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先攻打强大陈友谅而不攻弱小的张士诚
篇首语: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同心协力,一点火光也能温暖灵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为何先攻打强大陈友谅而不攻弱小的张士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为何先攻打强大陈友谅而不攻弱小的张士诚
明朝的建立经历了三场重要的斗争,第一是和陈友谅,第二是张士诚,第三是元朝。当年的朱元璋集团在打败了元军,攻取集庆以后,面对一个陈友谅,一个张士诚两个对手。对于先攻打打那个,出现了争论。当时从兵力和实力上看,陈友谅比张士诚要强大很多倍,可朱元璋最后还是决定先攻打自己的最强对手陈友谅。
本来张士诚尤为逼近朱元璋的地盘,所以有人建议他先打张士诚。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嘛。但朱元璋不这么想,他在经过仔细分析对比后,决定却先置张士诚于不顾,而首先解决陈友谅,先啃硬骨头。其理由这样的:陈友谅素性骄傲,而张士诚器量狭小,两相比较,“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
朱元璋走这一步得益于军师刘伯温的劝说,作为一代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刘伯温详细分析了当时的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情况。刘伯温认为张士诚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如果先攻陈友谅张士诚不会干预。相反如果先攻张士诚,对于野心十足的陈友谅肯定会从中渔利。
会李明道具言:“友谅弑徐寿辉后,将士离心,政令不一,骁勇如赵普胜,又忌而杀之,虽有众,不足恃也。”陈友谅在弑徐寿辉后,又杀大将赵普胜,搞得手下军士人心惶惶,离心离德。于是朱元璋召诸将谕之曰:“友谅杀主僭号,犯我近疆,殒我名将,观其所为,不灭不已。尔等各厉士卒以从。”
其时陈友谅的地盘在长江上游,正在朱元璋的上方,若要攻打朱元璋,出兵朝发夕至,对朱元璋的威胁远比张士诚要大得多。而且张士诚在北方隔离了朱元璋与元军的直接接触,对朱元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古语有云"英雄出于乱世,富贵当于险中求“,朱元璋的这一招先打陈友谅极具冒险性,鄱阳湖一战朱元璋赢得很侥幸。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打败陈友谅,给明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
抗元领袖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比较 为什么说张士诚是义军最富的人?
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名字,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两人同为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和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两人最后被朱元璋打败,此后退出历史舞台。 与朱元璋相比,两人自然都是棋差一遭。不过许多人也好奇,同样输
历史人物 抗元领袖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比较 为什么说张士诚是义军最富的人
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名字,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两人同为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和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两人最后被朱元璋打败,此后退出历史舞台。 与朱元璋相比,两人自然都是棋差一遭。不过许多人也好奇,同样输
张士诚是元末抗元的起义领袖之一,后与朱元璋、陈友谅三分天下,最后被朱元璋打败。 元英宗至治元年,张士诚在东台白驹场的一个贫苦“亭民”(义亭附近的居民)家庭出生,下面还有三
元朝末年,由于朝廷腐败不堪,加上连续发生天灾,各地涌现出多支起义军,经过好几年的洗牌,其中三股势力脱颖而出,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从地域上来看,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起初在江淮一带,陈友谅在江西、湖
张士诚是元末抗元的起义领袖之一,后与朱元璋、陈友谅三分天下,最后被朱元璋打败。 元英宗至治元年,张士诚在东台白驹场的一个贫苦“亭民”(义亭附近的居民)家庭出生,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张士义、张
元末盐枭张士诚为什么失败了?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士诚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双方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打败谁。直到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消灭了陈友谅,同时又击溃了张士诚的军队,最终朱元璋举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