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一个从韩城走出的北宋名相

Posted 宰相

篇首语:常识是人类的守护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升,一个从韩城走出的北宋名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升,一个从韩城走出的北宋名相

在韩城这个地方,纵观历史名人,能够做到拄杖入朝的文官,一个是清朝的状元王杰,另一个,想必很多人都不清楚。 如果了解这个历史名人,先来看看《全宋词》里面的一首词: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写这首词的人叫张升,如果说在韩城历史名人排行榜上,他应该是最低调的一位,更或者是被忽略的一位。 张升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资料确实很少,他是北宋大臣、诗人,但最为抢眼的是他是韩城人,再就是官至太子太师。他这个太子太师是含金量很高的,高到宋神宗赵顼给他谥号「 ”康节”。 公元992年,张升出生。从这时候起,北宋的词坛大咖们,正结伴而来。 在宋朝时期,如果说谁和张升关系很好,那么这个叫范仲淹的的哥们相信大家都了解。 公元1015年的考场里,阳光很温曦,风也很温柔,范仲淹进考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少年,俩人交谈甚欢。 那时候,这个少年才二十四岁,叫做张升,穿着朴素,风尘仆仆从韩城赶来,站在汴梁城下,喊了一句,我来了,从此张升正式踏入了这个时代。 曾有人做过网络投票,问「 ”如果能穿越,最希望回到哪个朝代”,宋朝高票当选。 特别是北宋,上百年的和平期,人身安全有保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读书人风险小回报高;市民阶层兴起,商业繁荣,百姓懂生活,不必担心没地吃喝玩乐。 张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来了。作为好友范仲淹来说,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少年,据说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秉性耿直,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少年会成为未来的宰相,并且一路开挂,怼人一生。 或许,韩城人自古以来都是受老天爷的眷顾,就像是一个游戏里面的bagel,开着挂走完一生,还是横冲直撞的不断进行完美漂移。 大中祥符八年,张升和好友范仲淹一起考上了进士。 范仲淹去当了九品官,从此开始了他暗流涌动的职场生涯,他一生集能吏、良将、忠臣、孝子、诗人、君子于一身,是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他是那么的牛逼,所以死得文正之谥。 要知道文正之谥,比考状元要难得太多太多了,自宋至清的大约1000年里,能出300多个状元,而能得到这个谥号的,拢共只有30余人。 而我们的张升去了河南滑县当了个主簿,开始公务员的晋升之路。 张升的仕途比较顺利,顺利到什么程度呢? 这样来说,他在河南滑县上班的时候,北宋未来的北宋名相王曾见过张升一面,就对这个小伙很欣赏,说了句这小伙不错,有三公辅相之器。难道王曾会看面相? 并不是,张升正因为是在当主簿的时候,做事认真,思路清晰,条理由顺,而且性格耿直略带憨厚,是个少年老成的秉性,这一点才会被王曾赏识,于是张升就加入了王曾的朋友圈,一路上升,先后任过掌管财赋的度支员外郎,掌泾原、秦、凤三州兵马屯戌,训练、器甲、差役的都监等,也就是说,他是文官,也兼任地方军政。 而且,张升自己也不会想到,他能一直怼人怼到去甘肃天水当官。从山西绛州当知州、京西当转运使开始,到邓州当知州、户部做判官、开封干推官一路走来,张升都会感慨,好顺利的说。 让他又从开封跑到甘肃外放的是他又怼了一个人,还是个女人。 在开封干推官的时候,张升眼看着要上知州,但是有一个叫张尧佐的人,靠着自家的侄女张贵妃得宠,当上了开封知州。而且这个张贵妃的亲信内侍杨怀敏也被弄进宫中,当起了官。这一下引起了公议,但是没人敢说话。 张升就敢,他开始怼人了,写了一篇斥责张贵妃的文章,上传给了宋仁宗。 宋仁宗看到奏章后很心里不爽,我的女人,哪能轮的上别的男人指指点点。 宋仁宗心里不爽,就没有理睬,谁知道张升又接着给他发信息,类似于微信发消息不回,就发各种表情包骚扰宋仁宗,最后估计表情包不够用了,又开始发视频语音通话,宋仁宗服了,又不能拉黑他,只能问谏官陈升之,你说这个事怎么办才好。 谁知道陈升之也帮着张升说话,说:「 ”这都是忠直之言,不刺激陛下,陛下会改正吗?”。 宋仁宗也很无语,就这样吧。 于是,张升被提拔了。没错,被提拔了!去了执掌庆州(今甘肃庆阳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南或陕西南郑县)了。 人必有所执,方能有所成,张升就很执着,也做到了这一点。 至和二年(1055年),张升被召回来了,并且还兼侍读,拜为御史中丞。 当时的宰相刘沆因御史范师道、赵汴曾揭露过他的过错,想报复他俩将其挤出朝廷。张升却上表为这二御史打抱不平。结果皇上反罢了刘沆的宰相,赞扬张升能切中时弊,敢于仗义执言不怕孤立。 少梁御史不禁感慨,有时候,人生就这么戏剧。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能够得到一把手的信任与支持,可见张升并不是一味的耿直,不然哪能事事顺心,步步生莲? 张升怼人不仅怼遍全国,还出了跨国怼人。 当年,契丹主宗真派使者带着他的画像来到宋朝,根据两国之前的协议,也想得到宋仁宗的一张画像进行交换收藏。 可是,宋仁宗自己的像还没画成,契丹主宗真却突然挂了。 契丹主他的儿子洪基即位,又发出邀请了,宋仁宗打眼就找了张升,让他出使,给他一个任务,希望交换新主的画像。 契丹方面却提出先让宋仁宗的像送去他们才能给。 张升不高兴了说:「 ”过去他们是当弟弟的先送给哥哥画像,现在的契丹主洪基成宋主仁宗的侄子了,咋能让他伯伯先送像呢?”最后,契丹方面实在受不了张升的脾气,到底还是把契丹新主的画像送来了。 到了,皇佑三年(1051年),张升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又二年参知政事,又一年为枢密使,被称为「 ”枢相”。 当了宰相的张升仍很节俭,凡上面发一些东西给他,他往往推辞不要。看到见到自己的老领导宋仁宗年纪渐老,数次上书劝立太子,终于与韩琦共同拥立赵曙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英宗即位以后,宰相张升却屡屡以老辞官,拄着拐杖上朝,每见英宗都会说要退休。 也是每次,司马光都会上书说:「 ”近年来,老大臣很多人不安心,一些好说事的人会攻击他们保名夺利。其实,不想进取的年轻少壮也白搭,想干事的老也无妨。像张升那样清直之人,在位上决不会误事。” 张升一直请辞退休,才于治平二年(1065年)七月准罢相养病,四年正月返聘他任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后改镇河阳三城节度使,闰三月以太子太师致仕。 谁能想到,入仕五十一年、当了十六年宰相的张升,退休后竟然「 ”生计不丰”。他回到韩城搭了个草庵,以「 ”荻帘纸张、布被革履”生息。 于熙宁十年(1077年)农历十月,这位从韩城走出去的少年去世了,时年86岁,被追赠司徒兼侍中,谥曰康节。 最能表述张升一生的话,应该还是他的词: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

相关参考

北宋最难评价一位大臣,当时人称他奸臣,后世却赞他是千古名相

纵观历史数千年,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出过宋代那么多奸臣。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朝恐怕就占一半以上。宋朝是一个盛产奸臣的时代。从宋徽宗赵佶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100多年间,可以说奸臣不胜枚举。比较有名的

名相辈出的北宋,为什么积贫积弱,一直被欺负

北宋王朝一个得意形象,号称“北宋多名相”。在历代都压力山大,“名相”更十分稀少的宰相岗位上,北宋王朝的的“名相”,常见一抓一大把。相关的光辉事迹,甚至各位“名相”们的诗词佳作,全是流传千年。堪称群星灿

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宋朝老百姓认为是奸臣,如今却评为千古名相

纵观北宋一朝所有宰相中,可能没有谁像王安石这样备受争议了。如果把王安石评价根据时间段来划分,从宋朝到近代一直以贬低为主,尤其是宋朝人更是称他是奸臣,但如今人们却称他是「”千古名相”。这里面究竟有何深层

两度为相却遭奸臣所害一语成谶 北宋名相

北宋时期曾经有过一位著名的宰相,他的一生以刚直不阿而著称,在宋朝最为繁荣的时期正是因为有这位宰相,他曾经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惨死于自己的吟诗预言,这位名相就是寇准。寇准出生于北宋的一个名门望族,他

历史人物 二十岁中进士,北宋名相寇准晚年为何凄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寇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寇凖即寇准,字平仲,北宋名相,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直。不论对谁,他都是直来直去的,包括皇帝。小学课本上有一首寇准写的诗:

关于武乡的文化品味和历史沿革的作文200字

历史文化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

横财不发命穷人

  北宋名相吕蒙正祖籍河南洛阳,本是一位官宦子弟,但他和母亲刘氏却被狠心的父亲吕龟图逐出了家门。母子二人离开洛阳,走出城南百余里,住在南山边的一孔破窑洞里,惨淡度日。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鹅毛大雪下

历史人物 北宋初期的名相赵普,曾因读书少而闹过不少乌龙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赵宋王朝是历史上读书人幸福感和地位最高的时代,也是最自由的时代。>古代史家评论一个王朝的成败,通常有“文治”和“武功”两个指标。俗语谓“强唐弱宋”,大宋朝“武功”方面似乎是不怎么够看

没有他北宋将早灭亡一百年 北宋名相寇准

宋真宗时,辽国的契丹人出兵攻打澶州,一时边情紧急,一夜之间竟连发五道紧急文书。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当时宰相寇准却不慌不忙,仿佛平常般谈笑饮酒。宋真宗接获军情紧急的报告,就召来寇准,与他商议大计。寇

没有他北宋将早灭亡一百年 北宋名相寇准

宋真宗时,辽国的契丹人出兵攻打澶州,一时边情紧急,一夜之间竟连发五道紧急文书。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当时宰相寇准却不慌不忙,仿佛平常般谈笑饮酒。宋真宗接获军情紧急的报告,就召来寇准,与他商议大计。寇