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悲壮的秦赵长平之战

Posted 国君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使人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悲壮的秦赵长平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悲壮的秦赵长平之战

作者:朱新渝(欣雨)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发生了一场悲壮惨烈的战略决战。这时,正处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经历了很长时期的春秋各国相互征伐兼并,此时泱泱中华大地上仅剩下了齐楚燕魏韩赵秦七国,是为战国七雄。 以前长期偏居西北一隅的秦国自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启用商鞅实施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建郡县,举人才,严刑法,大力奖励耕织和军功,经过举国上下百余年来的锐意变革图强,从前不被人看好的西秦已幡然崛起,国力大强。 其不断地西出东进,先后击败了妄图称霸中原的魏齐等国和曾经赫赫不可一世的楚国。纠纠老秦,已经堂之皇之地挺身扬威天下,俨然形成了一股滚滚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而此时的六国当中,也只剩下地处河北山西一带的赵国,尚有一些实力和强秦一争高下了,因此,秦赵两国间不可避免的当有一战! (一)赵国:上党郡争起祸端 其时,秦国在位国君为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他是秦孝公之孙,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 公元前307年,孔武有力的秦武王嬴荡在朝见东周天子期间,恃力与人斗勇比赛举鼎不支受伤而亡,时年二十三岁。嬴荡膝下无子,遂传位于同父异母弟嬴稷。嬴稷之母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杰出古代女政治家秦宣太后芈月(芈八子)。 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终年七十五岁。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同时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他是秦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颇有作为的一位君王,在位期间文以范睢为相,武以白起为帅,励精图治,实行「 ”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打击削弱六国,使秦国逐渐走向强大,为以后其重孙子秦始皇最终横扫六合,一统中华天下奠定了胜利之基础。 作为秦赵长平之战的导火索,这里还不得不先提提所谓上党郡之争。当时的上党郡,位于今冀豫晋三省交界的山西长治周边,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便有望得中原之说。 战国时期,上党郡本属于韩国所有。为了夺取这块战略要地,秦国接连三年大军攻打韩国,攻城掠地,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横亘于韩赵之间的一块飞地。公元前262年,韩桓惠王无奈之下只好向秦国屈服,答应将上党郡全部十七城割让于秦。 不料,上党郡太守冯亭及其军民却不愿入秦,于是冯亭来到赵都邯郸,向赵国国君赵孝成王陈说愿将上党郡献与赵国,意图靠赵国之力抗击强秦。 在接不接受上党郡归顺这件事上,赵国朝廷内部分成了鲜明的两派意见。平阳君赵豹(赵孝成王之叔)便指出冯亭此作是嫁祸给赵国,因为秦国为得到上党,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却白白让赵国得利,秦国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因此赵国不应当接受上党,「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而号称「 ”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孝成王的另一叔父平原君赵胜,却力主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即使举百万大军之力攻打,也不一定会轻易得到上党,现在却不费一枪一卒便可获得,岂有不收之理! 平原君曾三次担任赵国的相国,「 ”战国四公子”的名号如雷贯耳,远近皆知。他的意见赵王更为看重,又暗合了赵孝成王检便宜的心理。于是赵孝成王决定接收上党郡,封冯亭为华阳君继续担任上党郡太守,由平原君赵胜率兵五万接收了上党郡。 这样一来,秦赵两国间不可避免的结怨交恶,战争一触即发。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派左庶长王龁(he)率军攻占上党。接着向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的赵军进攻。 赵孝成王令老将廉颇率军迎击。在初战失利之后,廉颇采用了构建营垒,坚壁不出以对抗强大的秦军进攻,从农历四月至七月,双方一直在长平相持不下。 但是,巨大的战争消耗对于秦赵两国都是沉重的负担,两国的国君都极想结束这种旷日持久的战争僵局。 (平原君赵胜) (二)秦国:累累白骨埋长平 此时,秦相范睢使用了一系列的计策。他一方面利用赵王遣使议和的机会,大肆散布秦赵已经议和的消息,使得其它五国不发兵援赵,以孤立赵国。另一方面派遣奸细到赵国国都,重金贿赂,散布什么秦军根本不害怕廉颇,秦军只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马服君赵奢为赵国名将,他生前曾几次率领赵军击破秦军,在赵秦两军中都声望甚高。其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平时喜谈兵论学,有时甚至连父亲都要甘拜下风。 赵王果然中计,连夜召见赵括,询问破秦妙计。赵括空有一腔爱国热血,他夸夸其谈:秦军主帅若是武安君白起,他尚有所忌惮,现在只是王龁,破秦只是早晚之事。 于是赵孝成王决定换下廉颇,任用赵括为赵军主帅,并增兵二十万交付赵括,期望其一举大胜。 (廉颇) 知子莫若父,赵括的母亲得知后连忙求见赵王,向赵王秉报马服君赵奢生前的意见:赵括纸上谈兵,不堪大用。请求赵孝成王收回成命。 但赵王主意已决,命赵括连夜赶赴长平,接替廉颇出任赵军主帅。 几乎同时,秦昭襄王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到长平,任上将军秦军主帅,王龁副之,并增兵二十万至前线,同时严令三军上下不得走漏丝毫风声。 且说新任赵军主帅赵括连夜赶至长平升帐号令,此刻他尚不知秦军也已换帅。但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急于建功立业,遂一改廉颇坚守拒敌的保守策略,以攻为守,下令赵军全线出击进攻秦军。 经验老道的秦军主帅白起不虚战神的称号,一到前线便乘夜色掩护侦查地形,了然于胸,遂将计就计,利用赵括急于求胜的心理,下令秦军诈败,诱惑赵军深入。说时迟那时快,只待赵军一进入到伏击圈,秦军迅速戴断了赵军粮道,将孤军深入的赵军团团围住,似铁桶一般插翅难逃。 (赵括) 待到赵括醒悟过来已为时过晚,追悔莫及。这时赵军后路已被秦军截断,四面包围中一粒粮草都送不上来,几十万人马日日要吃要喝。 一日,二日,五日,十日......,秦军重围始终不减,每日战场喊话促赵军投降。 至农历九月,赵军前后被困已四十六日不得食,伤病人数益增。先还不得已宰杀战马以充饥,直到最后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后来甚至竟发生了人食人的人间惨剧!士兵们饥肠辘辘,头昏眼花,饿得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哪里还有昔日叱咜风云的半点儿战斗力! 其间赵括曾组织赵军五次奋力突围而不成,在第五次突围中连主帅赵括都血染沙场英勇捐躯!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被围后第四十六日,走投无路的赵军残部四十万人见解围无望,饥饿交迫,只得举起白旗向秦军投降。 (白起) 如何处置这四十万赵国降卒,成为了白起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放他们回赵,无异于纵虎归山!不放,秦军自身粮食尚且供应紧张,又哪儿有这么多粮食养活他们?` 白起苦思无策,最后竟狼心下令坑杀了这四十万降卒,只留下年纪尚幼的二百四十名士兵回去报信。 「 ”一将成名万骨枯,”此刻长平山谷月黑无光,阴风惨惨,鸣呼!可怜四十万生灵,竟一日同死,真真是惨绝人寰! (三)白起:悠悠明月挑心愁 这一场史上悲壮惨烈的血腥大战,最后以赵军损失四十五万人,秦军死伤二十万人结束。赵国大败,秦国惨胜。赵国从此失起了和秦国抗衡的实力,秦国加速了统一中国的步伐。 却说被白起放回赵国去报信的二百四十名年幼赵军士兵,逃回国后泣血哭诉了长平惨事,顿时赵国朝野上下直至普通百姓家,哀恸之声此起佊伏,不绝于耳。原来赵国男丁已经征兵至十四岁,几乎家家都有人在长平遇难。 长平战后白起回到咸阳,也是终日闷闷不乐,始终放不下坑杀降卒之阴影。他的妻子本是赵国人,对于母国遭此大难,更是悲悲戚戚,以泪洗面。加之白起素来与范睢不和,言语龌龊,更加感觉心灰意冷,遂托病在家。 后来秦昭裹王几度想令他出征,他也未从令。时间长了,秦昭襄王对白起渐有猜疑不满,范睢更进谗言:「 ”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 这样过了三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秦昭襄王五十年),秦王终于遣使者赐剑白起自刎。可怜一代名将,终也落个仰天长叹,怆然赴死! (四)赵括:纸上谈兵堪何能? 历史上关于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的原因,何人因负其责,人们议论纷纷,评述甚多。 其中最主要的一家观点便是后来汉武帝时期太史公司马迁在《史纪》中所述:认为主要是平原君赵胜听信了上党郡太守冯亭之「 ”斜说”,利令智昏,不识大体,一再怂恿侄子赵孝成王获取了不该得利的上党郡所致。作为赵军主帅的赵括不谙敌情,错误决策,对战争失败肯定应承担重要的责任。但赵括最后一直坚持杀敌,直至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和白起一样,他们都是历史所造就的英雄悲剧人物。 作为赵国国君的赵孝成王,似乎应当为赵国的这场惨败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作为一国之君的赵王,对自已国家的政局发展,有着极大的掌控能力,要清醒地认清形势发展,因势利导,作出对国家有利的决策判断。 赵孝成王最开始没有接受平阳君赵豹的正确意见,贪图眼前利益接受了上党郡的归属。战争开始后,由于赵国的综合国力大大不如秦国,无法承受长期战争对国家供给保障能力的考验和压力,因此急于解脱。 但他一方面没有正确及时地开展对其它五国的合纵抗秦外交,以争取五国的支持,抒解赵国只能凭一国之力单独对抗强秦的局面。 另一方面又盲目地听信了仅仅纸上谈兵的赵括的一番慷慨热血之说,便匆忙作出了临阵换帅并以攻为守的战略决策,以致酿成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大败。 其实,当时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明了,即使赵国没有长平惨败,也改变不了秦国最终吞并六国,天下一统的历史进程。 公元前247年,长平之战后十三年,秦王政即位。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十年时间,先后灭了韩魏燕赵楚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秦朝,秦王政为始皇帝称秦始皇。 (白起) 长平之战后一千七百多年,明朝嘉靖进士王世贞(1526~1590年)路经长平,凭吊长平古战场遗址,追思当年那场生死大战,不禁浮想联翩,作有歌行诗《过长平作长平行》以纪,诗的前八句诗句为:「 ”世间怪事哪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锐头竖子何足云,汝曹自死平原君,乌鸦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诗歌四句一换韵,平仄互押,构成起落,如层波叠浪,翻卷不已。因传说中白起头小而锐,诗中称之为「 ”锐头。” 无论怎样,像长平之战这样的人间惨事,是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两千年前古战场遗迹:长平之战尸骨坑) 【作者简介】朱新渝(欣雨),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热爱学习历史文化及古典诗词,有部文诗文作品发表。现居重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参考

长平之战的历史意义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参战人数赵

长平之战简介,中国古代著名战役长平之战的时间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

秦赵长平之战--围歼战,纸上谈兵的赵括是否真的不堪一击

秦赵长平一战名垂千古,历史上为战国时代的转折点,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至此以后赵国国力大减,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为左庶长变法,至长平之战爆发时

秦赵长平之战介绍,长平之战的遗址在现今的哪里

秦赵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秦

揭开秦赵长平之战白起自杀之谜

长平之战遗址二、导火线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二六二年,秦以武安君白起为将,发动了对韩以攻取上党的战争。战争进行的很顺利,上党与韩唯一的联系野王被秦攻占,上党成了一座脱离于韩之外的孤城。韩上党守冯亭见情

齐王建到底该不该救援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打得相持不下时,赵国曾派人向齐国借粮,齐王建不借(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齐国有个大臣叫周子的谏言道:“不如借粮给赵国,秦国知道了就会退兵。如果不借,就是中了秦国人的奸计。赵国是齐...

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到底有没有坑杀40万降卒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公元前260年...

秦赵决战地为什么会选择在长平

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因长平之战得名的长平县,横卧在丹河西岸,如今名为王报村。王报在春秋时为泫氏城,战国时属七雄之一的韩国。公元前332年,韩宣惠王东巡至此,在韩王山上视察时,发现泫氏城建在一条

长平之战中赵国溃不成军,后来又是怎么打败燕国的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至少被干死40多万人;公元前259年秦赵邯郸之战,赵国国都邯郸都被秦军围了。而且,长平之战打

长平之战竟活埋40万人!死伤最为惨重的战役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王朝更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决定主宰江山的权利,而战争灭不了流血死亡,总用无辜的人民参与到这些权利游戏之中。今天就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双方死伤最为惨烈的战役。1.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