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高冈凤的无奈人生
Posted 百姓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州高冈凤的无奈人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州高冈凤的无奈人生
横渠四句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思想家张载《横渠语录》中的名言,人称「 ”横渠四句”。其大意是,要为人类社会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要继承和发扬孔孟之道,从而开辟永久的太平盛世。寥寥数语,目标却十分宏大,堪称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追求。「 ”横渠四句”也因此成为了后世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许多志存高远的读书人,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 ”横渠四句”所描绘的美好愿景,最终却深感力不从心。这种苦闷与彷徨,对于明代邵阳人高冈凤来说,感受尤其深刻。 高冈凤,字鸿治,号寅阳,明代湖广宝庆府邵阳县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湖广乡试举人,曾任济南府通判(分管粮运、水利、屯田等事务的官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升任保德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知州。作为一名尊崇孔孟之道的读书人,高冈凤在官场的表现可圈可点。史料记载,高冈凤离开济南时,「 ”民不忍去而思之”,说明在百姓中口碑甚好。到了保德之后,虽然任职时间不长,同样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保德州志》中评价他「 ”心地慈祥”、「 ”政事整肃”。 学而优则仕 高冈凤初到保德时,因当地上一年遭遇天灾,庄稼收成不好,此时正闹饥荒,百姓嗷嗷待哺。高冈凤目睹灾情,下令立即开仓赈贷,以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明代社会基层苛捐杂税繁多,分摊也很不公平,常常导致百姓入不敷出。为减轻百姓负担,高冈凤改革以往税赋征收不公平的弊病,设立「 ”公积银”制度,量其出入,尽革宿弊。 传统戏曲中的官员审案,一言不合便耍威风打板子,打得涉案者皮开肉绽再来问话,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高冈凤审理案件,从不搞刑讯逼供,而是令涉案者自行交代,凡事凭证据、摆事实、讲道理,所以未出现过一起冤案。 保德地处边疆地区,历来教育落后。高冈凤上任后大力发展教育,在城乡大量兴办学校。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他亲自到学校检查工作,奖励优秀学生。为淳化民风,高冈凤还创作了《劝民歌》、《迎春歌》等歌谣,让学生广为传唱。高冈凤兴贤育才的举措,大受当地百姓欢迎,人们称之为「 ”真父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然而,嘉靖四十年(1561年),深受百姓爱戴的高冈凤却突然被革除了保德知州职务。高冈凤被革职,缘于两年前担任济南府通判时的一个遗留问题。当时他负责督粮,自作主张减免了部分穷苦百姓的粮食,导致征收数量不足,因此被朝廷追责。高冈凤替皇帝打工,居然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朝廷当然不高兴。由此可见,孔孟之道主张的「 ”民贵君轻”思想,只是看上去很美,若真想在皇权社会达到这种境界,无异于痴人说梦。 高冈凤接到革职圣旨后,最后一次穿上官服,面朝北方行跪拜礼:「 ”某不能尽职,罪诚深重,而罚止于此,再生之恩也。”意思是,我未能尽职尽责,犯下了严重错误,仅受到革职处罚,已属万幸,在此感谢皇上的不杀之恩。 高冈凤离开保德时,当地百姓依依不舍。为铭记高冈凤的功德,当地士人商议立碑纪念,并委托州署官员姚谦夫撰写了《太守高公德政去思碑记》。碑记写得颇为煽情,文中借士人百姓之言语,表达对高冈凤感恩之情,十分感人。该文后来收录于《保德州志》中。 保德州志:太守高公德政去思碑记 革职无疑是高冈凤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回到家乡邵阳后,高冈凤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对风水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隆庆四年(1570年),分守宝庆府的湖广参议吴兑,也喜欢研究风水,认为邵阳城风水有欠缺,应在资江北岸修筑一塔,以培风水而振人文。吴兑的想法与高冈凤不谋而合,两人于是倡议当地士绅捐资建塔。但不久吴兑因迁升蓟州兵备副使,离开了邵阳,筹建之事主要由高冈凤打理。 万历元年(1573年),邵阳北塔正式动工,由高冈凤题写《定塔基铭》。但由于工程浩大,加之筹款缓慢,开工数年后,仅建三层。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胡楩出任宝庆知府后,督促加紧施工,并捐俸金若干,不久终于竣工。时任南京礼部尚书的邵阳人车大任,应邀撰写了《北塔记》,记述修塔的前因后果。北塔建成后,除了充当风水塔之外,还成了邵阳的一处人文景观。北塔为楼阁式砖塔,外观八面七层,塔顶有葫芦宝顶,塔身通高37米,雄伟壮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冈凤作为邵阳北塔的倡建人,也因此被载入地方史册。 高冈凤从尊崇孔孟之道,到倡导修建风水塔,其心路历程想必充满了诸多无奈。「 ”横渠四句”对于古代读书人,始终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文/谢志东) 邵阳北塔相关参考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学而优则仕”,它的意思是,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但是一旦靠读书做官后,就代表着进入了宦海的沉浮,必须做
老早读过《介之推与重耳》这篇文章,只觉人谋人实在一个利字了得,同患难可以,同富贵不行。今日之夫妻,贫贱时可吵可闹但可同命,而一旦富贵,不吵不闹却不同命;今日之公司,股东可在弱小时同患难,一旦做大则各分
通判与知州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州官的控制。宋初不拘铨选常规,往往用资序低的人暂代州官职务,以这种方法来控制州官,因而州官称“权知军州事”,后称“知州军事”,简称“知州”。同时,太祖夺取荆湘
汉朝历史 萧何献计杀死韩信后,仰天长叹说了14个字,字字透着无奈
萧何献计杀死韩信后,仰天长叹说了14个字,字字透着无奈! 韩信人生最重大的两次转折都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萧何。第一次是韩信投奔刘邦的时候,当时的韩信只是一个从项羽军中逃过来的小兵,从未带领过一兵一卒
中文名:潘凤 登场作品:《三国演义》 性别:男 所属:韩馥 官职:上将 兵器:大斧潘凤的生平介绍 潘凤,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擅使大斧。登场于小说第五回。冀州牧韩馥部下的上将。当十八
很多人都在因为这张照片而嘲笑溥仪,其根源就是因为溥仪自述的那本《我的前半生》中一些只言片语。至于嘲笑他什么,相比很多人都是心知肚明。我只能说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缺乏起码的历史认知和正确的人生观。其实
朱元璋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rdquo
朱元璋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rdquo
的:想必大家都看过,那必然也了解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凤姐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的。> 凤的悲剧无疑应该是很悲惨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关于这句和标题『聪明累』可知造成她悲剧的一定是因为
的后代:,1897年生于浙江省江山县吴村乡水晶山底。毛人凤为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的继承人,并且凶狠远胜于戴笠。早年从事军中幕僚工作,1934年,被戴笠聘为助手,成为军统骨干人物。1956年12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