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林甫在世,安禄山还会不会造反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果李林甫在世,安禄山还会不会造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李林甫在世,安禄山还会不会造反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他高居宰相之位长达十九年,期间完成了不少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对唐朝影响深远。不过,李林甫在历史上的评价却非常低,后世在谈及他的时候往往会斥责其口蜜腹剑,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 在李林甫的诸多「 ”罪状”中,最恶名昭彰的一条就是他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节度使,从而使安禄山等胡将掌握了边疆重镇的大权。结果在李林甫去世两年后,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就发动了叛乱,险些导致唐朝亡国。那么问题来了,安禄山反唐究竟是不是李林甫的错?如果他还在世,安禄山还会不会造反呢? 要来回答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来说说李林甫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节度使究竟有什么目的。其实,李林甫之所以要推出这么一项政策,在当时是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在746年和747年,先后有两名位高权重的藩镇节度使(皇甫惟明、王忠嗣)卷入了「 ”欲奉太子为帝”的政治漩涡之中。这让李林甫意识到让那些在朝廷里拥有根基的将领在边疆重镇手握重兵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于是他才向唐玄宗积极建议让非汉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因为李林甫认为那些外族将领的野心只在军事方面而不在政治方面。 那么李林甫将边疆重镇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这些外族将领,他难道就不怕外族将领拥兵自重,甚至造反吗?其实这种担忧在当时还并不存在。李林甫在朝廷中担任了近二十年的宰相,其个人威望与权势早已深入人心。 李林甫曾先后兼领陇右、河西节度使和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单于副大都护,因此无论是在朝廷里,还是在北方的藩镇中,都遍布着李林甫的亲信。安禄山等外族将领虽然被任命为节度使,掌握着藩镇的军政大权,可是他手下许多中高层将领都仍是忠于朝廷,甚至忠于李林甫的汉人。这就相当于给安禄山等人的权力套上了层层枷锁,使他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如果打算起兵反唐,那就等于自寻死路。 李林甫死后,他的继任者杨国忠并没有这种不容置疑的权力和威望,这就使朝廷内外各方平衡的局面被打破。杨国忠是位中央集权的积极倡导者,他一直主张加强中央权力控制边境将领,因此与多位藩镇节度使都有矛盾,其中又以和安禄山的矛盾最激烈。 当安禄山看到杨国忠对他的地位构成严重威胁时,他才逐步踏上了造反之路。他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扩大军队规模,并利用唐玄宗的宠爱和信任,从西北获得了大量一流战马。同时,他还请求在他的军队中提拔一批外族将领来取代汉族将领,唐玄宗也欣然应允,这就相当于为安禄山解除了最后的枷锁。 755年末,当安禄山认为唐玄宗已在杨国忠的唆使下对他失去信任,且自己已拥有足够力量的情况下,他才选择与朝廷彻底决裂。于是,一场险些导致唐朝亡国「 ”安史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相关参考
你真的了解吴三桂造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1673年3月,年迈的平南王尚可喜请旨退休,欲回老家辽东养老,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承王爵。结果不到二十岁的康熙帝出人意料地下令彻底裁撤该藩
你真的了解吴三桂造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1673年3月,年迈的平南王尚可喜请旨退休,欲回老家辽东养老,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承王爵。结果不到二十岁的康熙帝出人意料地下令彻底裁撤该藩
魏忠贤在世,明朝不会亡国那么快;杨素在世,隋朝不会亡国那么快;李林甫在世,唐朝就不会由盛转衰。以上三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奸宦。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们三人活着的时候,他们所处的朝代都是平安稳定的。
在每个朝代都有战乱,而且在国家特别不稳定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爆发战争,这样就会加速朝廷的灭亡。有些时候是因为朝廷太过腐败,使百姓民不聊生,不得不反抗。还会因为一些地方上的官员势力壮大,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你真的了解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打天下。13岁时,朱标被封为太子,开始了长达25年的储君生涯。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与自己
你真的了解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全榜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打天下。13岁时,朱标被封为太子,开始了长达25年的储君生涯。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与自
李林甫(683年-752年),唐玄宗时期最大的权臣,连居相位19年,长期把持朝政却深受皇帝的信任。其人也颇有能力,据说安禄山早有造反之心,但在李林甫活着之时始终不敢付诸行动。成语“口蜜腹剑”说的就是这
李林甫(683年-752年),唐玄宗时期最大的权臣,连居相位19年,长期把持朝政却深受皇帝的信任。其人也颇有能力,据说安禄山早有造反之心,但在李林甫活着之时始终不敢付诸行动。成语“口蜜腹剑”说的就是这
首先说削藩,如果不削蕃,燕王造反可能性不大,至少短期内肯定不会造反。但是,在其一生内,最终形成类似唐末的藩阵割据则几乎是肯定的。朱元璋和朱允文立场不同注定对诸王态度不同。前者更在乎得是朱家天下,所以防
如果司马昭没有取代曹魏称帝,中国还会不会经历“五胡乱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汉过后,三国鼎立,而后西晋灭三国,一统天下,国家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安宁过后,却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