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东吴开国元勋,地位高于张昭周瑜,孙权却不敢重用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是东吴开国元勋,地位高于张昭周瑜,孙权却不敢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是东吴开国元勋,地位高于张昭周瑜,孙权却不敢重用

孙权接掌江东之初,全靠一帮老臣们的全力辅佐才稳住了阵脚继而开创了伟业。从表面上看,张昭和周瑜在当时是被孙权捧得最高的两位主要大臣,一文一武正好震慑百官、统揽全局,所以他们二人在当时的地位极其尊贵、显赫。不过在这帮老臣当中,还有一个人的地位远超于张、周二人,他就是东吴的开国元勋之一朱治。 朱治最初是县里的一个小吏,举孝廉之后被州里聘请为从事跟随在孙坚身边,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被晋升为司马开始统兵。曾先后跟随孙坚平定地方叛乱,征伐董卓、黄巾等叛逆的军事行动。跟十二虎臣当中的程普、黄盖等人一样,同属于第一批最早跟随孙氏家族的将领。 不过在这几位老将当中,朱治跟孙家的渊源最深。这主要是因为在孙策时期朱治曾有恩于孙家。据《三国志•朱治传》中记载,孙坚去世之后,朱治开始辅助投靠了袁术的孙策。后来朱治发现袁术气量狭隘且嫉贤妒能,不是成就大业的明主,所以就力劝孙策另辟蹊径、蓄积能量,将来平定江东以开创自己的事业。后来朱治被太傅马日磾举荐为吴郡都尉,而当时的吴景也位居丹阳太守。随后孙策受袁术之名征讨庐江的时候,刘繇害怕被孙策和袁术兼并,所以就在二人之间「 ”遂构嫌隙”。 而当时孙策面临最大的威胁,是家人都还在刘繇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畏首畏尾不敢放手一搏。在这关键时刻,朱治出面帮他解决了这个巨大的难题。朱治派人悄悄地从曲阿将孙策的母亲,以及孙权、孙翊等兄弟们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加以保护,为孙策免除了一起后顾之忧。在后来孙策平定江东诸郡的时候,朱治不仅跟随在身边协助征伐,并且在这整个过程中担负起了保护其家人的重要任务,对孙氏家族「 ”甚有恩纪”。 这就是朱治跟孙家结下的渊源,所以在孙权接掌江东之后给予了朱治以最高的礼遇。这在《三国志•朱治传》中有明确的记载,从孙权接掌江东一直到晋升为吴王之后,每次朱治觐见,「 ”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不仅如此,就连跟着朱治随行的属下都「 ”皆得奉贽私觌”。从这一段记载就能够看出来,朱治所受到的待遇要远高于张昭、周瑜等人。 不过,我们通过其个人传记还能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朱治享受孙权如此高的礼遇,却没有得到重用。据《三国志•朱治传》载,孙权十五岁的时候被朱治举荐为孝廉,后来孙策去世之后朱治随同张昭、周瑜等人一起辅佐孙权接位。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孙权晋升朱治为扶义将军并任命为吴郡太守。后来「 ”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再往后朱治就没有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出现过。一直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朱治被册封为毗陵侯,第二年又被晋升为安国将军。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就能看出来,除了孙权刚接位的时候重用过朱治之外,在后面的时间根本就没有重用过他。至于孙权为什么不重用朱治,这在诸葛瑾个人传记当中有一段记载应该能够说明问题。 据《三国志•诸葛瑾传》载,吴郡太守朱治是孙权表举的将领,孙权曾经对他很有意见,但是又对他极为的敬重,不好意思说他,所以就经常的闷闷不乐、忿忿不平。这就是朱治没有得到重用的原因。这其中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朱治既是开国功臣,又跟孙氏家族极有渊源,那么孙权对他究竟有什么意见呢? 我们通过《三国志•朱治传》的中的记载,就能发现朱治跟江东其他将领们的不同之处:极重情义且心思异常缜密。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孙权对他有意见的地方。自孙坚去世之后,朱治完全把孙家的事当成了自己的家事,把孙策、孙权等兄弟们看得跟自己的孩子一样,除了尽心尽力的辅佐之外还关怀备至。其中有两个很典型的事件,就能看出来这一点。 第一个是孙翊的性格急躁,喜怒哀乐全部都挂在脸上,行为处事又过于鲁莽,所以朱治就以长辈的身份数次对其进行责备并跟他讲其中的道理。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朱治完全没有把孙翊当成外人,对他的过错进行批评教育,这完全就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关爱行为。 第二个事情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10年),曹操大军南下进入了荆州之后,孙权忙于召集群臣商讨对策而无暇顾及其它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孙权的堂兄,时任豫章太守的孙贲,因为惧怕曹操的威势准备将自己的儿子送过去当人质,借以表示臣服。朱治知道这件事以后,没有告诉孙权就自己跑到豫章去面见孙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阻止了孙贲。 这个事件跟当时孙策起兵的时候,朱治私自从曲阿把孙氏一家人悄悄的接出来加以保护是一样的,即体现出了朱治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氏兄弟成就伟业,为他们剪除后顾之忧的臣属之意,也体现出了他心思异常缜密的性格特点。 说白了,孙权对朱治的意见就是因为他管得太多、操心太大了。这就好比是孙权在自己家里种了一棵果树,朱治作为一个外人,不仅帮忙挖坑填土、施肥除草,而且还要每天查查树上结了几个果子是一样的道理。这在孙权后来对他的一个评价当中也有体现,「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朱治的境遇正好也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 ”适可而止,过之则忧!”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参考

此人功劳不逊于周瑜,为东吴续命近60年,最终被孙权活活气死

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吴的江山是小霸王孙策所奠定,正当孙策准备大展宏图时,被仇家用毒箭射中,不久后就去世了,死前并没有把大权交给年幼的儿子,而是给了弟弟孙权。当时孙权只有十八岁,但有朝廷重臣张昭

张辽合肥大败孙权主因是东吴内斗

孙策临终之时,曾经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赤壁之战胜利后,曾经立主投降的张昭一派在朝中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已经被取消了发言权。之后的许多年,每当张昭一派想要对抗君权,孙权都会打出张昭曾

顾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

...管军事和外交,对张昭也很尊重,却并未安排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死后代替他的是顾雍。顾雍似乎不显山不显水,没有任何惊人言行,那他究竟何德何能,使孙权如此重视、重用呢?他的出类拔萃之处,恰恰...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三国演义》中的张昭,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目光短浅、为人可笑,十足的一个小丑。有网民曾经辛辣地说过:孙权是不是没脑子啊?张昭这种货色也给他那么高的地位,看来东吴也不过如此,怪不得所有人都吵不过一个诸葛

托孤大臣张昭既没有被杀也并没有得到重用

帝王死的时候,因为继位者年幼,往往会让一些信得过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这个继位者,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

此人本是东吴文官之首,辅佐两主建立政权,子女后代却都下场凄凉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认为东吴名臣张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投降派”。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昭对于江东政权的发展,可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只是小说作者罗贯

三国时期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当不上丞相?

...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照也就成了唯一。和平时期,这托孤大臣或者是因为皇帝长大嫌他们碍手碍脚而被废黜,或者...

三国时期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当不上丞相?

...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照也就成了唯一。和平时期,这托孤大臣或者是因为皇帝长大嫌他们碍手碍脚而被废黜,或者...

此人比肩周瑜,令诸葛亮佩服,若非此人,东吴至少提前50年灭亡

乱世三国时期,曹操以绝对的优势占领了北方地区,孙权则靠着哥哥孙策打下的基业,立足于江东之地,刘备则拥有川蜀之地。论人才方面,曹操先后有郭嘉、荀彧及司马懿(未被重用)等人出谋划策,刘备账下有诸葛亮、庞统

但为何始终不肯拜他为丞相 孙权十分敬重张昭

公元200年,孙策终于平定了江东,为东吴立国奠定了基业,却不幸遭遇刺客重创。临终前,他把弟弟孙权托付给长史张昭辅佐。张昭不负重托,果然扶持孙氏政权实现平稳过渡。起初,孙权拟设丞相一职,大家以为非张昭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