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哪个朝代的人?他们是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哪个朝代的人?他们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哪个朝代的人?他们是怎么死的?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

 
  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只是一个兵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缺乏带兵打仗之人,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
 
  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他的父亲原本是契丹酋长,归唐之后英勇战死。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经由郭子仪推荐,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之后,哥俩好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便常常一起带兵出战,两人的目标都是平定叛乱,但是性格却截然不同。郭子仪是性格温和,心胸宽厚,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事情进退有度。李光弼便是传统直肠子武将的性子,个性要强,治军颇严,部下畏惧。在官场沙场行走,涉及朝廷,一个人的性格可谓是决定了他的一身,李光弼的性格注定他不得善终,这是历史的必然。
 
  郭、李二人多次征战,对战场形势把握得当,但是由于玄宗老年昏庸,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哥舒翰全军覆灭,致使潼关、长安失守,玄宗出逃。郭、李二人也只好退回太原,直到肃宗上位,二人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李光弼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以绝对劣势兵力守住了太原,保住了西北大本营。而郭子仪则率主力,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经一路苦战,连续收复了长安、洛阳。
 
  至此,二人的名声开始上升,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名将。但是历史循环,随着战功的积累,军队的拥护,民间的声望的升高。皇帝开始提防了,功高盖主。在收复长安洛阳之后,本可以一鼓作气打败史思明叛军。可笑的是,唐朝九节度使共20万军队,由于肃宗的猜忌,居然没设置军事统帅,还派了一个不知军事的太监鱼朝恩作为监军。20万军队,因为没有统帅,互相牵制,惨败于史思明叛军。
 
  兵败了,班师回朝了,要有个替罪羊了,可笑!鱼朝恩一个不懂带兵打仗的太监直接将责任推给了郭子仪,肃宗直接将其削职夺权,废弃多年。历史证明,不是将军带兵打不好仗,而是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皇帝在后边听信谗言,疑神疑鬼,本该胜利的战争,结局反而是惨败,将士血流成河,将军削职被冤下狱,失人才,失领地。历史上有多少忠臣良将死于此,可悲可叹。
 
  李光弼的军事才能说起来,要比郭子仪高得多,史家称他“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是这么一个人才,俗套地生错了年代。李光弼为人耿直,与代宗所信任的太监程元振、鱼朝恩不和。经常被鱼朝恩中伤,再则,李光弼亲眼看见了一个节度使来京遭程元振谗言被杀,至此,执军令如山的李光弼竟不敢入朝。之后,吐蕃军攻陷长安,代宗要求李光弼救援,但是李光弼怕遭鱼朝恩构陷,手拥重兵不敢去救援。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不敢入朝,手下将领怨言颇多,李光弼威信渐失,羞愧成疾,小编倒觉得李光弼估计是生无可恋,被气死的,空有才能,却得不到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与其背上骂名,不如早化为一抔黄土。
 
  相比李光弼而言,郭子仪就幸运得多了,也不说幸运,只能说,郭子仪这个人擅于谋略,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多次遭鱼朝恩等的中伤、迫害。却尽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鱼朝恩曾指使恶徒盗掘郭子仪父亲之墓,郭子仪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为了以国事为重,而与宦官权臣妥协,小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虽说这样做,让宦官减少了对他的迫害,也能继续不受阻碍地保卫大唐不受外族侵害,但孰知攘外必先安内,唐朝的迅速走向灭亡,莫过于这群宦臣的功劳。
 
  但也恰恰由于郭子仪的避让,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代宗去世,德宗继位,郭子仪终于得以告老还乡,安享晚年。

相关参考

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

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

郭子仪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系吗?郭子仪和李光弼又是什么关系?

  郭子仪和李白,两位都是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名声响亮。不过这两个虽然都获得很高的成就,但是却并不是同一个领域的人物。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维护

唐朝历史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有何联系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选自《资治通鉴》。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是安思顺副将的时候,两人关系疏远、互不交流,后郭子仪取代安思顺的职位,李光弼求郭子仪要杀只杀他一人,不要祸及妻儿。郭子仪向李光弼表

李光弼父亲李楷洛简介 李光弼是谁

李光弼是谁李光弼父亲李楷洛简介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

李光弼父亲李楷洛简介 李光弼是谁

李光弼是谁李光弼父亲李楷洛简介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

历史人物 郭子仪与李光弼与皇帝的关系有何不同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代著名大将,在军事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  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人,早些年从武举入仕参军。前期郭子仪并未受到重用,只老老实实的一步步升迁到九原太守的位置。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与

历史人物 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拜寿 郭子仪与李光弼 郭子仪怎么死的

  中文名:郭子仪  别名:郭令公、郭汾阳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华州郑县(今陜西省华县)  出生日期: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逝世日期: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职

郭子仪与李光弼与皇帝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说郭子仪对大唐有再造之恩?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代著名大将,在军事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  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人,早些年从武举入仕参军。前期郭子仪并未受到重用,只老老实实的一步步升迁到九原太守的位置。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与

历史人物 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子女 历史上都是如何评价他的

李光弼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将,与郭子仪齐名称“李郭”,二人时常被相提并论,虽然李光弼名气不如郭子仪,但战功却不在他之下,时人称其“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各朝历代对李光弼也是赞誉有加,一代名将的地位是名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