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顶替报考黄埔军校,结果他和原主都考中,最后场面尴尬了

Posted 学校

篇首语: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顶替报考黄埔军校,结果他和原主都考中,最后场面尴尬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顶替报考黄埔军校,结果他和原主都考中,最后场面尴尬了

在提到黄埔军校的时候,我想很多人应该是将其视为神话一般的存在,可以说他整个的历史意义已经不是为提供发展军事人才,在这里对于一个人的培养几乎是全方面的,当然从这里也是走出了很多传奇的领导者,这就和历史上的西点军校一样,他们不是军队的训练营,可能对于每一个人的培养都是相当严格的,当然要想考入这样的学校也是相当困难的,其中是有很多严格的关卡出现,最后能够脱颖而出才能够入学,可是这意外总是无处不在。 故事的主人公是出身在湖南石门县一个农民家庭的郑洞国,虽说是农民出身,但是家中对于他还是选择比较好的教方式,在6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他们认为也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他就和自己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宣传,可以说之前所有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开始发挥了作用,此时他们是想着能够用自己的一点力气为祖国做贡献。而在1921年的时候,此时的郑洞国已经是十八岁了,于是他就想着是能够在陆军讲武堂学习。 但可惜的是此时的讲武堂是由于赵恒惕的失败已经是停止了招生,此时的他只能是回到了石门中学继续读书,之后在乡下还教了一段时间的小学。1924的时候黄埔军校创立,当听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他立刻就找到了王尔琢商议,但此时自己的好朋友已经离开,于是他想着赶紧去考试,当时在他来到广州的时候,也是找到了王尔琢,可是此时军校报名时间已过,但是幸运降临了,此时他的一个同乡叫做黄鳌,由于担心考不上就报了两次名,于是在他的建议之下,郑洞国就顶替黄鳌的名字去报考。 要说巧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生的,最后竟然是考上了,但是意外的是黄鳌也考上了,要说这两个人同时考上,虽说是可以重名,但也是有一定的危险的,要说在军训代点名的时候,两个人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这件事情在他的心中也是一直过不去,最后他终于是向学校坦白了,但是学校并没有开除他,继续将其留在了这里学习,当然将他的原名也恢复了过来,从这里我们也是能够看到当初整个的学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像他这样的人才自然是难得的,之后他也是没有辜负学校的培养,在战场之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相关参考

逃出南京 抗战老兵刘保罗

【老兵档案】姓名:刘保罗籍贯:南京出生:1917年事迹:报考黄埔军校,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70年前,在南京沦陷前夜,他和家人乘坐难民船从南京逃出,为了抗击日寇,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对日作

逃出南京 抗战老兵刘保罗

...档案】姓名:刘保罗籍贯:南京出生:1917年事迹:报考黄埔军校,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70年前,在南京沦陷前夜,他和家人乘坐难民船从南京逃出,为了抗击日寇,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对日作战后,他作为机...

黄埔军校报考趣闻

  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从1924年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开办了23期,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将领。   一、胡宗

皇后要寻弟弟,又怕人冒名顶替,此人说一段话,让皇后抱头痛哭

在中国古代,诞生过许多出身低微的皇帝,但一般都是开国皇帝。如果论到出身低微的皇后,那就更多了。也许一个贫家女,一个歌女,因为机缘巧合,就能够母仪天下。汉朝的第三位皇后窦皇后便是如此,她的出身就相当普通

历史人物 此人挑战张飞暗算诸葛亮,最后被赵云杀死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邢道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三国演义当中出现了许多经典的战斗场面,正是由于这些战斗场面比较的特殊,所以也衍生出一些成语,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将计就计这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

南宋与蒙古的崖山之战崖山之战是1279年,南宋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广东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兴亡,也是宋元之间最后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

历史秘闻 结果又考中探花

探花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三名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为“三鼎甲”,如鼎之三足。探花虽比不上状元、榜眼,但若能考中亦是很高的荣誉。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一个人先后两次考中探花。这个人就是北宋名臣

历史人物 杜聿明有什么作为?他最后是什么结果?

杜聿明有什么作为?他最后是什么结果?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坚决抗日,抵抗侵略者的侵略,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共产党交战,那

此人被嘲笑却不反驳,考中状元后写下一首诗,14字道出人生真谛

曾鹤龄是江西泰和人,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状元。说起曾鹤龄考取状元的经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曾鹤龄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永乐三年(1405年),23岁的曾鹤龄与兄长曾椿龄一起参加乡试,兄弟二人

历史人物 此人嚣张霸道无视皇权,结果却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提起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会认为那是大唐王朝永远的伤痛。事实是,唐代从鼎盛时期的贞观之治,到最后狼烟四起的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