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自己会先被灭? 陈友谅与张士诚约定夹击朱元璋
篇首语: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自己会先被灭? 陈友谅与张士诚约定夹击朱元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自己会先被灭? 陈友谅与张士诚约定夹击朱元璋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陈友谅为了吞掉朱元璋,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朱元璋收到消息,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刘基提议必须集中力量消灭陈友谅。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采用了诱敌深入的计策,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他修书一封,派人送到了陈友谅营中,约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这时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
朱元璋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大大的削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等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朱元璋只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在朱元璋率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自己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 。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了八十五天。
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友谅军队,最终取胜,陈友谅最终也被乱箭射死。
相关参考
明朝的建立经历了三场重要的斗争,第一是和陈友谅,第二是张士诚,第三是元朝。当年的朱元璋集团在打败了元军,攻取集庆以后,面对一个陈友谅,一个张士诚两个对手。对于先攻打打那个,出现了争论。当时从兵力和实力
明朝的建立经历了三场重要的斗争,第一是和陈友谅,第二是张士诚,第三是元朝。当年的朱元璋集团在打败了元军,攻取集庆以后,面对一个陈友谅,一个张士诚两个对手。对于先攻打打那个,出现了争论。当时从兵力和实力
元朝末年,由于朝廷腐败不堪,加上连续发生天灾,各地涌现出多支起义军,经过好几年的洗牌,其中三股势力脱颖而出,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从地域上来看,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起初在江淮一带,陈友谅在江西、湖
抗元领袖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比较 为什么说张士诚是义军最富的人?
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名字,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两人同为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和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两人最后被朱元璋打败,此后退出历史舞台。 与朱元璋相比,两人自然都是棋差一遭。不过许多人也好奇,同样输
历史人物 抗元领袖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比较 为什么说张士诚是义军最富的人
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名字,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两人同为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和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两人最后被朱元璋打败,此后退出历史舞台。 与朱元璋相比,两人自然都是棋差一遭。不过许多人也好奇,同样输
张士诚是元末抗元的起义领袖之一,后与朱元璋、陈友谅三分天下,最后被朱元璋打败。 元英宗至治元年,张士诚在东台白驹场的一个贫苦“亭民”(义亭附近的居民)家庭出生,下面还有三
张士诚是元末抗元的起义领袖之一,后与朱元璋、陈友谅三分天下,最后被朱元璋打败。 元英宗至治元年,张士诚在东台白驹场的一个贫苦“亭民”(义亭附近的居民)家庭出生,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张士义、张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
元末盐枭张士诚为什么失败了?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士诚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双方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打败谁。直到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消灭了陈友谅,同时又击溃了张士诚的军队,最终朱元璋举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