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善,知德

Posted 管仲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人,知善,知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人,知善,知德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觀自

《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雄辯的論說,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及哲理,都值得現今社會精心研讀和細細琢磨。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

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

春秋時代,管仲用箭射齊桓公,射中了他的帶鉤,這是篡奪;侍奉公子糾而不能為他殉死,這是怯懦;被魯國囚禁,這就是身遭凌辱。

這三種行為可以說是一般人都難以忍受的冤罪殺機。假使使管仲終生窮困,因為曾遭監禁感到壓抑而不出仕,因為自己所遭受的冤罪殺機感到慚愧而不去拜見齊桓公,就不免做一輩子被羞辱的“卑賤之人”。

然而管仲同時擁有這三種過失,卻執掌齊國的政事,一舉匡正天下,九次會盟諸侯,使齊國成為五霸的首領,美名傳遍天下,光輝照耀鄰國。

樂善好施,不求回報

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

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即使在今天,那些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的行為,也會遭到人們廣泛地鄙棄。

自己給了別人一點幫助或一點好處便念念不忘,動輒重提,同樣為大眾所不齒。

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也就是羋月的侄子)即位後,重用奸臣,國家一天天衰亡。楚國有個大臣叫莊辛,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臭罵莊辛。莊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五個月後,秦國派兵攻打楚國,攻陷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

到這時,他想到莊辛的忠告,派人把莊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莊辛就講述了亡羊補牢的故事。

善始善終,堅持到底

行百裡者半於九十

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善始善終。

很多人開始的時候總是雄心壯志,宏圖遠大,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就沒有了動力,沒有了毅力,沒有了決心,到最後草草了事,這便是最不可取的。

審時度勢,辨清利害

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

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利”與“害”常常混雜在一起,或看似有利實則有害,或看似有害實則有利,或雖有小利卻存大害,或雖有小害而終獲大利,令人分辨不清。

唯有智者能夠去偽存真,去粗存精,顧此及彼,由表及裡,看到問題的實質,不為斤斤小利所誘惑,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成大事者須當機立斷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

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成大事者不謀於眾,這一原則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人商量。

因為謀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搜索。

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就是這樣的情景。當時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秦國的大臣都不太支持。

商鞅就對孝公講一番道理:“對於一般人,事情開始的謀劃,和他們談不攏,只能成功之後和他們共同享樂。講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於俗人,建立大功大業的人,不必和普通人商議。能使國家強盛,舊的章法便可換一換。”

相关参考

长短经(反经) 《反经·知人第五》全文、译文、注释与谋略解读

知人第五【原文】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孟德知人之哲也①,弊于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狙,音自舒反,慢也。愚

道家经典语录100句 道家经典名言

  道家经典语录100句道家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少有才名善于知人,骥足始展英年早逝

  庞统(179~214),时部下谋士、将领。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  一、少有才名善于知人>>

领导谋略 刘劭“八观”知人性

刘劭“八观”知人性刘劭是三国时魏国的思想家,他所著《人物志》中讨论了辨识人才的问题。他认为,识人不仅应听其言,还应观其行;不仅要看其外貌,而且要看其内在气质,并用道家的无名解释儒家的中庸,表现出儒道合

孙权知人善任重用降臣潘浚

  三国时期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大帝。虽然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但在动荡的时局中,要想守住基业并非易事。孙权能成就帝业,成为明君,所凭借的一条就是知人善任。  比如孙权收降

历史经验 韩滉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博采众长

韩滉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唐代宗、唐德宗时,镇守三吴的观察使韩滉是一个清正的官员,他以知人善任而着称,用人时力使部下都能够人尽其才。一天,韩滉一个老朋友的儿子前来投奔他,想让韩混给他安排一份工

谋略必读 鬼谷子:内以养气,外以知人

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原文】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则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欲不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

历史秘闻 道家经典语录100句 道家经典名言

  道家经典语录100句道家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寡信失人心 不能知人善用

后史评陈胜败,多言其为农民起义,有阶级局限性。不过,司马迁老先生却觉得,跟什么阶级不阶级的没关系。性格决定命运。要说局限性也是陈涉个性的局限性。我们且来看看太史公是怎么说的。网络配图陈胜当王共当了六个

知人善用,是孙权能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重要一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孙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际,继承父业,开辟江东。后来孙策之弟孙权又继承父兄基业,举贤任能,确保江东稳定。他40岁称吴王,48岁称帝建立吴国,与曹、刘三分天下。孙权是用人高手,王夫之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