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17岁小战士活捉印军少校 1962年中印战争
Posted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解放军17岁小战士活捉印军少校 1962年中印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解放军17岁小战士活捉印军少校 1962年中印战争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2年爆发,50年后,参加过这场战争并荣立三等功的老兵周安国,向我们讲述他的战地往事
重庆崽儿周安国,17岁活捉印军少校
“我们九连还有两个,名字我都凑不拢了:曾昭贵、梁坤模、唐敬民、文新荣、王长青、庞贤文、黄应忠,都是我们16中的崽儿,分到5、7、8、9连、炮二连、炮三连、机三连、机二连、通讯连。”坐在江北温馨家园小区家中,周安国和我坐在二楼家里的屋顶花园,扳着手指头,数着1962年在江北16中跟他一起入伍的一个个同学的名字。当年部队发的军功章和几本纪念册,摊开在玻璃茶几上。这些50年前的军功纪念品,有一枚据说是铜质含金的三等军功章十分精致,这就是他活捉一个印军少校所获的奖励。
参军
参军前,周安国家住江北刘家台,在家里六兄妹中排行老二。1962年,17岁的周安国在江北城16中读书,已经高三,准备高考。高考前要做例行体检。这时,部队接兵的几个少尉就来看学生的档案,排除家里有“杀关管斗”(当时公安术语,指有人被枪毙、关押、管制、批斗的家庭)的人,身体健康,简单政审后,就可以当兵。
7月一个下午头节课后,政治老师、班主任黄正惠对大家说:“下面念到名字的同学,你们应征入伍了,不参加高考了”,她说完,就把半张A4纸大小的白纸片放在被点名的同学桌上,上面写着这个同学的名字,这就是入伍通知书,事先也没人问他们愿不愿意。
整个年级5个班,接近200人,去了十几个人。“当时我们没有书包,把几本书一夹,就回家了。晚上父母下班回来,我说我要去当兵了,父母说,去就去嘛。过两天,在江北东方红饭店集中,发军装、挎包、毛巾、鞋袜。说个老实话,当时大家都穿得很差,部队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比老百姓好些。班上的男同学女同学还来送我们,说一些鼓励的话。在东方红饭店住了两天,卡车把我们拉到菜园坝,有一千多新兵,市中区、大渡口、江北的都有,我们坐闷罐车,三天两夜,到了青海西宁”。
农场
部队驻地在西宁城郊飞机场边的罗家湾,周安国直接分到55师165团8连,一去就干农活。当时青海地方政府办的江西沟农场办不下去,就交给部队来办。部队一接手,农场就办好了。“最先,当兵依然吃不饱,虽然口粮定量45斤,但劳动和训练量大,每顿饭两个馒头,有时是面条,吃了不够,不能添。1963、64年初,全国好转,部队馒头管够,肉也多了,一周吃过两三回,菜里面夹一点肉,叫肉菜。”
到农场后,就不断传来中印边境战事消息。“在农场边的公路上,我们看见大量军车拖着各种火炮向西开去,就纷纷议论,可能要打仗了。1962年10月3日傍晚,连队一收工就接到命令,准备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周安国就放下锄头扛起了枪。
集结
周安国还没有摸过枪,就要上战场了。部队把他们拉到一个山谷边,每人打了三发子弹,算是开了荤。当时他们打的1953式步骑枪,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1960年停产。“53式5发子弹,拉一下,打一颗。我们打完仗回来才换的63式半自动步枪,当时是好枪,一个子弹夹10发子弹压下去,咚咚咚咚打完,不用拉一下打一下。现在看电视上部队的枪,63式也淘汰了。”
周安国他们乘汽车出发,途经唐古拉山、拉萨、山南地区。“在错那,我们就看到印军俘虏,还听说俘虏了一名准将达尔维,我们非常兴奋,知道离前线不远了。当时第一阶段作战已经结束,我们是参加第二阶段西山口至邦迪拉战役的。”
部队通过麦克马洪线进入喜马拉雅山区。(1962年)10月14号深夜在棒山口集结,天亮后行军进驻刚从印军手中夺回的西藏重镇达旺。“我们行军时,皮大衣都不穿,脱下来堆在达旺河边。行军时,能轻点就轻点,牙刷都嫌重,都要扔。步兵苦啊,枪、150发子弹、三天干粮、手榴弹4个、每个班还有一个TNT炸药包5公斤、一根爆破筒5.5公斤,还有十字镐、洋锹,大家轮流扛,还要帮炮兵背炮弹。”一路上,和部队并肩前行的,是一队队背着军需品支前的藏族和门巴族同胞。
地图上划的麦克马洪线,在地上就是一个山沟,有中国的边防哨所,“我们晚上过线的时候,一个战友说,这就是麦克马洪线,这根线是一个名叫麦克马洪的英国佬,上个世纪40年代随便在地图上画的。其实中印之间从来没有划过分界线,只是有一根传统习惯线,历史上彼此遵守。但1950年代以来,印度方面不断越过传统习惯线蚕食我们,所以我们打整个中印自卫反击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回传统习惯线。”
激战
周安国他们目标明确:“西山口是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口,第一战役,我们越过麦克马洪线到达旺;第二战役,我们从西山口到邦迪拉,邦迪拉南边一点点,就是传统习惯线,打完我们就撤回来了。”
连长、指导员对隐蔽在树林里的全连宣布奖惩制度:凡击毙或捉获敌少校军官一名,立三等功一次。“晚上,连长叫我和另外几个其它连队的战友一起去向一个翻译学习印度语,我马上就背熟了:"哈梯牙尔敲劳那喝印马连该",这是"缴枪不杀";"该低拥拨尔哈马离埋哈尔巴逆”,这是"我们宽待俘虏"!”。
达旺河边的西山口,海拔四千多米,左右山峰白雪覆盖,极为壮观。18日8点30分,西山口攻坚战终于打响。持续炮击40分钟后,周安国所在的55师165团担任正面攻坚。“我们班是连队的尖刀班,班长、我、还有一个新兵,都是尖兵冲在最前面。直到下午六七点钟,红旗插上西山口,俘虏成群押下来,残余的印军,只好向深山老林四处流窜逃命。”
各连队进入清剿,周安国想不到的是,他现炒现卖的印度语“缴枪不杀”、“我们宽待俘虏”,这下派上了用场。
活捉
“隐藏,坡下有敌人!”11月20日傍晚,清剿路上,排长指着坡下湖边一个移动目标对尖刀班长熊宗庆说。熊宗庆一挥手:“周安国,跟我来!”周安国马上跟着班长滑下山,看清模糊的移动目标,原来是一个印度兵打水后回一个山洞。他们悄悄跟进,班长、周安国和另一个尖兵马上对洞口形成包围之势,接着,周安国听见班长的枪响了。
“班长开打,我也端起枪向洞口射击。打着打着,我听见班长说,周安国,你不打了,喊起,喊起!我一听,马上就朝洞口一阵猛喊:"哈梯牙尔敲劳那喝印马连该",这是"缴枪不杀"。喊了一阵,里面没有动静,我还要想,龟儿别个听不听得懂哟!”周安国正犹豫间,只见一个敌人缩头躬腰走出来,把一支自动枪放地上,脸上惊慌,接着,从他后面走出四人,举着手抱着头。
“我冲上去把印度兵的自动枪捡起来背上,用刺刀抵在一个胖家伙的腰部,打手势叫他们跟我走。这时,班里的战友华跃成和几个班长也冲了过来,当场从胖家伙身上搜出一支手枪、一副望远镜和一张地图,又在洞里搜出一支自动枪和一堆手榴弹。为了体现我军的政策,我们拿出香烟和饼干给俘虏们,又给他们一人一床毛毯。”
后来,翻译上来一问才晓得,其中那个胖子是少校军官,另外两个带着手表,都是班长,又不胖又没戴表的两个,都是兵。战后,周安国因此荣立三等功一次。那时,周安国才17岁。
牺牲
1962年11月,仗打完了。周安国的部队班师回营,地方上要迎接英雄。“我们打仗两月,不梳头,不洗澡,个个身上破衣烂衫,看上去都像叫花子,哪像打胜仗的样子,所以首长命令我们天黑了才穿过西宁回到驻地,回营休整三天后,新衣服一换,再搞军民联欢。”
周安国望着花园里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说:“我们前面1、2营牺牲了很多人,我们是三营,要好一点。牺牲的战友我们都用印度毛毯裹好。”
一连、二连两个连长,三连一个指导员,都牺牲了。“过去都是干部冲在前面,我们连长是解放前拉壮丁拉去的国民党兵,后来起义加入我军,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老子冲到哪里,你就冲到哪里!"
班长是军中之母,周安国至今怀念他的老班长。“我全靠班长,陕西安康的熊宗庆,是参加过西藏平叛的老兵,行军时,他对我说,"爆破筒我帮你扛,但背包你要自己背哟",有点老八路的味道。他对兵好,可惜没文化,只上过两三年小学,认得到几个字,64年宣布当排长,但没文化,当了几个月,还是没有当下来。班长打仗勇敢得要死,党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
退伍后,周安国回重庆进江北猫儿石重庆造纸厂任保卫科干事。当年那个17岁活捉印度少校的重庆崽儿周安国,今年68岁。这两天,周安国都在收看云南卫视的上、下集纪录片《中国印度1962》。整整50年后,这位当年的小兵,才通过电视看到了当时自己的最高指挥官我军前线指挥部政委、90岁的阴法唐老将军,很亲切,很兴奋。
听着刚放学回家的孙女在钢琴上练琴的声音,这位老兵说道:“我们这个仗打得很漂亮,漂亮在哪里呢?我们没有一个遭俘虏。跟我一批去的重庆兵,有伤的,但没有牺牲的。”
相关参考
1.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发生了几次战争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
印度如何看待1962年中印战争的惨败?答案或出乎大家意料 中印边境“对峙”持续一个月,双方在实地和外交层面的隔空对战不断升级。对于印度防长那句“印度早已不是196
1962年中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发生了一场战争,中国称之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其为瓦弄之战。事情起因是中国解放军在进入西藏之后,和印度领土接壤所产生的一系列领土纠纷的问题,在双方会谈破裂之后,中
把印军赶回传统分界线之外——中印边界冲突在杜鹃花环抱着的一间小茅屋里,印度“红鹰师”师长普拉沙德正向面容憔悴的军区司令官森汇报中印边界冲突的新情况。森“挣扎着坐起来”,印军全面溃散“对他的震动太大,他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之后,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呼吁:“中印两国政府都应该以中印十一亿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共同利益为重,以亚洲和平和亚非团结的利益为重,竭尽一
1.中国和印度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战争中印战争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一、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1911年,
1962年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声明,印度将驱逐所有其声称的领土上的中国人。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视其为向新生不久的中国宣战,没有经过任何战争洗礼的印度前线官兵在那年的被命令向有着丰富战争经
1962年10月至11月间,中国和印度之间因边界问题展开了一场军事较量。最终,以中国的绝对胜利而告终。但是,中国政府没有就此收复失地,而是选择了主动停火和撤军。几十年来,关于中国政府当时的选择有种种猜
国民党所有军官名单,解放战争时期 四川国民党 校级军官 所有名单
解放战争时期四川国民党校级军官所有名单.淞沪会战姓名军衔职务殉国时间和地点军事教育邓洸中校88师264旅参谋主任37.8.13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刘宏深少校88师?营长37.8.17上海虬江路吴垂昆少校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近五十年来总共发生了三次边境冲突,其中一以1962年的中印战争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规模最大。然而,这两场战争的结局和影响却是完全不一样的。60年代初期的对印反击自卫战,我国取得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