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毛主席的一顿饭,他断言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Posted 华侨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吃了毛主席的一顿饭,他断言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吃了毛主席的一顿饭,他断言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陈嘉庚作为「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带头捐款捐物购买公债,侨界积极响应,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便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极大地支持和鼓舞了国内抗日力量。 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建成后,司机和修理工奇缺。陈嘉庚登高一呼,3000多名华侨青年挥别亲人,冒着炮火,日夜不停地抢运军需物资累计452000吨,1000余人献出了生命。 3000多名华侨青年运输物资 抗战情况紧急时,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 ”和平谈话”,虽与汪精卫是挚友,但陈嘉庚立即提出:「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在陈嘉庚提案的斥责下,汪精卫狼狈地叛逃到越南。 今天的家书是1937年11月,陈嘉庚从新加坡写给厦门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的,表现了他拳拳的赤子之情。 陈嘉庚的募捐信 村牧先生大鉴: 前寄来大函列第九号,已收到矣。金门失陷,厦集已成为最前线,此后厦大集美两校,将损失至如何程度,殊难逆料。然欲求最后之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唯有全国人民抱定牺牲到底之决心以赴之,现在全面抗战业已展开,国人牺牲生命财产于敌人炸弹炮火之下者,已不知凡几,集厦二校纵惨遭损失,余亦不遑计及矣。 自抗战开始以来,余因受侨胞之推举,及居留政府之指定,不得不稍尽国民之天职,出而主持劝募救国捐,然若仅空口劝募,自不捐输,虽人能我谅,我亦有愧于心,故先自长期认捐,每月二千元,以为侨胞倡,并为鼓励侨胞起见,先交一年计二万四千元。兹又开始劝募救国公债,我政府甚望侨胞能踊跃认购,余又不得不同样有相当之表示,以为倡率,故亦认购十万元。即此区区之款,尚须告贷半数,始能足额。值兹国族生命,已届最后关头,余惟恨现无百万资产,否则亦必以全数购买救国公债,绝不犹豫也。 国难日亟,希激励员生,抱定牺牲苦干之精神,努力抗敌救国之工作,是所至望。 陈嘉庚 11月1日 1940年春,陈嘉庚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第一站是重庆。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在财政极其拮据的情况下,列支宴请费用就达8万元——当时这笔钱能买800头牛! 陈嘉庚在重庆的60多天里,每天被迫在各种宴会中疲于奔命。无奈之下,陈嘉庚连续三天在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罢宴声明:「 ”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 陈嘉庚抵达延安 正当此时,毛泽东盛情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1940年6月1日晚,毛泽东设宴款待陈嘉庚。宴会是露天的,就设在毛泽东窑洞外。桌面坑坑洼洼,铺了几张旧报纸。吃的是大白菜、豆角,最讲究的是每人一碗鸡汤。 毛泽东说,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这鸡汤是邻居大娘家唯一的一只鸡,正下着蛋呢,她听说我贵客临门,悄悄宰了送来的。 陈嘉庚一听,差点落泪。这个山沟里的党,跟重庆的腐朽堕落截然不同。一回到重庆,陈嘉庚马上召开记者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全国人民:延安让我「 ”如拨云雾见青天”,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为我大中华民族庆幸!从此与国民党分道扬镳。后来,南洋华侨的捐献源源不绝地流向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陈嘉庚不是最富有的华侨,却是为抗战捐款最多的华侨,更将所有财产拿出来办学。毛泽东赞他是「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曾长期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对陈嘉庚为祖国作出的贡献更是有切身的感受,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 ”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 1961年,陈嘉庚逝世,他最后的遗言是「 ”台湾必须回归中国”,他相信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一定要实现。 来源:学习小组

相关参考

一顿饭能吃五十个馒头,五十颗鸡蛋,被人称为 ”饭桶”

现在这世界上特别不缺能吃的人。而在古代,能吃这么多的并记载下来的人也算是奇葩了吧。而他因为太能吃了,还被人称为"饭桶"。不要以为他是专职"饭桶",人家有才着呢!这位饭桶是清朝康熙年间人,是个尚书,名叫

日本江户时代的一顿饭,竟然如此精致

时值江户中期享保时代(18世纪20年代),地点是京都的某个公家(朝廷官员——译者注)宅邸。上午9时,一场典雅且豪华的盛宴即将开始。第一项程序是观赏厨师切鱼的精湛表演。厨师是一位99岁高龄的长者,在刀俎

日本江户时代的一顿饭,竟然如此精致

时值江户中期享保时代(18世纪20年代),地点是京都的某个公家(朝廷官员——译者注)宅邸。上午9时,一场典雅且豪华的盛宴即将开始。第一项程序是观赏厨师切鱼的精湛表演。厨师是一位99岁高龄的长者,在刀俎

清朝历史 慈禧一顿饭吃108道菜,一天吃掉别人半年工资,侍卫每天这样伺候她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美食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别看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吃了很多从前都没有见过的好吃的,但是以前的人们其实比如今的人们还会吃,尤其是慈禧这个历史传奇人物,对于慈禧的饮食习惯,相信很

慈禧最牛的一顿饭值多少钱

这是一句描述清代时期过年宴席设定的描述,其意指,每年年底都会有人呼朋唤友,设立宴席,每日寻欢作乐。这种朋友之间的相聚与请客是一种联系情感的好方法,但是若在请客上过分铺张的话,便会失去聚友、浓情的作用,

历史人物 鸿门宴之后,刘邦项羽各杀一人,天下之争的结果已经似乎可见

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吃了一顿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顿饭,被各种演义。>>这顿饭的过程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多讲了。今天要讲的是,鸿门宴之后,刘邦和项羽各杀了一个人

世界历史 路易十四不仅食量惊人吃一顿饭还要动用五百人为他服务

欧洲有一句谚语:「吃的跟法国国王一样」,这大约也是民众不了解法国宫廷饮食的内容,一种想当然耳的说法。不仅说明欧洲平民百姓的假设:法国国王御厨烹饪手段必然高明,也说明法国宫廷的炫耀性饮食行为脍炙人口。圣

竟因一顿饭引发了一场血案 孟尝君为控制预算

孟尝君对待一切来投奔的食客都不会拒绝,即使是那些他根本不想单独面试的人,也会管饭。随着管饭规模的不断扩大,孟尝君需要的粮食和经费越来越多。为了控制预算,孟尝君只好把管饭的标准一降再降,最后终于闹出了人

竟因一顿饭引发了一场血案 孟尝君为控制预算

孟尝君对待一切来投奔的食客都不会拒绝,即使是那些他根本不想单独面试的人,也会管饭。随着管饭规模的不断扩大,孟尝君需要的粮食和经费越来越多。为了控制预算,孟尝君只好把管饭的标准一降再降,最后终于闹出了人

慈禧太后一顿饭真的要吃一百多道菜吗

你真的了解慈禧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有机会穿越,那你一定要去和慈禧太后吃顿饭。为什么?那才是真正的大餐,大席面。好家伙,一顿饭一百道菜(也有说一百二或一百五的),那还用吃?看看你就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