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为何输给朱元璋
Posted 项羽
篇首语:知识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陈友谅为何输给朱元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友谅为何输给朱元璋
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很多历史文献中也多以神化朱元璋来丑化陈友谅,这是封建王朝“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使然。陈友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在乱世里,他的行为法则确实当时通用的选择,他的错误在于,将这种法则发展到了极致,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讲基本的信义,使他丧失了人心。可他又是一个真正的枭雄,他坏事做尽却又敢作敢当,具有极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反抗元的统治,能够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向元朝妥协,坚持到了最后。另外,其造船本领极高,但后来他输给朱元璋的一个原因,就是输在了自己制造的巨大舰船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且两者颇有相似点。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这与《明史》在清代由官方修撰有关,成王败寇是一个原因,刻意打压陈友谅是肯定的,《明史》中关于陈友谅的记载,大多数是负面的,说他“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就是说他好弄权术且下手狠辣。这也是现在的文学影视作品丑化他的重要原因。
毕竟,司马迁只有一个。项羽在历史浩卷里光彩照人,离不开司马迁。而陈友谅一直被贬损,失去了本来面目及历史上应有的位置。
陈友谅出身贫苦,自小看多了官吏欺压百姓之事,对官吏恨之入骨。他带领起义军每攻克一地,最拿手的事,就是把贪官处以烹刑,一煮了之。这种酷刑让官员们闻风丧胆,至今他的出生地还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蒸人的甑,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这里的“狗”,就是指贪官。
陈友谅一直坚定地站在反元的最前线,1358年他直接指挥了安庆战役。当时守安庆的是余阙,此人曾被元朝任命为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后因守安庆有功,升任淮南行省左丞,并赐二品服,朱元璋不敢讨伐余阙,说什么此人是忠臣,如果大臣们都像余阙这样,元朝就不会乱了。
而陈友谅却敢于啃这块硬骨头,为了攻打安庆,三败三起,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两军大战于沙漠洲,余阙亲率兵士,冒着箭雨冲入阵内,连斩陈友谅十三员大将。一直打了七年,陈友谅损兵折将,终于拿下了安庆城,余阙“引刀自刭”,沉于清水塘中,他的妻妾也都投井而死,获得了“满门忠烈”的好名声。反倒是陈友谅,为反元之战立下汗马功劳,成了一个逼死忠烈的“罪人”。
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余阙等元朝的殉葬者大加表彰。而对于元朝的降官或者在元朝任过职的文武官员,则大加污辱或者杀害。
明朝的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元顺帝养有一头宠物象,很善于跳舞,元顺帝逃走后,朱元璋把象弄到了南京,在宴会上,让这头大象跳舞,大象死活不肯跳,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大象。有一个大臣叫危素,元朝时曾任翰林编修、礼部尚书等职,降了朱明王朝之后,朱元璋竟然在危素的身上挂了两块牌,左边是“危不如象”,右边是“素不如象”。
相关参考
撰文/赵立波元朝末年,豪杰并起,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在角逐天下中最具代表性。陈友谅一度实力强大,大有吞并天下之势,然而为何称帝四年后便被实力并不如自己的朱元璋消灭?穿过那些泛黄的历史资料来看,陈友谅是
陈友谅为何会输给朱元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元末起义,各地群雄并起,各大割据势力在消灭元朝力量的同时也在相互吞并。不过当时元廷的力量也在镇压,
陈友谅,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曾与朱元璋争夺天下之位。公元1320年生于沔阳,为沔阳渔家之子,在家排行老三。少时读书,略通文义,曾任县里的小吏,算命的说他日后定会富贵,因此他并不只甘心于做一个
陈友谅拥兵六十万,为什么输给了只有二十万军队的朱元璋,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友谅的地盘不比朱元璋小,他是长江中下游实力最强的义军。>陈友谅的兵源不比朱元璋少,在谁有地盘
纵观中国历史,自毁长城的皇帝比比皆是。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搞得国破家亡,令人痛惜,赵构冤杀岳飞,遗臭万年。其实陈友谅也自毁过长城,如果他不错杀赵普胜,那么未必会输给朱元璋,可能也开创了一代帝国。那么今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陈友谅本来以打鱼为生,过着清贫的日
陈友谅一代枭雄,坐拥大半个中国,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为何最终轻易的败给朱元璋?
陈友谅一代枭雄,坐拥大半个中国,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为何最终轻易的败给朱元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陈友谅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元朝末年,豪杰并起,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在角逐天下中最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
明朝的建立经历了三场重要的斗争,第一是和陈友谅,第二是张士诚,第三是元朝。当年的朱元璋集团在打败了元军,攻取集庆以后,面对一个陈友谅,一个张士诚两个对手。对于先攻打打那个,出现了争论。当时从兵力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