谨慎。曹操有句名言,叫做:“为将当有怯弱时!”非常有见地。曹操的这句话是所给夏侯渊听的。在曹营众将中,夏侯渊号称妙才

被蜀汉五虎上将黄忠斩杀的夏侯渊,真实水平到底如何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提到夏侯渊这位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定军山之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夏侯渊率军相争。

为什么黄忠定军山能胜马谡却只能败于街亭?

定军山之战,黄忠在山上扎营,居高临下,面对夏侯渊的挑衅先是不出战,待到夏侯渊人困马乏从山上进攻,势如破竹斩杀夏侯渊。街亭之战,马谡在山上扎营,同样居高临下,却被司马懿断水源围困,从而战败。客观规律不以...

三国老将黄忠为什么能杀死“西部猎豹”夏侯渊

曹操常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但本性难改,他最终因此而亡!不过,其实如果定军山之战,黄忠如没有那位足智多谋的法正的参谋,他未必就胜得了夏侯渊。夏侯渊,是一个在三国中很容易被忽视的历史人物。这位战功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为何要归顺杀父仇敌蜀汉?

夏侯渊是曹魏名将,可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了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杀死。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夏侯霸也成长起来,成为对抗蜀国的一员悍将。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却离开祖国曹魏,主动投降了有着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这是怎么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为何要归顺杀父仇敌蜀汉?

夏侯渊是曹魏名将,可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了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杀死。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夏侯霸也成长起来,成为对抗蜀国的一员悍将。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却离开祖国曹魏,主动投降了有着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这是怎么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为何会选择归顺杀父仇敌蜀汉?

夏侯渊是曹魏名将,可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了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杀死。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夏侯霸也成长起来,成为对抗蜀国的一员悍将。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却离开祖国曹魏,主动投降了有着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这是怎么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为何会选择归顺杀父仇敌蜀汉?

夏侯渊是曹魏名将,可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了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杀死。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夏侯霸也成长起来,成为对抗蜀国的一员悍将。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却离开祖国曹魏,主动投降了有着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这是怎么

为什么黄忠定军山能胜马谡却只能败于街亭?

定军山之战,黄忠在山上扎营,居高临下,面对夏侯渊的挑衅先是不出战,待到夏侯渊人困马乏从山上进攻,势如破竹斩杀夏侯渊。街亭之战,马谡在山上扎营,同样居高临下,却被司马懿断水源围困,从而战败。客观规律不以

历史人物 如果夏侯渊切断黄忠水源会怎么样 为什么他会放弃

如果夏侯渊切断黄忠水源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输给了黄忠,确切地说,是输给了黄忠和法正,因为黄忠采取法正的计谋,用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