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集中的巅峰——封建政治体制中的斗争
Posted 内阁
篇首语:心静可以生慧,行善方能得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皇权集中的巅峰——封建政治体制中的斗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皇权集中的巅峰——封建政治体制中的斗争
一、政权机构的大手术——废除丞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诩「 ”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而称自己为皇帝,从此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秦之前溯至夏启时期,虽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说,但事实上,那个时候的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较之后来的封建王朝是非常有限的。秦朝以后,在国家层面上废除分封制,设郡县制;中央统治机构上,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设丞相或宰相,本文不详较丞相与宰相之区别,只需要读者明了丞相是封建时期最高的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丞相或是专设,或是由三省之长官担任。 明朝官制 由于具有常说的「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位,历史上的权相层出不穷,或实际掌控朝政,以致架空皇帝,若是有才能、有公心者尚且能造福国家社稷,但若为奸邪小人,只能是为祸朝纲,颠覆政权,祸国殃民。丞相的出现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随着国土面积扩大、国家事务繁多而不得不设立的,历来皇权和相权之争就没有止息过。如东汉时期,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隋朝时期始定三省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增设丞相数量而限制和削弱丞相的权力。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到明朝时期达到了巅峰,也成为了终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查办了胡惟庸一案后,于洪武十三年,正式罢中书省,废丞相,三省六部的中央政权机构成为了皇帝六部,由皇帝亲领六部,亲决国策。在地方采取「 ”三司分权”制度,设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司各司其职,互不统辖干涉,直接对六部负责。 明朝官制 二、事与愿违的大形势——内阁产生 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来看,历史的发展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所能转移的;若以一定程度的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来看,则有一句古话「 ”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直观上来看,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是成功的,因为朱元璋的精力太充沛了,能与其匹敌的或许只有雍正了,但雍正却又短命了些。内阁的形成并不需要在朱元璋之后考察,洪武十五年的二次废相后所设立的大学士制度,已经具备了内阁的雏形。及至明成祖朱棣时期,长期的在外征伐使他难以像他的父亲一样做个兼职丞相,所以,在他的授命下,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正式建立。初时的内阁职能,相当于是政府顾问团,也就是内阁具有议政权,而决策权仍旧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成祖后期,内阁权力逐渐加大,开始兼管行政职能的六部。明宣宗时期,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即所谓的票拟和朱批。至此可见,无论皇帝想怎么样集权,就其有限的精力、智力、生命是不可能在绝对意义上实现的。明朝之后的清朝,同样不设立丞相,与明朝内阁相似的机构是军机处。雍正七年,为配合其对准噶尔的军事行动,设立军机处,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亲贵中指定充任军机大臣。乾隆即位后,改设「 ”总理事务处”,次年又重新恢复,并且扩增其人数,军机章京也由原来的十人扩充至十六人。军机处设首席军机大臣1人,军机大臣一般5至7人,少时2人,多时9人。 明朝百官上朝 三、封建王朝的永恒主题——皇权内阁和军机处的诞生 都是皇帝为了集权的结果。笔者认为,在制度层面他们具有一定的先进意义,但这种先进性是极其有限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出现,开启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议事与合理决策,皇帝或是丞相独断专行的局面得到了有限的限制。若从辩证的矛盾论来看,这其实是对皇权解构的一种政治萌芽,因为皇帝既不想分权,却又不得不分权,虽然不是决策权,但在议事的过程中,已经不是纯粹的皇帝个人意志的体现。不过因此有人对其予以过高的评价,却是没有必要且是不合理的。 首先,他们是在封建社会大土壤中产生的。即便是政治民主的萌芽出现,他们仍旧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的,因为彼时,农民、地主仍旧是当时的主要阶级,所谓的大学士,他们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代表某一新兴阶级。 其次,科举制度打破了阶层的固化,国家的权力不再是由贵族世袭。但那时候的大学士们,虽然很多出身贫寒,可就其所学来说,即便有「 ”民本”思想在内,但无非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防止「 ”水亦覆舟”罢了。所以,明朝时期的内阁,清朝时期的军机处,出现了诸如严嵩、徐阶、张居正、和珅这样的权臣,他们在享得一部分皇权后,即便有惠民之策,但盈其私利之事同样不遗余力。再次,除了像晋惠帝这般的傻子皇帝,皇帝还是正常人居多。设立内阁、军机处,无非是对其智力和精力的部分转移,决策权才是权力的真正体现。 所以,内阁和军机处,都是有名无实的机构。同时,明朝内阁权力增长后,宦官权力也水涨船高,不准宦官识字的祖制也被打破,内阁的票拟权常常被司礼监的朱批所限制。所以其本质就是,皇帝的权力一有流失,皇帝就会对其失去的权力进行制衡设计,最终还是被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当然还有最根本的一点,无论你是大学士、首辅还是权臣,那个时候,人事任免还是皇帝说了算,不听话,要么罢免要么查处。 清朝官制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相关参考
皇权和朝臣的巅峰之战,明代后期的一场政治浩劫—— ”国本之争”
导读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朱翊钧,满怀欣慰地抚摸着郑氏即将临盆的肚子,心里充满着柔情和爱意。这个他最爱的女人,他的灵魂伴侣,即将诞下他们爱情的结晶。同时,朱翊钧也思索着,对于这位心爱的女人,封号也许该更进
汉代皇后多寂寥!皇帝的迎娶历来是一件关系皇帝个人幸福、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不知有多少红颜丧尽青春,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常常在这
汉代皇后多寂寥!皇帝的迎娶历来是一件关系皇帝个人幸福、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不知有多少红颜丧尽青春,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常常在这
导语:朋党即为因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利益而形成的相互对立的特殊政治集团或利益集团,它既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的产物,又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因朋党之间的党争而造成的官场腐败和吏治败坏对于封建王朝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共党内斗争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许多干部和群众已经感到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提
赵匡胤放权——该放手时须放手北宋时期,皇权的集中可谓空前。赵匡胤把中央和地方的军、政、财、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还在君、相斗争中废除了自古相传的宰相坐而论道的权利,更抬高了皇帝的至尊地位。但是,赵匡胤也
史上唯一完璧之身的:皇帝的迎娶历来是一件关系皇帝个人幸福、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不知有多少红颜丧尽青春,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常常在这种不正常
史上唯一完璧之身的:皇帝的迎娶历来是一件关系皇帝个人幸福、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不知有多少红颜丧尽青春,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常常在这种不正常
一生推崇佛教,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感业寺中的女尼,在佛光普照下,攀上了中国封建帝国政治的巅峰,成为一代女皇!唐太宗、唐高宗父子敬重佛法,但同时更推崇道教,到了,对佛教的敬重是登峰造极,而对道教却十
二府并立为了巩固宋王朝的基业,赵匡胤除了集中兵权以外还注意调整行政机构,加强皇权,分散臣僚的权力。在中央政府内逐步建立一种行政、军政与财政分立的管理体制。最高行政机构称为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又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