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执意不改供词并不为扳倒严党,而是直指明朝大弊端

Posted 王朝

篇首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海瑞执意不改供词并不为扳倒严党,而是直指明朝大弊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瑞执意不改供词并不为扳倒严党,而是直指明朝大弊端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14篇文章) 海瑞二审何茂才,得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供词,里面有扳倒严党的证据,也能使得胡宗宪开脱,唯一的缺陷就是涉及到了嘉靖帝。 面对赵贞吉和锦衣卫的要求,海瑞仍然不肯修改或重审何茂才,一心要把这份供词上交朝廷,并直接搬出了大明律,凡是更改供词的行为,均为欺君! 情况一下子僵持在那里,赵贞吉只得先让大家退下,其后便请求谭伦再次去劝劝海瑞,那么接下来海瑞又是如何应对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14期:大明王朝:海瑞执意不改供词并不为扳倒严党,而是直指明朝大弊端 一、 谭伦对自己能不能说服海瑞是没有把握的,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 ”我可以说,但如果他坚持呈送,我们也无法驳回。” 因为锦衣卫还在,赵贞吉当然不能允许海瑞坚持呈送啊,所以他回答的是如果海瑞坚持,我们就再想别的办法阻止。 赵贞吉的这种安排,锦衣卫果然比较满意: 「 ”赵大人这是老成谋国,我们都听你的。” 随后众人散去,赵贞吉再次走到乌鸦窝面前,众人还在等着他,到底还拆不拆呢? 此时的赵贞吉已经冷静了下来,自然也就不会跟乌鸦窝较真,自然不让拆了,又让众人把乌鸦窝的树枝捡起来,补上去。 由此可见,赵贞吉这个人其实也是性情中人,这为我们理解后来,他敢在嘉靖帝面前替海瑞解释做好了伏笔。其次也表明他手下人做事之利索,说一不二,执行力相当之高。 谭伦这次劝说海瑞,理由有三: 首先,告诉海瑞,赵贞吉和海瑞你都是社稷之臣,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忧国忧民,所以没必要跟赵贞吉对着干;其次,越中四谏、戊午三子弹劾严嵩父子,结果被反扑,是徐阁老拼命救了这七个人;严嵩父子做事都把嘉靖帝捆绑在一起,导致弹劾他们,就变成诽谤圣上,无法倒严! 也就是说,这是千载难逢倒严的机会,只要把供词剔除涉及嘉靖帝的地方,就能大功告成,你海瑞不要糊涂啊! 二、 前一篇文章有网友指出了一个错误,确实是我疏忽了,那就是海瑞已经从高翰文口中获知了沈一石账目。此时的海瑞心中自然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浙江发生的一切,实际上是跟嘉靖帝有关的,并不是严党恶意诽谤。 而此时的大家都认为,包括海瑞,还想选择相信嘉靖帝,相信皇上是无辜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皇上都是好的,坏人是杨贵妃,是高俅,是魏忠贤…… 王用汲也是一个两面派,前面还义愤填膺的支持海瑞,这时已经被说动,也来劝说海瑞: 「 ”谭大人说的都是实情,也是至理,刚峰兄,你就听谭大人的吧?” 海瑞也搞不明白了,这么多年他坚持的信仰,怎么一下子就没了呢?自己不过是一个谭伦举荐的小小七品县令,怎么大家都把他看得这么重? 随后海瑞指出了大明朝最大的问题: 郑泌昌何茂才等人不过是小蛀虫,真正的大蛀虫是皇室、宗亲、各地王爷。一个亲王一年的俸禄耗费大量国库银两,而且全国的土地有一半在他们手上,还不用纳税。这样就导致拥有一半土地的老百姓,纳税养育着全国的皇室宗亲,连胡宗宪的军需还得大家想办法凑。 倒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倒了一个,无外乎再上一个罢了: 「 ”致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之饥寒,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 可见,海瑞不是不知道嘉靖帝是大蛀虫,只是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承认,因为能改变这一现状的只有嘉靖帝,他宁可相信这微乎其微的概率。 末了,海瑞知道谭伦怕什么,直接告诉他: 「 ”倘若因此获罪,是我海瑞一人之罪,与你们皆无干系,我海瑞——无党!” 三、 谭伦再次败下阵来,还是强调了自己是跟你一伙的: 「 ”还是那句话,我谭伦举荐了你海瑞,终生不悔!” 谭伦也是相当的悲催,感觉就是在赵贞吉和海瑞之间来回奔波,就像这样: 赵贞吉:谭伦啊,你再去劝劝海瑞? 谭伦:好的,我这就去! 谭伦:海瑞啊,你这样不行啊…… 海瑞: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谭伦:说得好! 赵贞吉:谭伦啊,你还得去劝劝海瑞…… 谭伦:好的,我再去! 谭伦:海瑞啊,你这样不行啊…… 海瑞: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谭伦:说得好! 赵贞吉:谭伦啊…… …… 王用汲也一样:赵大人说的对啊,谭大人说的对啊,刚峰兄说的对啊…… 看到谭伦离开,王用汲苦笑一声: 「 ”刚峰兄啊,刚峰兄,你这么做,弄得我也得找人托孤了。” 王用汲此话,也算是明确表态支持海瑞! 想想当初谭伦跟高翰文带兵远赴淳安救海瑞,海瑞满眼含泪,好歹还有朋友相救,此时的海瑞,已经表明了自己无党无派,就一个人,战死为止。 四、 想来也怪,赵贞吉刚刚还说,如果海瑞坚持,他再想办法,他所谓的办法竟然是让海瑞交上去。就这样,海瑞坚持己见,硬是把这份供词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朝廷。 而朝廷这边,吕芳这些天一直不高兴…… 由于嘉靖帝的圣旨中提到了宫里的巾帽局、织工局、尚衣监,都涉及到贪墨的问题,所以吕芳这些天就在头疼这些事。 这天,天已经蒙蒙亮了,结果宫里还章着灯,这下子可气坏了吕芳: 「 ”还点着灯干什么,是不是打量着宫里有花不完的钱?有你们讨饭的日子!” 以前小阁老也吐槽过,宫里的花销实在是大,正赶上沈一石的案子牵扯到了这些部门,吕芳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尽力节约。 回到了司礼监,海瑞的供词就摆在桌子上,就像杨金水说过的那样: 「 ”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一旦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海瑞的这份供词,就是来给吕芳上秤来了,尤其是涉及到毁堤淹田之事,杨金水默许。这件事吕芳不是不知道,嘉靖帝也知道毁堤淹田的事,只是没有想到,真有人给上秤。 吕芳难得发怒,一个茶杯甩了出去: 「 ”浙江到底要干什么?严嵩、徐阶,到底要干什么?” 浙江是指海瑞,你就这样审案?严嵩是指郑泌昌和何茂才,你们就这样供案?徐阶是指赵贞吉,你就放任不管? 那么面对空前的劫难,吕芳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72岁复出官场,清官海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72岁复出官场,清官海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跟着历史新知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海瑞。>最后一次在帝国官场复出的时候,海瑞已经72岁了。>这个年纪,在当时人看来,大半截身子都入土为安了,能整出什么名堂?

明朝皇帝留下4大弊端,全被清朝皇帝废除

明朝皇帝留下4大弊端,全被清朝皇帝废除 1644年,清代入关,代替大明代。清军入关之初,面临各地如火如荼的反清妥协,为了稳固统治,采纳了严酷屠戮和无情反抗手腕,在封建历史上写下了黑暗的一页。

历史秘闻 严嵩想收拾海瑞,却从齐大柱这里开刀;这就是官场权谋

【原创】由于严嵩亲自出手,虽然嘉靖皇帝内心充满了腻歪,却也不得不给面子,最终同意了抓捕齐大柱的奏议。正如徐阶所言,杀了严党两个封疆大吏(郑泌昌、何茂才),却只抓了一个齐大柱,怎么说清流们也是稳赚不赔。

用两张图扒一扒大清官海瑞的家族

用两张图扒扒大清官海瑞的家族!一说到青天,我们自然会联系到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其实还有明朝的袁可立和清朝的陈瑸也称得上青天。>今天丸子要为大家扒扒大清官海瑞的家族,看看是不是如《大明王朝1566》

历史人物 海瑞战“地王”,五百年前的房产风波

核心提示:和“地王”开战后,官场静下来了,赞扬海瑞的声音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大都入了股了。不少人已经蠢蠢欲动,要扳倒海瑞,他们可不想出现“熊市”,只是摸不准头头的心思,不敢贸然动手。得了高拱指示

以一人之力对抗明朝的官场潜规则,清官海瑞到底有多 ”清”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作者:翟晓洁(海瑞)(一)海瑞一封信,震动大明朝公元1566

历史秘闻 以一人之力对抗明朝的官场潜规则,清官海瑞到底有多 ”清”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作者:翟晓洁(海瑞)(一)海瑞一封信,震动大明朝公元1566

慈禧为什么能在6天内扳倒肃顺?肃顺叛变之谜

咸丰死后:慈禧为何能在6天内扳倒肃顺?1861年十月六日午时,一个在押赴途中被百姓用瓦砾、泥块打得鼻青脸肿、头发凌乱的中年男子,此刻正跪在京城西市刑场上。面对死亡,他面不改色,始终刚强的昂着头,直到被

慈禧为什么能在6天内扳倒肃顺?肃顺叛变之谜

咸丰死后:慈禧为何能在6天内扳倒肃顺?1861年十月六日午时,一个在押赴途中被百姓用瓦砾、泥块打得鼻青脸肿、头发凌乱的中年男子,此刻正跪在京城西市刑场上。面对死亡,他面不改色,始终刚强的昂着头,直到被

慈禧太后6天扳倒权臣肃顺的五个秘密武器

1861年十月六日午时,一个在押赴途中被百姓用瓦砾、泥块打得鼻青脸肿、头发凌乱的中年男子,此刻正跪在京城西市刑场上。面对死亡,他面不改色,始终刚强的昂着头,直到被刽子手一刀砍下了脑袋。他就是咸丰时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