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压下顶,赵贞吉就像风箱里的老鼠,看他如何破的招

Posted 王朝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上压下顶,赵贞吉就像风箱里的老鼠,看他如何破的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压下顶,赵贞吉就像风箱里的老鼠,看他如何破的招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2篇文章) 因为对嘉靖帝下的圣旨不满,海瑞愤而辞官,可是辞官回家之后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老婆有喜了,按照海母的说法,还是个男孩。 这让海瑞惊喜不已,惊喜过后便是长久的沉默,他会甘心离职吗?他会甘心让淳安百姓任由田有禄等人欺负吗? 当然不会,等到海瑞得知赵贞吉的所作所为之后,又激发了无限的斗志,既然此时无法跟整个大明朝抗衡,但是赵贞吉嘛,还是可以斗一斗的。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2期:大明王朝:赵贞吉太难了,面对浙江贪污案的结案,他该何去何从? 一、 海瑞确实难受,实际上更难受的还有赵贞吉,他才是真正的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当然,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当初司礼监的急递和张居正的信同时到达,他选择了烧掉张居正的信。虽然跟谭伦一直讲的是大道理,是不要违背圣意,实际上这里面也有赵贞吉的另外考虑。 当时赵贞吉也跟谭伦讲了,自己想急流勇退,回泰州专心研究心学。实际上,全剧中说过要隐退的好几个人,包括严嵩、赵贞吉、高翰文、海瑞,能真正做到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实际上对于赵贞吉这样的官员,他嘴上越说不想干了,他越付诸行动往上爬。在单位里面也一样,凡是天天喊着不想干的人,往往比任何人都干的持久。 唐朝灵澈曾经写过这么一首诗: 「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当官也是一种职业,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为难之处,你向往自由,但终有一天会回归面包,没有面包的自由,恰是最大的不自由! 扯远了,让赵贞吉更担忧的是什么呢? 他怕自己会沦为清流派的弃子,真不是他多想,想想这段时间他经历的一切: 自己递上去的供词,被司礼监和嘉靖帝原封不动打回,本就担心自己揣摩错了圣意。张居正恰恰给自己写了信,还让自己硬往上顶,讲着这是倒严的大好时机。 二、 而且这封信只写给了自己,并没有写给谭伦,谭伦越是强调自己会跟他一起签字的,赵贞吉就越心里发慌。赵贞吉不过是徐阶的一个弟子,谭伦是裕王身边的人,张居正为什么这样做? 难道不是牺牲赵贞吉,换来严党的倒台?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裕王府等待徐阶到来的过程,大家就已经在邀功了,更是把谭伦和张居正归到首功哦。实际上按身份来讲,张居正和赵贞吉都是徐阶的弟子,是同级,待遇却大不相同。 就像杨角风说的那样,赵贞吉此时的境地跟当初的海瑞如出一辙,都是给画个饼,然后让这俩人往火坑里面跳。 所以,赵贞吉选择了烧掉张居正的信件,完全是自保的一种手段,并不像高拱讲的那样: 「 ”不是世故,而是无耻,当初叫人家冲锋陷阵,于今我们自己的人在背后射人家的冷箭!” 现在再回过头看这句话,赵贞吉对待海瑞是如此,张居正对待赵贞吉同样如此! 有了这个前提,就很容易理解赵贞吉为什么要浙江百姓半价卖生丝,又为什么在织造作坊的归属问题上跟徽商打哈哈了。 在清流派看来,倒严才是第一要事,但对赵贞吉看来,真正的第一要事恰恰是嘉靖帝的圣意: 整个问题的根结就在于国库没钱,当初没钱,现在仍然没钱,这也是严党还没有倒的原因之一。现在鄢懋卿已经下江南巡盐,等于是严党跟清流派的正面对决,比的恰恰是弄钱的能力! 虽说嘉靖帝也讲过赵贞吉是弄不来钱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彻底放弃,不然的话为什么浙江案子已经完结了,两个锦衣卫还天天盯着织造局的作坊?就是看赵贞吉到底能不能真的织出50万匹丝绸来! 三、 赵贞吉天天盯着作坊,可是那些徽商受不了啊,这本就是一个无底洞,谁愿意一直往里面掏钱,却不见回头钱呢?况且作坊的归属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赵贞吉讲过作坊卖给徽商,可是嘉靖帝的圣旨中又明确写道: 「 ”沈一石何许人也……何以将织造局之作坊、桑田,尽归于此人名下?” 等于是嘉靖帝一句话就把沈一石留下来的家产,变成了织造局的家产了,这也让赵贞吉很为难。作坊是织造局的,买生丝让徽商上,织成丝绸又成了大明朝的,真当徽商是傻子啊? 「 ”半价买丝你们都拿不出本钱,当时为什么签约书?” 这几个徽商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约书是签了,关键是这约书只约我们徽商啊,不约你们官家啊。 赵贞吉也聪明,自然要把跟自己的矛盾引到别人身上,于是一个劲地讲自己不抓你们,胡宗宪会治你们的! 这就看出当初把胡宗宪牵扯进这件事的好处了,就演变成了,不是我赵贞吉不给提供军需,是你胡宗宪没有管好这些宗亲!你说,胡宗宪到哪去说理? 也别说没处说理,县丞田有禄已经带着胡公子拜见赵贞吉了,别看赵贞吉平时见面跟胡宗宪很客气,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赵公子就被晾在了这里。 田有禄哭哭啼啼把海瑞辞官又复官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赵贞吉问难道浙江省的公文也压不住海瑞? 「 ”海、海知县把巡抚衙门的公文撕了。” 四、 屋漏偏风连阴雨,本来海瑞辞官,是正合赵贞吉的意的,不要觉得他举荐海瑞升官是真心的,他是迫不得已。毕竟自己上面还有徐阶,还有裕王,他不能仅揣摩圣意,还得揣摩一下裕王的心思。 田有禄继续汇报,海瑞不仅仅撕了公文,还说淳安是重灾县,他要上书免了全县的赋税。 这句话算是彻底惹恼了赵贞吉,前面胡宗宪剿倭胜利在望,剿倭胜利之时,就是严党倒台之时。赵贞吉这么拼命的搞钱,一方面确实为了供应战争,另一方面,国库还空虚着呢,海瑞还这么胡闹? 连两个锦衣卫都无语了: 「 ”这个人或许真是脑子有病?” 赵贞吉终于忍不住了,自己这个差事真是糟糕透了,本身就已经危机四伏,自己如履薄冰了,自己的手下还跟自己叫板: 「 ”什么病!就是对抗上司对抗朝廷的病!二位在这里都听到了,我要上疏参他,请二位也向宫里禀奏。”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但是田有禄的话也提醒了他,毕竟自己是巡抚,自己的顶头上司是胡宗宪,为什么不让胡宗宪表个态呢? 海瑞让田有禄压着胡公子去胡部堂大营,那就是对胡部堂的信任,知道他的为人。胡公子胡作非为,应该不是胡部堂授意,所以交给胡部堂发落,也是维护胡部堂的名声。 ​赵贞吉也不是傻子,他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况且圣旨中明确了要全力保胡宗宪打赢这一仗。更重要的是,他要赶在鄢懋卿弄来盐税之前,供应胡宗宪打赢这一仗,把胡公子送给胡宗宪,也算是卖他一个人情吧。 说白了,此时的胡宗宪属于清流派和严党都想拉拢的人,各有各的目的,赵贞吉也在此行列。 当然,他还有更深远的打算,别忘了圣旨中还提到的那个齐大柱,只待胡宗宪打赢这一仗。自己完成了嘉靖帝交代的供应军需的任务,铲除了严嵩打算让胡宗宪打持久战的隐患,也算是完成了裕王的任务。那么下一步就是利用齐大柱,找找海瑞的麻烦,解决完这些事,对于赵贞吉来讲,就是天大的功劳,想入阁,也就容易地多了。 赵贞吉毕竟是心气较高的人,最不能容忍下属的背叛,同样的,背叛海瑞的田有禄,也入不了他的法眼,等待田有禄的也是牢狱之灾。 当然,这些是后话,我们后面还会提到……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相关参考

明朝 赵贞吉生平简介?赵贞吉历史评价?

赵贞吉赵贞吉,字孟静,四川内江人。他从小就聪颖好学,6岁时每天便能读一卷书,等到长大后,就以博学而闻名。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后又参加翰林院考试,选为庶吉士,3年学习期满,由于考试成绩优异留翰

历史人物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赵贞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一方面是徐阶的弟子,属于倒严派内,算是“正派”人物阵营,另一方面又在剧中长袖善舞,逢迎皇帝,世故圆滑,令人厌恶。>>记得他的第一次出场,是

历史人物 明朝赵贞吉原本也是个清官,为什么到后面就变成职场老司机了

看《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估计很多人都要大骂他的道貌岸然。>原本答应胡宗宪放走胡的亲戚,免得给胡本人栽赃陷害,而转身又被太监杨金水说动,与徽州商人签约,可谓背信弃义。>而后在审理郑泌昌、何茂才

审讯罪犯就那么几个招数,看看郑泌昌和何茂才如何接招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5期:上一期讲到了杨金水跟赵贞吉的对话,可以看出,赵贞吉受胡宗宪所托,一是要追缴沈一石家产,二是不要让胡宗宪的老乡参与这事。结果杨金水掏出了吕芳的信,并语重心长的跟赵贞吉讲

历史人物 名列“西蜀四大家”

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今内江城区)。明朝名臣、学者,南宋右丞相赵雄后裔,为人“好刚使气”。隆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学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因在内阁任上与高

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是怎么死?杨国忠被乱刀砍死

杨国忠(?--756),本名钊,生年不详,是杨贵妃的堂兄,因杨贵妃得宠而入朝为官。李林甫死后,被拜为右宰相,封魏国公,独揽朝政大权。杨国忠本是一个无赖之徒,入朝之初,他与李林甫狼狈为奸,欺上压下,排除

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是怎么死?杨国忠被乱刀砍死

杨国忠(?--756),本名钊,生年不详,是杨贵妃的堂兄,因杨贵妃得宠而入朝为官。李林甫死后,被拜为右宰相,封魏国公,独揽朝政大权。杨国忠本是一个无赖之徒,入朝之初,他与李林甫狼狈为奸,欺上压下,排除

高中历史 东汉初年的风箱为何物

东汉初年的风箱为何物?现行人教版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本)第55页讲到:东汉初年,当时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后汉书》中对此事有记载,但却

高中历史 东汉初年的风箱为何物

东汉初年的风箱为何物?现行人教版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本)第55页讲到:东汉初年,当时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后汉书》中对此事有记载,但却

海瑞执意不改供词并不为扳倒严党,而是直指明朝大弊端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14篇文章)海瑞二审何茂才,得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供词,里面有扳倒严党的证据,也能使得胡宗宪开脱,唯一的缺陷就是涉及到了嘉靖帝。面对赵贞吉和锦衣卫的要求,海瑞仍然不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