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对回民“剿抚兼施”

Posted 左宗棠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左宗棠对回民“剿抚兼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左宗棠对回民“剿抚兼施”

左宗棠 作者:谭洪安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光绪五年(1879年),前浙江巡抚杨昌睿应湖南老乡兼老朋友陕甘总督左宗棠之邀,“帮办甘肃新疆事宜”。进入陕甘境内时,见沿途遍植杨柳,生机盎然,他即兴赋诗一首,借吟咏“左公柳”,赞颂左宗棠西征的卓著功勋。 当时左宗棠指挥六七万精锐人马(以刘锦棠统率的老湘军为主力),经过一年多鏖战(1876年夏至1878年初),刚刚从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武装手中夺回了天山南北大部。这位年近古稀且身体欠佳的老帅,还准备抬棺亲自带兵出嘉峪关,与盘踞伊犁地区的沙俄决一雌雄,他的个人声望及人生事业由此达到巅峰。 收复新疆之役,历来公认是左宗棠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无论后来史家的“阶级立场”如何,对此均无异议。但左氏西征的前半段,即平定陕甘回民暴动(旧称回乱,后称回民起义),却是左宗棠一生中争议最大之处,百余年来,功过难辨,即使在国内学术界,也一直是个敏感话题。 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专家杨东梁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他到西安参加一次陕甘回民起义学术研讨会,因提出要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具体分析回民起义的肇因及演变,全面看待左宗棠“镇压起义”过程中的表现,而遇到极大的压力。 这位致力研究左宗棠生平的资深学者说,直到今天,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首先,回民暴动发生的大背景,是清朝统治者,特别是地方官员,在回汉杂居的陕甘地区长期推行“护汉抑回”的错误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暴动的直接诱因,则是由回汉民众之间因激烈经济摩擦引发的大规模械斗。 原来,回民多以畜牧业为生,汉人则以耕作为主,回民大量放养的牛羊,常常吃掉汉族农民地里的青苗,双方因各自的生存需要,矛盾难以调和。而拥有牛羊或土地最多的,通常都是回汉双方各自的上层人物,大量下层民众在他们鼓动下,互相敌视,由规模较小的乡村械斗,终至两军对垒的血腥战争。适逢太平天国及捻军兴起,清廷倾注全力围剿,根本无暇西顾,陕甘局面遂一发不可收拾。 与太平天国运动欲取清朝而代之的宏大抱负(他们有没有相应的能力是另一回事)不同,陕甘回民暴动并没有很明确的政治目标,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求生存”,因汉族地主组织的团练背靠官府,自然在争战中占有一定优势,但这也激发回民武装拼死对抗。 史料记载,明清以来,陕西商帮曾经富甲天下,但经过持续多年的回汉仇杀,以及官军与暴动队伍的拉锯战后,很多富庶地区变成赤地千里,陕西商帮自此一蹶不振。 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一起剿灭太平天国及捻军而名声大振的左宗棠,于同治七年(1868年)秋天受命西征。左宗棠最为人诟病的,一是1871年初围攻金积堡之役获胜后,因担心“暂若从宽,必滋后患”,让部下刘锦棠借故杀害马化龙父子及其部众1800余人,并将堡内一万多老弱妇孺驱至异地安插;二是两年后苦战攻陷肃州(今酒泉)时,又杀害“四大马”之一的马文禄及其1500余义军骨干,并听任官军入城屠杀回民数千人。 左宗棠事后对杀降一事似有悔意,纵观其整个征战生涯,他亦非嗜杀之人,但事实俱在,即使是后人有意“挺左”,也无从袒护。 不过,客观地说,左宗棠处理棘手的汉回民族矛盾时,能落实“剿抚兼施”政策,一手硬一手软,还是胜于在他之前督治陕甘的清朝大吏的。他曾反复说过,“从前汉回仇杀,其曲不尽在回”,“陕回之祸,由于汉回构怨已久,起衅之故,实由汉民”,并严厉斥责陕西汉族士绅“尽杀”回民的煽动之辞。 后来由回族文人整理的口述资料《陕甘劫余录》中,有受访回民亲口说“左宫保的章程,一劈两半”。大意是左宗棠处理善后时,对待回汉百姓,能够一碗水端平,用现代标准衡量,他的政策观念还是比较强的。 而从当年国家的大局来看,得到沙俄及英国势力支持的阿古柏势力已侵入新疆多时,西北危殆,假如陕甘乱局持续,大军无法出关,又怎能驱逐虎狼之敌、收复大片失地呢?王震将军谈及左宗棠功业时所说的“评价历史人物,账不要算得太细,搞得太繁琐,有些事可以求大同,存小异”,其言外之意,大概就在于此吧。

相关参考

刘锦棠镇压回民起义的缘由

...的镇压,并且立下功勋。后来由于其特有的军事才能,被左宗棠看中,担任湘军各部,担任收复新疆的主力。但是刘锦棠镇压回民起义是在参加完战争之后便被朝廷派去的。左宗棠作为西北行军主帅,其中镇压回民起义只是消灭...

被放后却不守信用再反明朝 李自成曾被明朝俘虏

...军作战,自发性、盲目性强。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

左宗棠电视剧,《左宗棠》与《大将西征》是一部连续剧么

《左宗棠》与《大将西征》是一部连续剧么?不是。1988年,《大将西征》因剧本中把领导陕西回民起义的领袖白彦虎描写成“民族叛徒”,引起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不满被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等部门的调查处理,。

同治年间山西回民叛乱中,将领董福祥做了些什么

同治回乱董福祥相信大家对同治回乱都有一定的了解。它又称陕西回民叛乱,是发生于1862年至1873年间的回民暴动事件。此次事件主要发生在陕西和甘肃两省。这场动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陕西和甘肃的民族分布。在

对于回民来说可不可以抽烟喝酒

回族禁烟酒习俗回族不喝酒,在家里也不备酒具,家里来客人一律不摆酒,有时为了接待客人,在参加宴会时,别人敬酒和碰杯时,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饮料代替。有些回族本身就不愿意和饮酒者同桌聚餐。回族对酒不

历史的记忆47:(虎夫耶派系分支:自主还是合作

1870年代,左宗棠大军陆续收复的河州、西宁、肃州等地及其周边的回民、东乡回、撒拉回等伊教群众基本奉行伊斯兰教虎夫耶教派。该教派具有宗教神权和封建等级管理制度相结合的门宦特色管理体系,故称虎夫耶门宦。

金积堡之战的过程与结果是怎样的?

金积堡之战起因金积堡之战是发生在清同治八年到十年之间,也就是1869年到1871年之间,陕甘回族叛乱军在金积堡地区对抗清军的一次著名的战斗。这也是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暴乱过程中重大的转折性战役。那么金积

英勇善战的冀鲁边、渤海回民支队

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后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是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华北东南鲁北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日伪军展开了英勇斗争,立下了不朽战功,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史上,谱

為啥回民不吃豬肉,追溯起點,終於發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為啥回民不吃豬肉,追溯起點,終於發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江蘇省揚州市境內,唯一一個少數民族鄉鎮,菱塘回族鄉。這裡生活著一部分回民,他們的飲食習慣有一個特色不吃豬肉。有幾次旅遊的經歷還是印象深刻的,

因对清廷不满 左宗棠曾想造反

长时间控制军权和地方大权的湘淮大将,诡秘地谋取皇帝之位,既鲜为人知又颇令人费解。而湘淮大将左宗棠虽然未有谋位的大举,却实有“问鼎”的隐情。清廷上层为互谋皇位而生死拼杀,可以说是常有之事。而长期控制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