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知人善任重用降臣潘浚

Posted 孙权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权知人善任重用降臣潘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孙权知人善任重用降臣潘浚

2、知人善用,是孙权能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重要一点

孙权知人善任重用降臣潘浚

  三国时期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大帝。虽然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但在动荡的时局中,要想守住基业并非易事。孙权能成就帝业,成为明君,所凭借的一条就是知人善任。

  比如孙权收降潘浚,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潘浚,字承明,原本是关羽的部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荆州将领全部归附孙权,唯独潘浚称疾不见。

  为了安慰他,孙权亲自登门拜访。

  吴主劝降

  看到孙权来了,潘浚百感交集,伏在床上痛哭流涕。孙权劝慰他,称呼他的字说:「承明,昔日周武王任命俘虏观丁父为大军将帅;楚文王任命彭仲爽做令尹(宰相)。这二个人都是楚国的先贤,最初虽然被囚,后来都受到重用,成为楚国贤臣。唯独爱卿不肯归降,是不是认为我没有古代君王那样的雅量呢?」

  孙权说着,派近侍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浚终于想通,下地拜谢,归降吴国。他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地告诉了孙权,吴主拜他为辅军中郎将,由他领兵。

  潘浚在蜀国默默无闻,在吴国却受到重用。他一心为国,为官很正直,在军事上也有建树,曾领兵平定武陵樊胄之乱以及大破溪蛮。辅佐孙权治理东吴,立下了不少功勋。

  劝谏吴主停止射雉

  潘浚为官正直,敢于劝谏。孙权喜欢射鸟雉,潘浚常为此劝谏吴主。孙权说:「上次和你分别后,就没有像以前一样经常射鸟雉了。」

  潘浚说:「眼下天下未定,万事待兴,很多事需要处理。射雉又不是急事。弦和弓坏了都能造成危害,特意恳请您,为了臣下停止射雉吧。」

  潘浚退出王宫,看到用雉鸡的羽毛做成的华盖,于是用手扯掉羽毛,弄坏了华盖。从此以后,孙权就戒掉了射雉的喜好。

  眼光精准以小见大

  武陵从事樊伷诱导煽动蛮夷,企图将武陵献给刘备。地方官上报给吴主孙权,希望国君派遣万人大军前往征讨。孙权没有同意,特意召来潘浚,征询他的看法。

  潘浚说:「派五千士兵前往,足以擒拿樊伷。」孙权问:「爱卿,你为什么那么轻视他呢?」

  潘浚说:「樊伷是南阳人,平日很会卖弄唇舌,而实际上却没有辩论之才。臣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先前他曾说要为州人准备宴会,但是到了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当场就有十几个人自行离开了。这就像看到侏儒的一部分,就可以知道他的全貌了。」孙权听后大笑起来,就派潘浚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平定了樊伷。

  昔日,潘浚在关羽麾下,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归降吴国后,受到孙权重用,纵横江东,施展才能,成为吴国一代重臣。

  孙权眼光精准,他任用周瑜击败曹操,任用吕蒙击败关羽,任用陆逊击败刘备,任用潘浚为吴国立下大功。东吴大帝知人善任,这也是他成就帝业的原因之一吧!

知人善用,是孙权能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重要一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孙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际,继承父业,开辟江东。后来孙策之弟孙权又继承父兄基业,举贤任能,确保江东稳定。他40岁称吴王,48岁称帝建立吴国,与曹、刘三分天下。

孙权是用人高手,王夫之称他用人比刘备还高明。他礼贤下士,对待周瑜有如兄长;他广揽人才,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他用人不疑,坚信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不会背叛自己;他选人不论资格,对资历尚浅、没有知名度的陆逊委以重任。

由于孙权知人善任,贤能豪杰乐为所用,帮助他确立了在江东的稳定统治。

三国用人谋略 孙策相信孙权能保江东

自秦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孙权是中国历史上在江东建立有别于中原政权的独立国家的第一人。孙权18岁开始继承父兄基业,40岁称吴王,48岁称帝,至公元252年71岁时病殁。前后执政53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为兵圣孙武的后裔。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在汉末曾参与讨伐黄巾军及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人称孙破虏。孙策字伯符,是孙坚长子,孙权之兄,史书称孙策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他为继承父亲的遗业而屈事袁术,从袁术手中得到孙坚的旧部千余人。他主动协助其舅吴景平定江东,仅用几年时间就占据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庐江等六郡,招揽了周瑜、张昭、张、秦松、太史慈、虞翻等大批人才,为日后东吴开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孙权字仲谋,自小便跟随哥哥转战各地,他很爱读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胸藏文韬武略。孙权15岁时,孙策就让他担任阳羡长,锻炼他的领导能力。当时吕范管财政,周谷为功曹,孙权常有些私人开支找他们解决,吕范每次必向孙策汇报,周谷则改账目为孙权掩盖。孙权执政后,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孙权相貌不凡,史书称他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汉朝使者刘琬曾对人说: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指孙权)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公元200年4月,孙策在曹操和袁绍相持于官渡之际突袭许昌,却遭到刺客的伏击受重伤。在临终前,他指示张昭等人要好好辅佐其弟,同时,他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一席临终遗言,充分表露了孙策的远见卓识和知人之明。

周瑜鲁肃同心辅佐孙权

孙权继承父兄事业时,江东之地刚刚安定,但深险之地,犹未尽从,流寓之士,皆以安危去就为意。只有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人认为孙权可与共成大业,一心一意辅佐他,并延聘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协同治理江东。

公元208年7月,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经此一战,孙权不仅保住了江东,还有机会扩大地盘。在这场战役中,周瑜和鲁肃起了关键作用。

当时曹操的南下大军号称80万,而孙权的兵力不足5万,刘备也只有1万兵力。曹操写信恫吓孙权,信中说:今治水军80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把信给群下看,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张昭等人主张降曹,只有鲁肃不做声。孙权起身更衣,鲁肃追上去,劝孙权莫用众人之议。孙权叹息道: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当时周瑜在番阳出差,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商议。周瑜回来后,也力主抗曹,他向孙权保证,只要给他数万精兵,就可以打败曹操。孙权抚其背说:公瑾(周瑜字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鲁肃字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就这样定下了联合刘备共同抗曹的大计,打响了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

孙权之所以如此信任周瑜,是因为周瑜与其兄孙策是总角之交,亲如兄弟。孙策死后,周瑜成为孙权最得力的助手。曹操曾想离间孙权和周瑜的关系,派有名的说客蒋干游说周瑜。周瑜对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一语道破了蒋干的来意,使蒋干哑口无言。周瑜又对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复生,能移其意乎?蒋干回去向曹操汇报,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也。

孙权待周瑜如兄长,并委以重任。程普年纪比周瑜大,他不服气,屡次凌侮周瑜,但周瑜折节下之,终不与校。程普后来对周瑜非常敬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可惜周瑜英年早逝,在赤壁之战后不仅就病死在巴丘。孙权闻之哀恸,自迎其丧于芜湖。他说: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鲁肃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周瑜对孙权说: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孙权马上和鲁肃见面,两人合榻对饮,鲁肃向孙权陈述了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战略构想,孙权嘴上说不敢当,但内心暗中认同。张昭看不起鲁肃,说他年少粗疏,孙权反而更加看重鲁肃。周瑜死后,孙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领兵。

相关参考

潘浚为何没有被刘备重用却在东吴发展顺利

他在刘备手下默默无名,而跳槽到孙权手下后,却屡立奇功,威名赫赫,最终官阶至吴国高官「太常」,他就是潘浚。在《三国演义》中第七十三回,王甫如此评价他:「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三国演义》中「多

知人善用,是孙权能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重要一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孙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际,继承父业,开辟江东。后来孙策之弟孙权又继承父兄基业,举贤任能,确保江东稳定。他40岁称吴王,48岁称帝建立吴国,与曹、刘三分天下。孙权是用人高手,王夫之称他

揭秘杨家将杨业为什么不被重用? 真相探究

有功之臣不受重用传说中,杨业是深受北宋重用的有功之臣,大宋江山若有十分,杨家担了七分。但事实是,杨业归宋时并没太受重用,也没受重赏。宋太宗封赏降臣之时,除了北汉主刘继元之外,马峰、郭万超等四人受的封赏

杨家将杨业为何不被重用? 真相探究

...了战场。这只是戏说,真实的杨家将可一辈子都没得北宋重用。杨家将一代是杨继业,原型是杨业。杨业为何没被重用呢?有功之臣不受重用传说中,杨业是深受北宋重用的有功之臣,大宋江山若有十分,杨家担了七分。但事实...

杨家将杨业为何不被重用? 真相探究

...了战场。这只是戏说,真实的杨家将可一辈子都没得北宋重用。杨家将一代是杨继业,原型是杨业。杨业为何没被重用呢?有功之臣不受重用传说中,杨业是深受北宋重用的有功之臣,大宋江山若有十分,杨家担了七分。但事实...

孙策死后周瑜为何不被孙权重用

周瑜有几个细节,或许他自己没有注意,但在孙权心中,却可以能引起别的想法。当孙策死后,孙权奉命继任。此时、周瑜率军回吴奔丧。自古以来,带兵入城都是君主大忌,周瑜到底是想护卫孙权,还是要铲除孙权呢?估计从

孙权重用校事弄权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孙权靠江东豪门世族打天下,他一向重情谊,忘过记恩,对世族子弟广加延用,每每给以高官重位,从而促成了门阀制度在江东的盛行。为打破这种局面,孙权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重用暨艳等人推行吏治革新,但因为反对声浪

甘宁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救过孙权的命,为何得不到重用?

甘宁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救过孙权的命,为何得不到重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发生在第二次濡须口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甘宁、凌统、张昭、孙权和

此人是东吴开国元勋,地位高于张昭周瑜,孙权却不敢重用

孙权接掌江东之初,全靠一帮老臣们的全力辅佐才稳住了阵脚继而开创了伟业。从表面上看,张昭和周瑜在当时是被孙权捧得最高的两位主要大臣,一文一武正好震慑百官、统揽全局,所以他们二人在当时的地位极其尊贵、显赫

此人是东吴开国元勋,地位高于张昭周瑜,孙权却不敢重用

孙权接掌江东之初,全靠一帮老臣们的全力辅佐才稳住了阵脚继而开创了伟业。从表面上看,张昭和周瑜在当时是被孙权捧得最高的两位主要大臣,一文一武正好震慑百官、统揽全局,所以他们二人在当时的地位极其尊贵、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