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易帜

Posted 国民政府

篇首语:从来没有说忘就忘这回事,只有假装的冷漠和偷偷想念的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北易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汉语拼音:Dongbei Yizhi;英语:Zhang Xueliangs\' Allegiance to the Kuomintang),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中国东三省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转向事件。

  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出师北伐。6月4日,张作霖在撤回关外途中于沈阳西郊皇姑屯被日军炸死。8日,北伐军进驻北京,安国军政府宣告覆灭。蒋介石随即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东三省统一问题,并得到张学良的响应。7月2日,张派代表前往北平与蒋谈判和平统一问题,双方议定热河19日宣布易帜,东三省以24日为易帜最后期限。后因日本干涉,所提停止进兵热河等条件又遭蒋拒绝,张学良未兑现承诺,宣布易帜延期3个月。9月,为打破谈判僵局,蒋暂时搁置热河军事问题,联合张学良解决了关内直鲁残军问题。随后,又向张提出双十节前易帜要求,并促成国民党中常会加推张为国府委员,但却未能得到张的响应。10月16日,蒋答复张学良东北对日交涉由中央政府直接办理,张据此全面拒绝了日本扩大东北权益的企图。11月中旬,日本田中内阁在国内外压力下,默认东北易帜为“中国内政问题”。12月中旬,蒋以手谕形式满足了张学良热河归东三省、东三省现职各员概不更动等易帜条件。29日,张通电宣布东三省易帜。东北易帜形式上实现了国家统一,提高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

背景

  1926年,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以消灭各地军阀政权,达成中国统一的目标。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中正因北伐军内部分裂,于徐州宣布下野,直至1928年4月他又重新掌权,发起第二次北伐战争,并于临近5月底时进军北京。结果,身处北京的北洋政府被迫瓦解,张作霖不顾日本死守燕、冀的要求,更放弃北京撤回东北,然而途中,却遭到不满的日方关东军暗杀,因而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但东北仍为奉系政权,并且依旧沿用北洋政府的五色旗作为旗帜,导致蒋中正北伐的目的并未完全达成。

过程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杀后,其子张学良立返沈阳,受到张作相等宿将的拥护,继位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的主帅,主掌东北兵权。

国民党改组派

  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革命军宣告停战,表明不会干涉“重新统一”的任务,而日本则不满其做法,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派遣特使林权助与张学良要求满洲独立,但张学良立即拒绝日方要求,转投国民革命军。同年7月3日,蒋方至北京与奉系的代表会面,商讨和平解决方案。

  国际形势上,美国及日本在中国互不相让,但美国支持蒋中正统一中国;由于美英施压,日本被孤立,此刻大局几乎底定。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更换东北所悬之五色旗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中国得以形式统一。两日后,依照先前谈判条件,国民政府命张学良为东北军政领袖。

  东北易帜从1928年6月开始酝酿,由于日军的横加干涉和多方利益协调问题,东北易帜进程被一再拖延,到同年12月最终实现,前后长6个月的时间。

  原本割据关外的张学良,自此与蒋中正关系紧密,后参加了中原大战,进兵山海关,支持蒋中正的中央军,打败了阎锡山、冯玉祥的反蒋联军。张学良也因此役而获得了华北的大范围治权,包括平、津、冀、豫、鲁、晋部份的征税、驻军、以及人事任命权等行政权力。此外,张学良还接受了原冯玉祥的西北军成员的加入,使得其武力与东北系势力范围扩张至华北地区,成为当时仅次于蒋中正的中国实权第二号军事人物。

“东北易帜134112” 4

相关参考

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张作霖被炸死后,东三省议会于1928年7月2日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7月4日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军事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

张作霖被杀张学良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结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皇姑屯站名气很大,主要缘于1928年发生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坐的列车被日本人炸毁于车站附近的三洞桥处。在沈阳城的西北侧,有两条铁路相交于一座立交桥,桥上是南满铁路,桥下是京奉铁

张作霖被杀张学良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结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皇姑屯站名气很大,主要缘于1928年发生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坐的列车被日本人炸毁于车站附近的三洞桥处。在沈阳城的西北侧,有两条铁路相交于一座立交桥,桥上是南满铁路,桥下是京奉铁

张作霖时期的东北军队有多强大?

兵力概览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

历史人物 张学良与张作霖什么关系 张作霖为什么传位给张学良历史名人

  知道民国时期著名的“东北易帜”事件吗?据记载,著名的“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东北易帜”发生了。而在此之前,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正是张作霖,知道张学良与张作

历史秘闻 张作霖时期的东北军队有多强大?

兵力概览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

东北军历史简介,历史上的东北军到底有多强大

请教关于东北军的历史因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的东北军,是地方性的武装集团。其前身为大军阀张作霖所统辖的奉军。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该军编为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政府军系统,拥有兵力约三十万。其统帅张学

中原大战双方阵营 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原因

  公元1928年,北洋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少帅张学良继承张作霖的位置和军队。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顶住日方的压力,在东北宣布易帜,遵从三民主义,被国民军收编,服从国民政府。  东北军

历史军事 裕仁天皇下令血洗中国

 侵华战争内幕:裕仁天皇下令血洗中国!  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死于返回东北的途中。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