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之嵇康和向子期的不同選擇

Posted 竹林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說新語之嵇康和向子期的不同選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說新語之嵇康和向子期的不同選擇

原文

嵇中散既被誅,向子期舉郡計入洛,文王引進,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對曰:“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谘嗟。

注釋

嵇中散:指嵇康。

向子期:指向秀,字子期,竹林七賢之一。

文王:指司馬昭。

箕山之志:指歸隱山林的意願。

譯文

嵇康被殺之後,向子期應征郡中賢士的推薦來到洛陽。晉文王司馬昭接見了他,問道:“聽說你有退隱山林的意願,那為什麽又來到京師應征呢?”向子期回答說:“巢父和許由都是些孤傲不合群的人,他們不值得效仿。”司馬昭聽後,十分欣賞向子期的回答。

解讀

嵇康因為忠於曹氏政權不與司馬昭合作而被殺,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向子期看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就放棄了自己曾經歸隱山林的志願,出來假裝和司馬昭合作,隨便做了個小官,從而保證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嵇康的慷慨就義自然得到自古以來的稱讚,但向子期的明哲保身也不應該太過於被貶低。首先嵇康和向子期的政治立場就不同,嵇康作為曹魏舊臣,為人清高耿直,自然不屑於為惡名昭著的司馬昭效力。最終也因為自己的性格而受到迫害。向子期就不同了,在一些士族的眼裡,曹操和司馬昭並沒有什麽大的區別,曹魏篡漢,司馬氏篡魏,所以他們也就沒有特別強烈的反抗,向子期開始也是寧願隱居不願出仕,但當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也就不得不放下身段,違心的做一個小官,來保得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所以在魏晉時期的亂世,各種觀點各種做法相互對立般存在,但又誰都沒有錯,又誰也干涉說服不了對方。所以才是文人自我意志的覺醒期,各種思潮相對存在。

相关参考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

據說嵇康臨刑之際,顧日影而彈琴曲《廣陵散》。嘆息一聲,《廣陵散》從此絕矣,從容赴死。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這篇文章中說到,嵇康是因為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說了「”非湯武而薄周孔”而被司

嵇康的思想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嵇康的思想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也许正是因为地位的原因,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嵇康的思想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喜欢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

历史秘闻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

據說嵇康臨刑之際,顧日影而彈琴曲《廣陵散》。嘆息一聲,《廣陵散》從此絕矣,從容赴死。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這篇文章中說到,嵇康是因為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說了「”非湯武而薄周孔”而被司

三国诗人嵇康酒会诗赏析

嵇康酒会诗《酒会诗》是三国时期嵇康所著的五言诗,全诗写的是嵇康和竹林七贤游山玩水,坦荡的生活,诗的前半部分就写出山水的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一个极其放松的心态下,有了这酒会的感慨。嵇康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的故事

阮籍嵇康魏正始年间,以嵇康带头的竹林七贤就喜欢在当时山阳县竹林下,饮酒狂欢,抒发自己的志向,向世间倾吐自己的抱负,反对官场制度。而在这七人中,嵇康和阮籍的文学造诣相对较高,而他们的友谊却远远胜过二人在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和阮籍等人称为“竹林七贤”,嵇康是精神领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就是什么规矩、传统啊,都不要了,人活着就是潇洒、快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喝酒、吟诗、弹琴、嗑药,醉生梦死。实际上凡是放浪形骸的

他是七人之中最清醒之人,却背了最多的骂名

每次一提到魏晋风骨,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竹林七贤。而这七人之中,真正在后世名气最大的就是嵇康和阮籍,剩下的五人在历史上的名气远不如前两人。在这七人之中,最为年长的便是山涛,可是背负骂名最多的也是山涛。

历史人物 向秀简介 西晋时期黄门侍郎竹林七贤之向秀生平

  (约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晋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

历史人物 西晋文学家向秀简介 向秀闻笛的典故出自何处

  向秀人物生平简介  向秀字子期,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

历史人物 西晋文学家向秀的简介 向秀闻笛的典故出自何处历史名人

  向秀人物生平简介  向秀字子期,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