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Posted 郭子仪 李光弼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2、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哪个朝代的人?他们是怎么死的?

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

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只是一个兵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缺乏带兵打仗之人,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

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他的父亲原本是契丹酋长,归唐之后英勇战死。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经由郭子仪推荐,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之后,哥俩好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便常常一起带兵出战,两人的目标都是平定叛乱,但是性格却截然不同。郭子仪是性格温和,心胸宽厚,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事情进退有度。李光弼便是传统直肠子武将的性子,个性要强,治军颇严,部下畏惧。在官场沙场行走,涉及朝廷,一个人的性格可谓是决定了他的一身,李光弼的性格注定他不得善终,这是历史的必然。

郭、李二人多次征战,对战场形势把握得当,但是由于玄宗老年昏庸,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哥舒翰全军覆灭,致使潼关、长安失守,玄宗出逃。郭、李二人也只好退回太原,直到肃宗上位,二人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李光弼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以绝对劣势兵力守住了太原,保住了西北大本营。而郭子仪则率主力,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经一路苦战,连续收复了长安、洛阳。

至此,二人的名声开始上升,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名将。但是历史循环,随着战功的积累,军队的拥护,民间的声望的升高。皇帝开始提防了,功高盖主。

在收复长安洛阳之后,本可以一鼓作气打败史思明叛军。可笑的是,唐朝九节度使共20万军队,由于肃宗的猜忌,居然没设置军事统帅,还派了一个不知军事的太监鱼朝恩作为监军。20万军队,因为没有统帅,互相牵制,惨败于史思明叛军。

兵败了,班师回朝了,要有个替罪羊了,可笑!鱼朝恩一个不懂带兵打仗的太监直接将责任推给了郭子仪,肃宗直接将其削职夺权,废弃多年。历史证明,不是将军带兵打不好仗,而是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皇帝在后边听信谗言,疑神疑鬼,本该胜利的战争,结局反而是惨败,将士血流成河,将军削职被冤下狱,失人才,失领地。历史上有多少忠臣良将死于此,可悲可叹。

李光弼的军事才能说起来,要比郭子仪高得多,史家称他“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是这么一个人才,俗套地生错了年代。李光弼为人耿直,与代宗所信任的太监程元振、鱼朝恩不和。经常被鱼朝恩中伤,再则,李光弼亲眼看见了一个节度使来京遭程元振谗言被杀,至此,执军令如山的李光弼竟不敢入朝。之后,吐蕃军攻陷长安,代宗要求李光弼救援,但是李光弼怕遭鱼朝恩构陷,手拥重兵不敢去救援。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不敢入朝,手下将领怨言颇多,李光弼威信渐失,羞愧成疾,小编倒觉得李光弼估计是生无可恋,被气死的,空有才能,却得不到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与其背上骂名,不如早化为一抔黄土。

相比李光弼而言,郭子仪就幸运得多了,也不说幸运,只能说,郭子仪这个人擅于谋略,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多次遭鱼朝恩等的中伤、迫害。却尽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鱼朝恩曾指使恶徒盗掘郭子仪父亲之墓,郭子仪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为了以国事为重,而与宦官权臣妥协,小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虽说这样做,让宦官减少了对他的迫害,也能继续不受阻碍地保卫大唐不受外族侵害,但孰知攘外必先安内,唐朝的迅速走向灭亡,莫过于这群宦臣的功劳。

但也恰恰由于郭子仪的避让,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代宗去世,德宗继位,郭子仪终于得以告老还乡,安享晚年。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哪个朝代的人?他们是怎么死的?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

 
  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只是一个兵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缺乏带兵打仗之人,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
 
  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他的父亲原本是契丹酋长,归唐之后英勇战死。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经由郭子仪推荐,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之后,哥俩好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便常常一起带兵出战,两人的目标都是平定叛乱,但是性格却截然不同。郭子仪是性格温和,心胸宽厚,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事情进退有度。李光弼便是传统直肠子武将的性子,个性要强,治军颇严,部下畏惧。在官场沙场行走,涉及朝廷,一个人的性格可谓是决定了他的一身,李光弼的性格注定他不得善终,这是历史的必然。
 
  郭、李二人多次征战,对战场形势把握得当,但是由于玄宗老年昏庸,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哥舒翰全军覆灭,致使潼关、长安失守,玄宗出逃。郭、李二人也只好退回太原,直到肃宗上位,二人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李光弼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以绝对劣势兵力守住了太原,保住了西北大本营。而郭子仪则率主力,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经一路苦战,连续收复了长安、洛阳。
 
  至此,二人的名声开始上升,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名将。但是历史循环,随着战功的积累,军队的拥护,民间的声望的升高。皇帝开始提防了,功高盖主。在收复长安洛阳之后,本可以一鼓作气打败史思明叛军。可笑的是,唐朝九节度使共20万军队,由于肃宗的猜忌,居然没设置军事统帅,还派了一个不知军事的太监鱼朝恩作为监军。20万军队,因为没有统帅,互相牵制,惨败于史思明叛军。
 
  兵败了,班师回朝了,要有个替罪羊了,可笑!鱼朝恩一个不懂带兵打仗的太监直接将责任推给了郭子仪,肃宗直接将其削职夺权,废弃多年。历史证明,不是将军带兵打不好仗,而是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皇帝在后边听信谗言,疑神疑鬼,本该胜利的战争,结局反而是惨败,将士血流成河,将军削职被冤下狱,失人才,失领地。历史上有多少忠臣良将死于此,可悲可叹。
 
  李光弼的军事才能说起来,要比郭子仪高得多,史家称他“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是这么一个人才,俗套地生错了年代。李光弼为人耿直,与代宗所信任的太监程元振、鱼朝恩不和。经常被鱼朝恩中伤,再则,李光弼亲眼看见了一个节度使来京遭程元振谗言被杀,至此,执军令如山的李光弼竟不敢入朝。之后,吐蕃军攻陷长安,代宗要求李光弼救援,但是李光弼怕遭鱼朝恩构陷,手拥重兵不敢去救援。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不敢入朝,手下将领怨言颇多,李光弼威信渐失,羞愧成疾,小编倒觉得李光弼估计是生无可恋,被气死的,空有才能,却得不到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与其背上骂名,不如早化为一抔黄土。
 
  相比李光弼而言,郭子仪就幸运得多了,也不说幸运,只能说,郭子仪这个人擅于谋略,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多次遭鱼朝恩等的中伤、迫害。却尽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鱼朝恩曾指使恶徒盗掘郭子仪父亲之墓,郭子仪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为了以国事为重,而与宦官权臣妥协,小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虽说这样做,让宦官减少了对他的迫害,也能继续不受阻碍地保卫大唐不受外族侵害,但孰知攘外必先安内,唐朝的迅速走向灭亡,莫过于这群宦臣的功劳。
 
  但也恰恰由于郭子仪的避让,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代宗去世,德宗继位,郭子仪终于得以告老还乡,安享晚年。

相关参考

唐朝战将李光弼有何战功 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吗

  李光弼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

安史之乱正酣,郭子仪遇冷,李光弼惨败,原因均是这位宦官所害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聊安史之乱。前面咱说到,史思明与他的老冤家李光弼在河阳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最终,史思明以惨败收场。失落的史思明无奈,只有退缩到洛阳,准备住到洛阳宫内享几天清福。此时的洛阳,虽

唐朝名将李光弼怎么死的

  李光弼  唐朝名将李光弼虽然名气不如郭子仪,但是他的贡献却不小,一生也算战功累累。  李光弼(公元708年至764年),唐代柳城(辽宁省凌源县)人,契丹族,唐朝大将。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的酋长,时

名将李光弼到底有多狠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更新唐史系列小文。今天,咱说一位平定安史之乱起到至关重要的猛将:李光弼。此人与郭子仪齐名,时称「”郭李”,既然如此,也一定绝非等闲之辈。那么,咱今天就来聊聊李光弼指挥的太原

唐朝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光弼生平 李光弼简介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

159 张巡草人借箭

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失守,不得不放弃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

安史之乱唐名将如云,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中名将谁功不可没

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个唐朝著名将领分别是谁?郭子仪和李光弼。1、郭子仪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后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