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 先剪两翼剿抚兼施的清平三藩之战
Posted
篇首语: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战争 先剪两翼剿抚兼施的清平三藩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战争 先剪两翼剿抚兼施的清平三藩之战
先剪两翼剿抚兼施的清平三藩之战清初,朝廷采取“以汉制汉”政策,先后晋封明降将尚可喜为平南王,耿精忠为靖南王,吴三桂为平西王,分镇广东、福建、云南,并称三藩。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三藩势力日益强大,渐成割据之势,与朝廷矛盾日益尖锐。其中尤以吴三桂势力最强。
康熙帝早有撤藩之意,遂乘尚可喜告老还辽、留子驻藩之请,于十二年(1673年)三月下令尽撤尚藩兵丁回籍,引发了撤藩之事。耿、吴急谋对策,遂于七月上旬假意请求撤藩,进行试探。康熙帝深知,吴三桂蓄谋已久,撤与不撤他都要反,遂先发制人,于八月下令撤藩。十一月,吴三桂首先发动叛乱,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其旧部及过去降清的明朝文臣武将和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纷纷响应。吴军连占贵州、四川、湖南等省,耿精忠、陕西提督王辅臣、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亦先后举兵,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康熙帝面对危局,力排议和主张,决心以武力为后盾,剿抚兼施,分化瓦解,平定叛乱。他派重兵坚守长江沿线要地及江西南昌、赣州等重镇;选拔重用汉将;划浙、赣与陕、首为东、西两条战线,分而制之,断其联系。初战,清军连连受挫,处处被动,经过部署调整,始才转为主动。在西线,清廷针对王辅臣摇摆不定,一面派兵讨伐,收复兰州、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一面反复致书劝其反戈。 十五年二月, 清廷又命图海率军赴陕。 五月,清军以红衣大炮大败王辅臣部于平凉(今属甘肃)城北虎山墩,进图平凉,断其粮道。六月。王辅臣被迫归降,清廷立即恢复其官职,并授予靖寇将军。此举动摇了其他叛将,使西线叛军逐渐瓦解。
在东线,清延根据耿精忠进犯江西、浙江,吴三桂在湖南策应的情况,先派岳乐、喇布率军攻取江西萍乡、吉安等要地,阻断吴、耿两军会合;命杰书率军攻浙江,收复金华、江山,继破仙霞关,直逼抚州。十月,耿精忠被迫出降。尚之信见耿精忠降清,在清廷招抚下,派人向喇布投降。十七年,广西叛军亦归附。吴三桂势单力孤,处境不妙,但仍坚守湖南基地,为鼓舞士气,于十七年三月初一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立国号周。
八月,吴三桂突然病亡,其孙吴世蟠继位,退往贵阳。十八年正月,清将察尼率军乘机攻取岳州。岳乐从江西入湖南,收复长沙。喇布率军攻取衡州。同时,清将傅宏烈在广东援军的配合下收复桂林。陕甘清军分两路南下:一路克汉中、重庆 ;一路克成都。十九年十月,吴世播从贵阳再逃昆明,清军挺进云南。二十年十月,清军破昆明,吴世潘兵败自杀,余部降,三藩之乱平。
相关参考
先剪羽翼后捣腹心明军灭元之战 元末,元王朝在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已经四分五裂。朱元璋在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政权后,占据了长江中下游
左宗棠作者:谭洪安“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光绪五年(1879年),前浙江巡抚杨昌睿应湖南老乡兼老朋友陕甘总督左宗棠之邀,“帮办甘肃新疆事宜”。进入陕甘境内时
维护国家统一的清平大、小和卓之战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征服了新疆回部(清代对新疆南部维吾尔族聚居区的通称)
清平四川土司叛乱的大、小金川之战 大、小金川(今四川金川县、小金县)位于大渡河上游,山高水险,为藏族聚居地。乾隆年间,大金川土司莎
1900年6月,是义和团运动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此之前,清政府对义和团一直采取剿抚兼施的政策,在此之后,招抚局面正式形成,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时期。由于己亥建储的失败,慈禧太后对英、日等列强表示强烈
三藩之乱八旗军战斗力,已经没有像清军入关时那样强悍了。三藩之乱,清军的主要兵员,以汉人为主。三藩之乱发生在1673年,而清军入关在1644年,清军结束明朝战争大概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等到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八旗军战斗力,已经没有像清军入关时那样强悍了。三藩之乱,清军的主要兵员,以汉人为主。三藩之乱发生在1673年,而清军入关在1644年,清军结束明朝战争大概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等到三藩之乱
平定三藩之乱 在统一国家里叛乱,终究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势力的 养成,是清廷
城濮之战是晋国与楚国为了争夺在中原的霸主地位而爆发的战争,晋军利用楚军左右两翼兵力薄弱的特点,采取了先击左右侧,再攻打中军的策略,楚军不堪一击,溃败而逃。 城濮之战双方兵力 楚方:四万二千余人
恃勇轻敌遭败的鞍之战 ?之战后,晋国霸业衰落。景公继位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愤图强,想争取与楚国通好的齐国背楚从晋,但齐顷公见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