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Posted 关东军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 ”安国军”总司令,「 ”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军事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 ”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 ,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 张作霖 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支援奉系军阀,阻止北伐军的北进,不惜制造当时震惊中外的「 ”济南惨案”。怎么才过几个月,日本人就要置张作霖于死地呢? 济南惨案 其实日本与张作霖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双方有利益相同点,也有矛盾冲突的地方。张作霖并不甘心做一个任日本摆布的傀儡,对日本的一些行动也采取了抵制措施 。例如当时的满蒙铁路问题,张作霖不顾日本的反对,采取官商联合的形式,自行筹建东北铁路网,对日本的实质利益造成了损害,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极大不满。日本曾几次向张作霖施压,但均不见成效。之后,张作霖由于战局不利,不得不向日本低头,与日方签订满蒙铁路合同,以期获得日本的帮助,可日本非但没有援助张作霖,反而落井下石。日本除了表明自己对交战双方严守中立外,还敦促张作霖不做抵抗,将北京让与北伐军,回东北「 ”保境安民”。这令张作霖万分恼火,日奉双方矛盾逐渐加深。 不过日本高层当时对于是否杀死张作霖尚在考虑之中,日本的田中内阁认为张作霖仍有利用价值,日本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的出现,这也是当时日本制造「 ”济南惨案”的真实目的,张作霖的存在可以使中国继续保持分裂状态,如果日本之后能控制好张作霖,会方便于日本获得更多的利益。可日本关东军却有其它想法,关东军认为只要把张作霖除掉,奉系就会四分五裂,尔后只要关东军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就能占领东北全境。除此以外,没有解决满洲问题的办法。于是关东军事先在皇姑屯埋好炸药,成功暗杀了张作霖。 张作霖被炸身亡后,为避免人心恐慌,也为防止日本人乘机浑水摸鱼,奉系的莫德惠等人采取了秘不发丧的措施。直至张学良从北京秘密回到沈阳,才对外公布张作霖的死讯。之后,张学良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关东军则由于日本高层对待出兵问题上的意见不能统一,再加上奉系善后处理十分迅速,冷静,导致关东军想要出兵占领东北的计划落空。不过,日本方面认为年轻的张学良与老辣的张作霖相比更容易控制,因此,一开始对于张学良接管东北是大力支持,表示:「 ”日本政府准备尽十二分的努力提供援助”。而蒋介石南京政府则考虑到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存在,一旦对东北用兵,可能会引发中日战争。因此,决定通过和平途径,促使东北「 ”易帜”,达成南北统一。 张学良一方面具有为国家统一考虑的大局观,另一方面又与日本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对南京政府提出的以和平手段达成南北统一的建议做出了明确回应,表示:「 ”学良爱乡爱国,不敢后人,绝无妨害统一之意。”,并派人前往北京与蒋介石、阎锡山等人商议南北和平统一的具体事宜。 张学良 日本没想到张学良会一头栽进南京政府的怀抱,对此大为恼怒,对他不断施压。张学良担心激起事变,决定将本已商定好的「 ”易帜”时间往后延迟。具体时间由其父葬礼举办完毕后再决定,在此期间,日本通过各种手段向张学良施加压力,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但好在张学良顶住压力。最终于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 ”易帜”。奉系军阀过渡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东北军,标志着北洋军阀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全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相关参考

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汉语拼音:DongbeiYizhi;英语:ZhangXueliangs\'AllegiancetotheKuomintang),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中国东三省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

关于军阀混战

军阀割据时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凯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续了13年的时间。1928年之后,虽然蒋中正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各路新旧军阀依然对蒋中正政府及其中央军保持了相当程

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张作霖被炸死后,东三省议会于1928年7月2日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7月4日

中原大战双方阵营 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原因

  公元1928年,北洋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少帅张学良继承张作霖的位置和军队。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顶住日方的压力,在东北宣布易帜,遵从三民主义,被国民军收编,服从国民政府。  东北军

历史人物 中原大战双方阵营 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原因

  公元1928年,北洋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少帅张学良继承张作霖的位置和军队。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顶住日方的压力,在东北宣布易帜,遵从三民主义,被国民军收编,服从国民政府。  东北军

张作霖被杀张学良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结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皇姑屯站名气很大,主要缘于1928年发生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坐的列车被日本人炸毁于车站附近的三洞桥处。在沈阳城的西北侧,有两条铁路相交于一座立交桥,桥上是南满铁路,桥下是京奉铁

张作霖被杀张学良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结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皇姑屯站名气很大,主要缘于1928年发生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坐的列车被日本人炸毁于车站附近的三洞桥处。在沈阳城的西北侧,有两条铁路相交于一座立交桥,桥上是南满铁路,桥下是京奉铁

东北军历史简介,历史上的东北军到底有多强大

请教关于东北军的历史因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的东北军,是地方性的武装集团。其前身为大军阀张作霖所统辖的奉军。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该军编为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政府军系统,拥有兵力约三十万。其统帅张学

近代第一炮兵司令段祺瑞因何得到李鸿章赏识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

近代第一炮兵司令段祺瑞因何得到李鸿章赏识?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